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经营主体和政府职能、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企业产业化和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十二五"广东农业领域获奖科技成果为样本,应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了相应评价,分析了广东农业创新主体的行为特点和科技规划的实施成效,提出了加大对研究机构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强产学研科技合作、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农产品增值科技开发优势等措施,以充分发挥广东农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郑州市为例,研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科技创新问题。阐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设施农业技术迅速发展,农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手段不断改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食品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江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十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前,江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主体构成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主,农业科研院校、产业化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上述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各具优缺点,亟待整合优化。文章阐述了江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成,分析了该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江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十条对策,并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提出了农业科研部门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具体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创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分依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不符合科技创新主体的一般规律。从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来看,传统农业阶段,企业尚未出现在农业生产体系中;现代农业阶段,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加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征明显。从不同农业产业领域与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情况来看,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总体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出由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要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关键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因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于科技的产生与供给这条线索,可分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4个部分。通过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相关研究得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资金来源,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济基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创新投入的规模与结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益及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机制上;农业科技创新需求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其主体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相关研究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承担着创制科技产品的重任,相关研究的思路基本为在分析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措施;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输出,负责农业科技的供给,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模式、推广主体和推广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接了科研创新和产业创新,是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对北京市24 家龙头企业的调查,发现尽管首都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总体较好,创新成果相对丰富,但不同企业间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营造良好宏观环境,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加强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促进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提升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江苏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定位,提出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确立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高效配置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农科院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重新定位研究所和学科,精简机构,调整科研开发结构、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及配套措施,加快研究所转制步伐。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在加强科技创新及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同时,充分发挥良种良法优势,以种子经营为龙头,组建“广东省农科集团”,建立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推广网络,不断壮大科技产业规模,成果产业化获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型体制,逐步走上科研与产业化并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增强产业和企业的不竭动力,是做强服务企业的源动力。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必须全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该文分析了莆田市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现状,论述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现有模式,就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当下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之中,如何有效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是非常关键的,这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农业的发展。研究发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 农业科研的成果,必须要努力探索并构建农业科研基地,开展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农 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本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文章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定西市为例,总结了林业科技工作的成效和特点,分析了林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机制、机构队伍不稳、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投入少、科研推广力量薄弱等,提出了建立协同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林业科研推广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等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济民  肖红波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1):2398-2402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保护资源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战略需求。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应主要集中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不同区域以及全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农业科技必须采取加强宏观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投入机制、培育人才队伍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大政策措施,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分析农业科技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对农业科技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系统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求农业科技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科技是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农业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农业领域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科技奖励。文章对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领域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切入点,分析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所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激发农业科技工作的创新积极性三方面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重要领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如何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摆在各地有关单位和部门面前的一道新课题。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加快华东(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创新平台的搭建上、在学科团队建设上,在试验基地的建设上、在创新联盟的建立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福建省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其他省份相比,在科技研发资金投入、高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提高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应加大科技投入规模,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瞄准新兴高科技产业,提升高科技成果比例;强化供求衔接环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