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南京市郊区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辉  董元华  安琼 《土壤》2005,37(3):295-298
在南京市郊区选择了3片蔬菜地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约40%的蔬菜地土壤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要求,约30%的土壤在警戒线附近,30%的土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要求。对土壤污染的贡献率主要为Cd污染,部分地区的Hg污染也较重。  相似文献   

2.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农业行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定,并经产地和市场质量监管部门检验合格,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销售的蔬菜产品。它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1无公害落葵生产基地的选择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大同市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大同市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分级结果表明,该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完全满足目前国家所规定的无公害蔬菜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标准的郑州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郑州市耕地土壤为例,对其表层重金属Pb、Cr、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根据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为:Hg、Cr、Pb、As、Cd;全区土壤环境质量完全满足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分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而仅约半数的土壤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可为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6.
昆山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昆山市农产品产地土壤中的Cr、Cu、Pb、Zn、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对该地区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果品地和蔬菜地总体上达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条件,水稻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由于部分田块Hg的污染,使局部田块尚不能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相似文献   

7.
1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生产基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1)生产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2)生产基地必须避开公路主干线。(3)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无公害农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4)生产基地灌溉水、大气、土壤必须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5010—20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苏中典型县海安的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对照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DB32/T343.1-1999《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食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标准,分别采用Nemerow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全县5.30万hm2耕地土壤符合国家及地方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粮油)产地环境要求,占97.7%;以GB/T15618-1995中土壤自然背景值评价,全县综合污染指数为0.86,属尚清洁,其中1级土壤(清洁)占79.3%,土壤中污染因子分担率依次为As>Cr> DDT> Hg>Cu>Pb>Cd>六六六,主要是少部分老棉区受农药(DDT、Hg、As制剂)轻污染,与70~80年代耕地利用方式及农民的用药有密切的关系,总体表现为里下河>沿海>沿江。通过研究提出了土壤利用与修复的规划。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蔬菜生产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标准,国内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以及无公害蔬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无公害蔬菜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古浪县良种场马铃薯生产基地土壤的铅(Pb)、铬(Cr)、汞(Hg)、砷(As)和镉(Cd)含量,并参照国家颁布的土壤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NY/T391—2000和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5010—2002)对其重金属污染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良种场马铃薯生产基地土壤均在2级以上,适宜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生产;但在此地上发展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则必须采取汞污染治理措施,降低土壤的汞含量,待达标后方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标准指标和限值的变化历程,分别对原18个标准监测指标的选择、限值的确定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实践,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保护的需要,深入解读了NY/T 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认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蔬菜在我国蔬菜市场上的销量逐渐提升,其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随着无公害蔬菜的普及,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从无公害蔬菜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等,这些种植环节都不容忽视。基于此,以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为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目前,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基地数量不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且现有的蔬菜栽培技术不成熟,没有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依然存在施用农药和化肥过剩的问题,导致蔬菜达不到无公害蔬菜的要求。基于此,介绍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注意事项和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以促进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业》2013,(5):29
一是发展高效农业。初步形成涪江、琼江沿岸优质蔬菜及草食牲畜,北部中丘粮油、生猪等产业带4个,建成桑芝宝金针菇、恨石牌世纪桃等特色品牌9个,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个,产品认证106个,标准化蔬菜基地2万公顷、柠檬基地0.35万公顷。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问题成了为人们关注的头等大事。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蔬菜将逐步被淘汰,无公害蔬菜日益成为人们新日益的消费时尚需求。虽然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有几年,但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因素都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基于此,就盐津县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开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前后蔬菜中农药残留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并指出该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建立和完善 3个体系 ,推进三化 ,严把五关的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地处山东省最南部的苍山县是农业大县。2002年,苍山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截至目前,苍山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到5万hm2,形成大蒜、大姜、棚菜、露地栽培蔬菜、出口创汇蔬菜和食用菌“六大品类”蔬菜生产区,有36个蔬菜产品分别获得了国家、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4年5月份,该示范区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苍山县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的考核验收,取得了94分的好成绩。(摘自新华网山东频道)无公害蔬菜让山东苍山农民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通过研究探讨松阳县全县域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实践,形成了较系统的县域产地环境调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功能区划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技术方法和措施,有效推进了松阳县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与普通蔬菜相比,绿色无公害蔬菜由于不使用或限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方面的优势都较为明显,但这一特点也决定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栽培的难度更大。基于此,研究分析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栽培技术,提升绿色无公害蔬菜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我国无公害蔬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策动的无公害蔬菜发展迅速,但无公害蔬菜的产销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归纳为蔬菜生产环境日益恶化和产销体系尚未健全两个方面。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要控制好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在生产控制方面,要合理规划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教育农民,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在流通方面,则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运销效率,降低运销成本,以增强无公害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