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现场观察和室内饲养的方法, 对地锦斑蛾Illiberis consimilis Leech, 1898的形态及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地锦斑蛾在吉林市1年发生1代, 以茧内蛹在地锦植株下落叶层中越冬。每年3月末成虫羽化, 于4月上旬产卵于地锦枝蔓表皮、芽眼、分枝及卷须上, 4月中旬至5月上旬卵孵化, 幼虫取食五叶地锦叶片、山葡萄叶片和果穗, 将叶片吃成孔洞或吃光。本文对地锦斑蛾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锦斑蛾Achelura yunnanensis是近几年在云南樱花Cerasus serrula上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本文通过林间调查和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首次明确了云南锦斑蛾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云南锦斑蛾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将卵散产于寄主植物树干的树皮缝或皮孔处,卵期15~17 d,6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多为8龄(44%)、9龄(47%),少数10龄(9%)。低龄幼虫食量较小,高龄幼虫食量大增,有吐丝下树转移为害的习性。9月下旬老熟幼虫在小枝或枯枝落叶层结茧越冬,越冬期长达6个月。成虫飞翔能力弱,具有较弱的趋光性。 相似文献
4.
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Walker)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分布、数量以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受器。结果表明,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椭球形,下口式;触角上着生2个毛形感受器、1个刺形感受器和3个锥形感受器;上颚分布有1对刺形感受器和2对栓锥形感受器;下颚分布有1对毛形感受器和1对刺形感受器,下颚须分布有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分布有1个锥形感受器和1个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在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上的分布多而广,在寄主选择时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重阳木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是上海地区生态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近二年重阳木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对生态林重阳木的危害逐年加重。经观察,该虫在本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羽化,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年以第3、4代危害最重。药效试验表明,苦·烟、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杀灭菊酯、毒死蜱等药剂对重阳木斑蛾1~3龄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从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幼虫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学鉴定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该分离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虫生真菌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将该菌株命名为PfBb。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可侵染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随着该菌株孢子液浓度的增加,其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逐渐增强。PfBb菌株孢子液处理朱红毛斑蛾1~5龄幼虫6 d时的LC50分别为2.61×104、1.04×105、1.11×106、1.54×106和1.44×107 个/mL,处理6龄幼虫8 d时的LC50为1.02×107 个/mL。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LC50和LC90随之降低,表明存在剂量效应。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僵虫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较高浓度1.0×107~1.0×109 个/mL处理时,1~5龄幼虫的僵虫率无显著差异,说明1.0×107个/mL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孢子液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表明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有较大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自然变温下,研究了朱红毛斑蛾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朱红毛斑蛾卵、幼虫、蛹和成虫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总体呈现缩短趋势,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54±0.51)、(11.65±0.44)、(13.90±0.25)和(19.04±0.92)℃,有效积温分别为(153.24±2.05)、(787.49±0.28)、(159.14±0.99)和(35.72±3.40)日·度。结果可用于该虫的预测预报,为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是一种寡食性害虫,仅取食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垂叶榕F.benjamina。花胸姬蜂Gotra octocinctus是其幼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研究朱红毛斑蛾及花胸姬蜂对朱红毛斑蛾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后诱导产生的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可为实施“推-拉”策略防控朱红毛斑蛾提供基础资料。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GC-MS)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agraphic detection, GC-EAD),从受朱红毛斑蛾幼虫为害的小叶榕和垂叶榕虫害叶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朱红毛斑蛾和花胸姬蜂雌雄成虫有电生理活性的物质,基于Y形嗅觉仪,测定朱红毛斑蛾和花胸姬蜂雌雄成虫对虫害叶挥发物成分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朱红毛斑蛾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后,虫害叶中共分离出57种挥发物成分,其中,共有27种能引起朱红毛斑蛾雌雄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在小叶榕和垂叶榕虫害叶片挥发物中同时存在的有11种。其中,两种榕树虫害叶特有的5种挥发物(β-... 相似文献
10.
朱红毛斑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 Walker)(鳞翅目:斑蛾科)是榕树上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室内观察和野外调查,研究了朱红毛斑蛾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结果表明,朱红毛斑蛾卵粒聚集排列成连续线状;幼虫共6龄;雌雄成虫可通过触角鞭节颜色、腹末有无毛须和腹部腹面体毛颜色加以区分。在广西1年发生2~3代,以第2代预蛹期幼虫及蛹和第3代低龄幼虫越冬。成虫羽化高峰为10:00-13:00;交配高峰期为13:00-18:00;产卵高峰期为11:00-15:00;幼虫仅为害榕属植物叶片,当食料缺乏时还会为害其枝条韧皮部;越冬幼虫喜欢在位于地表突出的根系附近或杂草丛下化蛹越冬,极少数在土壤表层0~10mm处做蛹室化蛹。自然条件下发现2种朱红毛斑蛾的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发现,在江苏发生于乌蔹莓上的一种天敌条纹小斑蛾Thyrassia penangae Moore被误定为乌蔹莓鹿蛾Amatasp.,并在乌蔹莓上首次鉴定出了广鹿蛾Amata emma(Butler)。条纹小斑蛾(乌蔹莓鹿蛾)与广鹿蛾外形很相似,容易混淆。本文通过比较形态学方法,明确了两者的鉴别特征。前翅基部有无黄色纵条纹是区分两种的主要外形特征,并列出了它们在触角和雌雄外生殖器上的区别特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厘清两种相似蛾类各自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健壮刺蛾寄蝇(Chaetexorista euta-chinoides Baranov),属双翅目寄蝇科,以幼虫寄生在黄刺蛾幼虫体内。通过对2000多个黄刺蛾越冬茧剥查与饲养,对此寄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黑斑卷叶蛛(Dictyna felis Boes.and Str.1906)在山东广泛分布于胶东半岛、沂蒙山区、鲁中、鲁西南地区,是麦蚜、玉米蚜、叶蝉等捕食性天敌。笔者于1988-1990年在室内、外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梨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室内研究表明,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kikuchiana)在20%梨果汁半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而且产孢速度快,其次为PDA培养基。病菌分生孢子在4种营养液中均可萌发,以10%梨叶汁中萌发率最高。适合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6,持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间歇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分子孢必须在高温条件,相对湿度在98.5%以上才能萌发尤其在水滴中萌发高室内药效测定表明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松尺蛾 (Ectropis bistortata Goze)在南宁市高峰林场 1a发生 4~ 5代 ,无越冬现象 ;在宜州市拉浪林场 1a发生 3~ 4代 ,以蛹越冬。成虫可行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幼虫 6龄 ,在 10月上旬暴食松树针叶 ,亦可取食湿地松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