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幅宏伟蓝图。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农民奔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和重中之重。为此,河南省委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符合条件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双培富民工程”。我院作为一所全国重点的农业职业院校,在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参与服务“双培富民工程”,为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这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发展农村教育,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4.
全面小康建设关键在农村,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对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思维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经营意识、发展意识、身体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农民素质不高是不争的现实,它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康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小康建设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7.
8.
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全面推进小康建设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市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大,生态区域性明显.按照不同的自然和生产、生态条件,全市可划分为三个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区域:沿河自流灌区有12个乡镇,耕地面积32.5万亩,其中水地面积28万亩,农业人口26万人,区域内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光合作用和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高.高扬程灌区有26个乡镇,耕地面积150.4万亩,其中水浇地80万亩,农业人口42万多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1%,农业生产投入大,成本高.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针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点,阐述了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全面小康的内涵,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肩负着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新局面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进  章继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91-1993
针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点,阐述了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全面小康的内涵,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作用。认为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简要地论述了发展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并根据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大力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农业要增产。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 1.机械化耕作制度为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农业生产的基础环境——土壤,其生产能力是受土壤耕作制度主宰的。土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土壤  相似文献   

14.
15.
16.
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基础,而工业化是推动经济发展乃至经济和社会协调运行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背景下,加快贵州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步伐并坚持与城镇化同步推进的发展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优化。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指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