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商花4号是商丘市农科院以豫花9804为母本,豫花11号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统选择育成的高产、抗病、大果、早熟花生新品种,于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花生2012006,证书编号:2012-1-95),适于我国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及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北麦套和春播大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商花4号是商丘市农科院以豫花9804为母本、豫花11号为父本,经品种问有性杂交和系统选择育成的高产、抗病、大果、早熟花生新品种,于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花生2012006),适于我国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及安徽、江苏淮河以北麦套和春播大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徐静 《中国种业》2020,(9):80-81
豫花76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豫花14号为母本、开农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珍珠豆型、高油酸花生优良品种,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花生(2018)410159)。对豫花76号的亲本来源、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4.
姬小玲 《中国种业》2016,(11):69-69
<正>漯花40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花4号为母本、豫花1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花生2012008;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花2013003,适宜河南省及山东、河北、辽宁、北京等北方大花生产区种植。漯花4016为高产、稳产、出仁率高的中早熟大果,适宜作为夏直播覆膜花生种植。1品种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品种为中早熟大果品种,全生125~126d  相似文献   

5.
豫花1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根据其特征特性和各个生育阶段的特点,结合花生种子生产操作规程,总结了豫花1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优质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 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使用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豫东地区小果花生品种宜采用豫花14号,大果花生品种宜采用豫花15号、豫花9327、花育16等品种。  相似文献   

7.
依据2013—2015年度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区域和生产试验品质和产量结果,详细介绍了花生新品种豫花47号的特征特性,同时应用GGE双标图方法进行高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豫花47号是早熟、高油、高产稳产的优质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豫花11号是针对一年两熟制(麦油两熟)和市场的变化,由河南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199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花11号1995~1997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3年籽仁产量分别为1857kg、1752kg和2384kg,分别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豫花1号增产150%、1366%和1752%,3年平均比对照豫花1号增产157%。在1997年区试中,豫花11号在焦作试点亩产荚果达4565kg,创河南花生区试以来产量最高水平。199…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品种豫花9号豫花9号系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濮阳5l3(交)做母本、豫花2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多抗的大果型花生新品种。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1996年河南省生产试验,英……  相似文献   

10.
高产稳产高蛋白花生新品种豫花九号豫花九号(原名濮花10号)系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濮阳513(交)做母本、豫花二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多抗的大果型出口花生新品种。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1.
濮科花15号是濮阳农科所以濮8209-0-1-11-1做母本,以鲁花9号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豫审花2005001。1产量表现2001~200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区试,3年全省27点次平均亩产荚果239.25kg、籽仁173.41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1.84%和8.1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4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全省5点平均亩产荚果261.40kg、籽仁192.60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4.20%和13.80%,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夏播最高亩产可达400kg以上,属高产稳产型品种。2特征特性濮花15号为普通…  相似文献   

12.
1 近年来我所育种成就自实施“九五”计划以来,濮阳市农科所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大了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的育种攻关力度,选育出了豫麦24号、濮麦9号等优质高产专用小麦新品种,濮单3号、濮单4号、濮单5号、濮单6号等系列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豫花9号、豫花16号、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在洛阳推广的耐旱、耐瘠、高产、高效花生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参试的花生新品种均比洛阳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白沙1016显著增产。优中选优,洛阳春花生田应优先选用豫花9326、漯花4087、濮花9519、豫花15、商花6号;在旱薄地重点搭配濮花28、濮东花1号。洛阳春花生田生育时间充足,中大果品种比中小果品种在产量上有明显优势,宜以选用前者为主。  相似文献   

14.
豫东地区花生麦后贴茬夏直播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豫花 7号等中早熟大果大粒型花生品种的推广应用 ,豫东地区大果花生主产区花生种植方式由春播、麦垄套播向麦后贴茬夏直播的转变 ,为夏花生的优质高产开辟了新的途径。试验表明 ,豫花 7号麦后贴茬夏直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协调进行 ,前期茎叶生长迅速 ,花期集中 ,中后期能保持较大的叶面积 ,荚果膨大快 ,饱果率高 ,能正常成熟 ,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花生豫花15号的生育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花15号原名郑86036-26-1,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以徐7506-57为母本,P1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熟、抗病、大果花生新品种,2000年同时在河南省和安徽省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16.
<正>驻花2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花生品种,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花2012004)。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强、品质优良、抗网斑病、中抗叶斑病和病毒病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优质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驻花2号中试与示范"在2013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D000303),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驻花2号的  相似文献   

17.
濮科花4号是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5年选用濮9321做母本,以豫花11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花2007005.  相似文献   

18.
豫花9号系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濮阳513做母本,豫花2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1997、1999、2000年先后通过河南省、北京市、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9年获“九五”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二等后补助,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新品种。1 豫花9号的主要特征特性1.1 植物学特征 豫花9号为密枝直立大花生,株型好,发棵早,长势稳健,自身调控能力强。株高41.9cm,侧枝长46.6cm,总分枝11.1个,结果枝5.9个。叶片椭圆形,分布均匀。开花早,交替开花,花量大,结实性强。荚果普通型,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分麦套、夏播两组,麦套组参试品种共3个,分别为豫花9620、商研9658和濮花9518,豫花11号为对照品种;夏播组参试品种共4个,分别为L03A04、开农53、豫花9840和濮花9422,豫花6号为对照品种。每组安排6个承试点,麦套组分布在新郑、周口、浚县、开封、驻马店和新乡等市县,夏播组分布在新乡、周口,浚县,开封、濮阳和漯河等市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花生籽仁品质多样性,对 19 个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品种的籽仁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及亚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差异较大,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均超过平均变异系数,脂肪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2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 95.06%,第 1 主成分主要决定因子是高油酸、低亚油酸因子,第 2 主成分主要决定因子是高脂肪、低蛋白因子。19 个花生品种可聚为两类,类群Ⅰ包含开农 71 和农花 11,类群Ⅱ包含豫花 47 号、豫花 9327、郑花 013 等 17 个品种。综合评价得知,排名前 5 位的品种是农花 11、开农 71、郑花 013、豫花 9327 和豫花 47 号,其中农花 11、开农 71 属于高油高油酸双高花生品种,花生亲本组合选配时,可以考虑选择这 2 个品种作为目标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