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九五”期间,邢台市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77.3万亩,封山育林110万亩,飞播造林40万亩。总投资达1.5亿元。目前,全市太行山区有林地面积达到192.18万亩,其中防护林110.18万亩,经济林70万亩,用材林12万亩;基本实现了人均一亩果的奋斗目标,果品产量达到1.1亿公斤。森林覆盖率达到28.2%,  相似文献   

2.
《河北林业》2014,(5):25-26
2013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1.9万公顷,园林水果及食用干果产量1345.9万吨,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230.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第一批“四个十工程”中10个3万亩以上造林大县共完成造林生产任务5.9万公顷,占全部造林生产任务18.5%;10个万亩以上封山育林县共完成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9万公顷,占全省新封山育林面积的31.6%。  相似文献   

3.
《国土绿化》2007,(2):1-1
据悉,2006年全国有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1.6亿株。截至去年底.全国有104.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492.7亿株。2006年全国完成营造林面积78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100多万亩、飞播造林作业面积近500万亩、封山育林2200万亩。  相似文献   

4.
张廉 《内蒙古林业》2008,(12):60-60
2008年,杭锦旗林业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该旗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90.4万亩,其中天保工程完成飞播造林5万亩,封沙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封育1.5万亩;三北四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12万亩;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级党政军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0年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500万亩,保存178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2.6%提高到1996年的9.04%;有林地面积由1962年的2127万亩增加到1996年的3261万亩;林木蓄积量由1.4亿立方米增加到1.92亿立方米。从1988年起,首次实现了全省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总量双增长。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全面振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6.
梧州市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造林绿化任务。据统计,截至7月25日止,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3.57万亩,占计划的107.1%,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5.4万亩,占计划的100%;完成绿色工程造林4.94万亩,占计划的107.8%;完成环城山体造林2544亩,占计划的104.9%;完成油茶造林1.73万亩,  相似文献   

7.
《热带林业》2006,34(2):1-1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及早部署、狠抓落实,使全省春季备耕造林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截止5月底,全省浆纸林完成整地面积19.56万亩,为年计划60万亩的32.6%;完成造林面积6.87万亩。为年计划的11.45%.  相似文献   

8.
“九五”林业工作回顾 一、造林绿化事业向纵深发展。1997年,全省提前1年半基本实现绿化,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湖南的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5年间,省厅共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6.86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9.81亿元;完成人工造林、迹地更新583.6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349.83万亩。特别是前年启动的“三难地”绿化攻坚和去年启动的退耕还林,为我省注入了新的绿色活力。去年,4大片“三难地”绿化攻坚主战场造林36.4万亩。4个试点示范县的4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全部完成。新建林…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02年全省林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739.8万亩,占年计划的134.5%,比上年增长49.1%;完成义务植树1.1亿株,占年计划的111.4%;完成以改劣换优和新发展名特优为主的果品结构调整260万亩,为年计划的260%;干鲜果品产量达75.75亿  相似文献   

10.
《广西林业》2000,(1):4-5
1999年绿色工程建设的成绩据统计,1999年度全区绿色工程共完成宜林地造林面积89万亩,兴办县级以上领导示范点258个,完成造林面积25万多亩。在绿色工程的带动下,1999年度全区超额完成各项营林生产任务,共完成人工造林247.9万亩(含四荒造林、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占计划的118%;飞播区点撒播84.2万亩,占计划的105%;封山育林477万亩,占计划的265%;中幼林抚育362.2万亩,占计划的lot%。其中长防林、珠防林、海防林、治沙、平原绿化等国申希占公文从工捉拿伍建设面积138、8万亩对大商品林基地完成造林30.2万亩。同时,森林…  相似文献   

11.
最近5年,我国林业工业发展的总投入中,近90%是民间资本;非公有制林业在新造林面积中占了80%以上,个别省份达90%(包括退耕还林);许多造林大户,非公有制林业已迅速崛起。2002年,陕西省完成造林面积1126.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9.6万亩,荒山造林415.33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70.6%;2003年全省计划造林112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20万亩,荒山造林420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74.6%。全省承包500亩以上荒山荒坡的大户共投资3.76亿元,治沙英雄石光银在沙地造林22.3万亩,定边县64万亩的荒沙荒坡,有3个石光银就可以使  相似文献   

12.
《木材工业》2005,19(1):49-49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716.7万hm^2,为年计划的96%;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076.77亿元;林业投资完成额348.22亿元。六大林业工程实施顺利,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积为510.71万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84.18%。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林业局始终坚持抓生态林业建设,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抓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抓资源管护,依法治林,巩固发展造林绿化成果;“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的开展,促进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绿化水平。2006年,全市完成造林15.4万亩,其中经济林3.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5.2万亩;新育苗2.65万亩;果品产量51.9万吨;全市林业产值达到30.1亿元。林业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67.9元。截止2006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2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3%,林业建设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沈阳市2011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8.6万亩,除主城区绿化、县城绿化、部门绿化和社会化造林绿化外,农村重点实施了8大造林绿化工程:蒲河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77万亩,辽河水系滩地绿化工程完成辽河干流造林绿化任务3.8万亩,荒山绿化工程完成人工造林面积8.6万亩,沈西北边界防风阻沙带工程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0.3万亩,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及王三运省长、赵树丛副省长等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认识,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3亿多元,完成油茶造林面积近9.6亩,低产油茶林抚育6.8万亩,建设良种采穗圃1000余亩,培育良种苗木2700余万株,取得了首战告捷的阶段性成果。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716.7万hm^2,为年计划的96%;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076.77亿元:林业投资完成额348.22亿元。六大林业工程实施顺利,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积为510.71万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84.18%。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多伦县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43437万元,完成京滓风沙源治理工程43万亩(其中人丁造林10.5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0.5万亩);退耕还林74.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6.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8.5万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0.8万亩;义务植树174万株,“四旁”植树129万株;以“治还工程”为重点的社会造林17.9万亩;纳入公益林76.97万亩。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江苏省积极进行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非公有制造林面积723万亩,占同期造林总面积的80%以上;非公有制育苗面积102万亩,占全省苗木面积的85.3%;6640多家林业加工企业中99%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据国家林业局的统计,200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716亿元,居全国第五位。  相似文献   

19.
我省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省份之一,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省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732.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336.1万亩,荒山造林1396.6万亩。工程涉及10个市99个县1675个乡20547个村,共向164万退耕户,684万人发放粮食27.55亿千克,粮食补助资金17.42亿元,现金补助费7.38亿元,种苗补助费11.68亿元。为了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效,促进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广大退耕农户的根本利益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20.
《绿色科技》2014,(1):91-91
2013年湖北省共完成人工造林254.1万亩,超计划21%;封山育林124.5万亩,超计划13.2%。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的大背景下,林业产业提速发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2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