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徽杭古道文化景观评价体系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游客群体特征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构建景观满意度-重要性IPA分析矩阵。结果显示,服务设施文化景观、自然山水文化景观、村落民居、关隘和景观石为优势景观;路亭祠庙和桥梁为维持景观;“农商儒”纪念文化景观、生产技艺文化景观、精神信仰文化景观为优先提升景观,尤其徽墨为重点改进景观。分析可知,徽杭古道存在建设流于表面、脱离传统文化等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文化景观的功能及展示模式、拓展产业业态等方式,赋予古道旅游符号和社会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园林造景中很少使用苔藓植物,基于游客满意度调查来对其应用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案例,欲将苔藓运用到琅琊山景区中营造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4.
红色旅游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形式,在新时代承担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本研究以狼牙山风景区为案例地,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爬取的马蜂窝等旅游网站上的点评文本进行游客体验价值维度聚类,并基于文献梳理分析归纳出游客体验价值的五大维度:感官体验价值、教育体验价值、服务体验价值、成本体验价值、情感体验价值。在此基础上,运用IPA分析法,探究游客对于狼牙山风景区体验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游客对于狼牙山风景区体验价值各要素的感知重要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狼牙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风貌及生态环境、服务态度整体水平较好,游客对景区的旅游体验质量评价较高。根据研究结果,今后应从扩大宣传力度、控制客流量、加强管理治安、丰富体验活动等多个方面优化提升狼牙山红色旅游景区发展对策,促进狼牙山风景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苏州园林作为苏州传统主打的旅游品牌依然保持巨大的吸引力。现通过比较分析游客对苏州园林组合产品的期望值和实际满意度,以寻找活化园林产业经济的市场方向;通过克郎巴哈(Cornbach)α系数测量法,了解苏州园林旅游的市场满意值;具体分析苏州园林期望值和满意值差距的折线图,探讨影响苏州园林产品的分级因子,以期构建活化苏州园林产业链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漳州乌山天池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以实现"体验式旅游"为出发点,对自然景观资源保护性利用的基础上,在规划定位、结构布局、旅游产品设计和主题活动策划等方面展开,总结打造体验式旅游的规划要点,探索基于体验式旅游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研以往园博会游客的游园体验和需求,分析游客的游玩心理,为满足园博会游客的更高需求及弥补园博会运营中的不足,在今后园博会的设计中,创新规划设计,以游客互动体验为设计服务核心,以"峰—终定律"等理论为指导,演绎园博会主题,通过景观环境设计营造,在景观节点设置场景化的艺术效果,并创新体验活动环节,让游客在游、玩、赏、拍摄等感官体验环节中满足游园的需求,形成园林景观与游园游客体验相互交融,成为园内场景中的主角,并通过影像设备的记录,让游客"既在园中游,定在画中留"。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真正的游园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以桂林"两江四湖"6个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研究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同时划分出植物景观等级。结果表明:"两江四湖"6个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差异较明显,其中杉湖、榕湖隶属于Ⅰ级,桂湖、木龙湖、漓江(市区段)隶属于Ⅱ级,桃花江(市区段)隶属于Ⅲ级。无Ⅳ、Ⅴ级,表明"两江四湖"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基于以上结果,对隶属于Ⅰ、Ⅱ、Ⅲ级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提出相应提升与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对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科学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0.
12.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且这种趋势正不断增长[1]。公众可通过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分享对公园的景观体验或评价,能够客观、详实地表达对公园的景观形象认知和情绪体验。以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为例,以UGC网络社交平台(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美团)网站文本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公众行为动机、公园环境、情感倾向3个方面分析了长沙洋湖湿地公园公众景观体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洋湖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