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创造和培育多种不同的大豆新品种和种质资源,文章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大豆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不定芽器官再生体系、体胚再生体系、原生质体再生系统),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转化法、电击和PEG/电击转化法、花粉管直接导入法)及大豆转基因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六个品种大豆体细胞胚为受体,以Bt基因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大豆进行了遗传转化,经卡那霉素选择、诱导体细胞胚萌发及壮苗培养,获得了完整的抗性再生苗,经PCR、PCR-Southern和点杂交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Bt已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植物遗传转化中基因受体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进平 《农业与技术》2003,23(4):97-100
本文对影响基因受体选择的几个因素如基因转化方法、受体的再生能力、受体材料的生理状态和再生途径,以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用于大豆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很多,如农杆菌介导法、电击/PEG电击、基因枪、花粉管通道等。本文对这些方法在大豆上近些年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大豆品质改良、抗病和抗虫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各种转化方法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目标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障碍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已经商品化,但大豆的转化频率仍很低,是公认的难转化作物。本文从再生系统和转化方法两个方面阐述大豆转化的主要障碍和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应用于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方法,讨论了遗传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再生系统不完善以及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以及遗传转化在农业应用上取得的一些成果,以便拓展其在农业上的应用范围。因此,建立高效的大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使之广泛应用于大豆生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于大豆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很多,如农杆菌介导法,电击/PEG电击,基因枪,花粉管通道等。本文对这些方法 在大豆上近些年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大豆品质改良,抗病和抗虫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各种转化方法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目标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植物基因工程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转基因植物与日俱增,转化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大豆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不定芽器官再生体系、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原生质体再生体系)及其优缺点,同时分析影响转化效率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球形期的大豆体细胞胚为转基因受体,以抗性体细胞胚筛选率为转化率指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对转化的最佳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体细胞胚预培养2 d,菌液浓度OD600=0.5~0.7,S浓度为50~100 μmol/L,侵染时间10 min,共培养时间2~3 d有利于提高转化率;对不同筛选代数观察结果表明,转化率在3个月以前较低,而在3个月以后则基本稳定在8%.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iaaM基因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已经建立的高频黄瓜再生体系为基础,从影响黄瓜转基因体系的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是否加入乙酰丁香酮等因素优化了黄瓜遗传转化体系;将单性结实基因iaaM以农杆菌介导法导入到东农649品种黄瓜子叶节中,经过不定芽诱导和生根等过程获得了转基因株系,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鉴定,40个株系扩增出iaaM目的基因片段。PCR-Southern检测为阳性。转基因阳性植株移栽到温室中,其果实经检测80%为单性结实黄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玉米基因枪转化的条件。[方法]以玉米自交系7239的幼胚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研究了轰击距离、气体压力、真空度和轰击次数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转化时以金粉用量100μg/枪、发射点与靶细胞距离9 cm、气体压力1 350 psi、真空度25In.Hg、轰击次数2次的组合最佳。经潮霉素(Hygromycin)筛选,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NPR1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1.76%。[结论]该研究为玉米优良抗病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Transformation of TrxS Gene into Barley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production of malting barley in China can't meet the demand of beer industries because of poor quality and it becomes a bottleneck problem in beer manufactur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rxS gene cloned from Phalaris coerulescens was transferred into barley cultivar Yupi 1 (YP1) via biolistic bombardment. 1206 immature embryos were bombarded and seven transgenic plants carrying TrxS gene were confirmed by PCR and PCR-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TrxS gene was expressed in transgenic plants by RT-PCR analysis. The activity of Trxh and α-amylase of transgenic line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on-transgenic line,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malting quality of barle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出玉米基因枪转化的条件。[方法]以玉米自交系7239的幼胚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研究了轰击距离、气体压力、真空度和轰击次数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转化时以金粉用量100μg/枪、发射点与靶细胞距离9cm、气体压力1350psi、真空度25In·Hg、轰击次数2次的组合最佳。经潮霉素(Hygromycin)筛选,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NPR1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1.76%。[结论]该研究为玉米优良抗病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GNA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害常常给甘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GNA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和某些咀嚼式害虫如蛴螬等有极高的毒性。对引进的GNA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基因枪将GNA基因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筛选、分化。获得了一批抗性再生植株,抽样检测,获得了4株PCR阳性植株,为培育优良抗虫甘蔗新品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将杨树和野生大豆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杨树和野生大豆的DNA提取出来,然后采取直接导入法转入大豆,在后代中发现外源基因在大豆细胞内存在,并表现多种变异性状。  相似文献   

16.
玉米基因枪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81162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基因枪轰击法将nptII基因和afp基因转入玉米细胞,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确定了筛选剂Geneticin的筛选浓度和方法,愈伤组织生长阶段和分化阶段Geneticin的有效浓度分别为60mg/L和30mg/L。对2个轰击参数氦气压力与轰击距离进行了组合试验,结果表明1100psi的氦气压力和8cm的轰击距离为最佳组合。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共培养基中添加L-半胱氨酸,研究了L-半胱氨酸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对大豆子叶节的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转化效率最为显著。以此浓度为基础,通过GUS染色和分子检测,得到了大豆转基因植株,使转化效率由不加L-半胱氨酸的1.17%提高到了2.21%。  相似文献   

18.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9.
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遗传多样性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农学与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大豆主要生产省份历年来所推广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基础的变化情况,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验证大豆遗传多样性对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品种亲本系数(COP)与产量间呈抛物线关系、且与产量稳定性间呈负相关的结论,并对其政策含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