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颡鱼一点红病又称黄颡鱼"爆头"病,因该病发作时,黄颡鱼头顶部充血、出血、发红,在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发病时容易观察到头顶有一红点或红洞而得名.病原体为爱德华氏菌,经由黄颡鱼嗅觉细胞慢性感染进入脑部,病灶向上发展由顶骨裂隙中冒出,头项病变发红,表皮溃烂,...  相似文献   

2.
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可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11年8-9月我县石庙渔场发生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由于准备充分,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每年3-5月,广西部分地区水库及河道网箱养殖黄颡鱼因鳍条基部充血肿胀、吻部溃烂和体表溃疡等症状造成大批死亡,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2014年4月初,广西凤亭河水库和宾阳黎塘清水河部分黄颡鱼网箱养殖户的黄颡鱼暴发了一种流行性传染病,患病鱼体胸鳍、背鳍基部明显充血肿胀且体  相似文献   

4.
<正>黄颡鱼别名为黄骨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变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繁殖加快,这个时段是黄颡鱼病害的高发期。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非常容易发病,引发大面积死亡,使水产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黄颡鱼几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病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容易发病,为爱德华氏菌感染。症状: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的头顶穿孔,裂开。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中旬,江苏淮安市五河口水产公司养殖的黄颡鱼苗种发生出血性水肿病,主要症状是病鱼摄食减少,离群独游,在水中不停旋转;体表(头部、鳍、鳃盖、腹部等)出现不同程度出血现象,有些鳍部有溃烂;解剖发现部分病鱼腹部膨大,有积水;肝脏失血发白,偶见肠内充  相似文献   

6.
<正>在黄颡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黄颡鱼病害时有发生。常见有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出血性水肿病等细菌性疾病,但柱形病引起黄颡鱼体表溃疡的病例鲜有报道。柱形病一般多见于斑点叉尾,其病原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一般危害鱼鳃。鱼类自然感染柱状黄杆菌一般发生在水温高于20℃的水环境中,虽然当水体温度为6~12℃时,淡水鱼也可感染发病,但报道不多。2014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8月中旬,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接诊了一例黄颡鱼体表溃烂病例,经检查确认为拟态弧菌感染。目前关于黄颡鱼拟态弧菌的文献资料多见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少有报道。为更好地做好黄颡鱼病害防控工作,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暴发的黄颡鱼裂头病,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制约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目前,针对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原、病理,国内专家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一致认为与爱德华氏菌感染有关,但具体如何发病及如何有效治疗都未提出明确的研究结论。2014年江苏省射阳县一养鱼场多个池塘全雄黄颡鱼患裂头病,经临床诊断、用药治疗等,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在此作一总结,以为黄颡鱼裂头病的临床治疗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及池塘基本情况2014年7月4日江  相似文献   

9.
正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严重制约了黄颡鱼养殖发展。为此,笔者于2014-2015年在峡江县开展了黄颡鱼病害种类调查,并结合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主要防治技术,报道如下。一、烂鳃病1.病因由柱状屈桡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黄颡鱼的病害问题开始增多,尤以黄颡鱼的出血病、爆头病等最为严重,由于没有较好的防治药物,导致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笔者在2014年处理过一例黄颡鱼出血病病例,经过外用内服即调水及内脏调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其防治过程介绍如下,供养殖业者参考。一、发病情况及症状黄颡鱼发病池塘为3亩,水深1.8米,于2013年8月份放养黄颡鱼鱼种30000尾,鲢鳙鱼各80尾。该池从6月12日开始发病,起初少量死亡,到接诊时已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通过连续开展黄颡鱼规模化繁殖技术研究,创新了一种黄颡鱼精子保存液配方,在常温保存条件下可将单尾雄鱼配组繁殖的雌鱼数量提高到300~500尾,单组繁苗量达50万~70万尾,大大减少黄颡鱼雄鱼宰杀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升规模化繁苗的效率。现将黄颡鱼规模化繁殖的综合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亲本选择黄颡鱼亲鱼要求体表完整、无伤无病,且腹部饱满、达到性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其中在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养殖较为集中。由于黄颡鱼的养殖效益较高,养殖业者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而黄颡鱼养殖池塘的水质调节、疾病预防等养殖管理措施未能跟上。随之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最容易让养殖户忽视的是黄颡鱼代谢障碍综合症,因其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期、有时也无明显的发病症状。黄颡鱼代谢障碍综合症主要危害100克以上的成鱼,患病后鱼体质变弱,慢性死亡。该病发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受草鱼、罗非鱼等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不少养殖户转养黄颡鱼,2020年惠州市黄颡鱼产量85吨。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黄颡鱼的患病概率,加重了黄颡鱼的患病程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产养殖普遍存塘量大、密度高、压力大,尤其是天气回暖、行情好转后,病害也随之而来。从早春的黄颡鱼小瓜虫病,到4月的不明病因的暴发性死亡,给黄颡鱼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现将笔者对一例非病原微生物感染原因导致的黄颡鱼肝胆病及其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肌肉腐烂的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从发病鱼体的肝、脾中分离出了一株致病菌(命名为JY-03),经革兰氏染色、显微观察、API生理生化实验24~48 h,最终鉴定该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通过感染实验再次证实黄颡鱼肌肉腐烂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对发病池塘水质分析表明,养殖水体中存在大量微囊藻,加速了水体中致病菌繁殖速度,致使发病池塘中黄颡鱼暴发肌肉腐烂病。药物的治疗实验表明,10%诺氟沙星与10%恩诺沙星分别与饲料按照1∶1 000(m/m)比例拌料,每日按照鱼体重1%投喂饲料1次,两种药物对该病均有明显治疗效果,鱼体皮肤溃烂征状逐步消失,死亡数量显著下降,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用药2周后基本治愈;同等的用药剂量下,恩诺沙星治疗效果相对更好。本研究提供了黄颡养殖生产过程中肌肉腐烂病发病原因的鉴定方法和治疗方案,对黄颡鱼的健康养殖及相关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更正启事     
《科学养鱼》2012年第4期正文60页"浅析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的诊断与防治"一文,作者应为三人,漏掉第二、第三作者:霍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沙正月、李进村,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8月,笔者接诊3例黄颡鱼患卵甲藻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并发病的病例,通过1~2个疗程的治疗除一例无效外,另2例基本治愈。现把诊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患病黄颡鱼食欲下降,鱼在塘中离群独游,许多鱼在人靠近时也不离开,喜欢群集于进水口区,有的头朝  相似文献   

17.
正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是指鲈鱼、黄颡鱼和其他鱼类在同一水环境养殖,其中黄颡鱼能吃掉病鱼体表的部分锚头鳋,预防鲈鱼寄生虫病的发生;适量搭配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鱼种,可以调节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混养技术具有生态调节、互利互补及减少鱼病的优点,有利于鲈鱼、黄颡鱼等鱼类生长。因此进行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能减少能耗和渔药使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暂养期溃烂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正常饲养情况下,较少患病。但笔者发现其在水泥池暂养期间,常患一种溃烂病,危害很大,本文就该病的发生与诊治方法作初步探讨,以供养殖者参考。一、环境条件生病的黄颡鱼系经土池越冬后于2003年3月27日转入水泥流水池暂养的,共计200千克,约1150尾。水池面积75米2,水深1.2米,水源为电厂余热水,水温14 ̄16℃。每日喂小杂鱼与配合料绞制的软湿料。4月25日进行清池排污时,发现有零星死鱼,发病期间逐渐升高水温14 ̄20℃。二、发病症状病鱼发病期间吃食正常,也不常见病鱼浮于水面及池边独游、行动迟缓无力、摄食不旺等可于…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6月25日,郎溪县某养殖场养殖黄颡鱼36亩,其中两口8.6亩塘口的黄颡鱼出现死亡,近5日均有死亡,数量由少到多,每天死亡30~70尾,数量逐渐增多,累计死亡500余尾,养殖户心急如焚。笔者接报后,紧急赶赴现场进行诊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解剖情况1.黄颡鱼均未发生浮头现象,患病黄颡鱼游动缓  相似文献   

20.
<正>黄颡鱼是我国传统名优鱼类,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面积增大、养殖密度增加,各种病害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溃烂病,引起的损失异常惨重。笔者将2015-2017年在浙江湖州地区成功治愈的十多起案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以期对无鳞鱼类似溃烂病的治疗提供借鉴。一、案例基本情况塘口面积在5~15亩,水深1.2~2.0米。存塘黄颡鱼150~250克/尾,3月中旬-4月初陆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