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黄颡鱼养殖技术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因此而产生的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多,“裂头病”就是这些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患"裂头病"黄颡鱼的肝脏、脾脏、肾脏、胃、肠道、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主要器官均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肝中央静脉扩张,并有充血现象,肝细胞界限模糊不清,形状消失、变性,并发生肝实质组织溶解、消失。脾脏内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肾脏的实质细胞大量坏死,肾小球出现崩解、碎裂、溶解消失现象,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界限模糊,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肿胀,排列紊乱,管腔变窄、闭塞。胃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变性、坏死,胃黏膜大量脱落于胃腔中,胃腺细胞界限模糊、排列紊乱,胃腺管腔缩小,甚至消失。肠道上皮中有大量杯状细胞。脑组织出现弥散性出血,脑血管充血、出现大量的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3.
正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又称黄骨鱼、黄角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黄颡鱼的青睐,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区域不断扩大。目前,黄颡鱼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均有养殖,成为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品种。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害也日渐增多,已经严重危害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于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一家黄颡鱼养殖场遇到黄颡鱼"裂头病"暴发,本文就该例黄颡鱼  相似文献   

4.
<正>黄颡鱼近年来已经发展为我国主要的淡水特种鱼养殖品种,在四川、两湖和两广等区域都有大量养殖。而黄颡鱼"一点红"病(俗称爆头病)一直都是危害黄颡鱼养殖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7-8月份,四川邛崃某区域3户养殖户就相继暴发黄颡鱼"一点红"病,笔者分别对其进行了相关诊断,并进行了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zaco Richardson)是我国主要淡水水域中分布比较广、具有比较高经济价值的小型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广东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在我站名特优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养殖中,于10月暴发了一起黄颡鱼腹水病,该病前期发展迅猛,后经我站技术人员积极诊治,成功治愈该病,现将治疗该病的过程中主要的做法及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借鉴参考。一、发病情况黄颡鱼养殖池塘位于汉中市水产试验站名特优养殖基地,池塘面积3亩,在7月2日放养由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宏达水产繁殖场提供黄颡鱼苗种7.7万尾,规格为1260尾/千克,搭配花白鲢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8月中旬,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接诊了一例黄颡鱼体表溃烂病例,经检查确认为拟态弧菌感染。目前关于黄颡鱼拟态弧菌的文献资料多见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少有报道。为更好地做好黄颡鱼病害防控工作,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8月,笔者接诊3例黄颡鱼患卵甲藻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并发病的病例,通过1~2个疗程的治疗除一例无效外,另2例基本治愈。现把诊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患病黄颡鱼食欲下降,鱼在塘中离群独游,许多鱼在人靠近时也不离开,喜欢群集于进水口区,有的头朝  相似文献   

9.
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健康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与患病个体的肝脏、脾脏、心脏、肾脏、脑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患病个体组织中的LDH谱带与健康个体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谱带染色变浅、谱带缺失;但在心脏中,除了缺失谱带外,还增加了1条LDH0带。  相似文献   

10.
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健康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与患病个体的肝脏、脾脏、心脏、肾脏、脑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患病个体组织中的LDH谱带与健康个体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谱带染色变浅、谱带缺失;但在心脏中,除了缺失谱带外,还增加了1条LDH0带.  相似文献   

11.
从患“裂头病”的黄颡鱼中分离的致病菌株,在试管和血凝板内测定了分离致病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选择对菌株的敏感药物组方,在野外养殖黄颡鱼池塘中进行了药物治疗“裂头病”的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获得的4种联合组方抑菌效果依次为:盐酸多西环素+烟酸诺氟沙星、硫氰酸红霉素+烟酸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烟酸诺氟沙星和磺胺二甲氧嘧啶+烟酸诺氟沙星.分别对江苏省射阳和浙江省菱湖地区的黄颡鱼养殖池塘,进行野外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试验,这试验证明了这几个组方对黄颡鱼的“裂头病”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6月,四川内江一土池养殖的黄颡鱼(已达上市规格)出现群体性死亡,死亡率20%~30%。濒死鱼出现离群、塘边游动、腹部膨大,部分鱼眼球出血、尾部和下颌部充血、出血等症状。经实验室细菌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最后确定引起此次黄颡鱼发病的主要病原为杀鱼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暂养期溃烂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正常饲养情况下,较少患病。但笔者发现其在水泥池暂养期间,常患一种溃烂病,危害很大,本文就该病的发生与诊治方法作初步探讨,以供养殖者参考。一、环境条件生病的黄颡鱼系经土池越冬后于2003年3月27日转入水泥流水池暂养的,共计200千克,约1150尾。水池面积75米2,水深1.2米,水源为电厂余热水,水温14 ̄16℃。每日喂小杂鱼与配合料绞制的软湿料。4月25日进行清池排污时,发现有零星死鱼,发病期间逐渐升高水温14 ̄20℃。二、发病症状病鱼发病期间吃食正常,也不常见病鱼浮于水面及池边独游、行动迟缓无力、摄食不旺等可于…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诊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于1999年4月至6月从湖南常德西洞庭人工混养池塘调运黄颡鱼亲鱼176尾,在水泥方池内进行人工强化培育。在培育期间,部分亲鱼出现体表、鳍条充血,腹部肿大等症状,并发生死亡,我们对其病因、病症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告如下:一、养殖概况亲鱼于1999年4月22日从常德西洞庭人工混养池塘购买,雌雄比1∶1,雌鱼规格为50~100克/尾,雄鱼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于规格为2-4米×2-3米×0-5米的水泥方池内,放养密度为32尾/米2,保持水深45厘米。水面上放置占1/3池面的水葫芦供…  相似文献   

15.
笔者受请于十几个养殖场,看到了许多种的黄颧龟的病鱼,但危害最严重的只是下面几种,我们根据其得病的症状,作了一些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们较常见的黄颡鱼的得病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黄颡鱼为杂食性,食性范围广,可采用人工配合饵料饲养,饵料来源广,饵料系数较低.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个体较小;广温广盐,抗病力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下面是我们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中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红头病”一种新的细菌性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发生了一种新的疾病,与目前已报道的黄颡鱼疾病在流行规律、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不完全一致。此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防治困难。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其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增大,据不完全统计,其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0万元左右。本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规律、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作一初报。  相似文献   

18.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角丁、黄辣丁、黄腊丁、黄骨聪等,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鳢科(Ophiocephal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辽宁等流域,是一种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一定的药用、食用价值,备受市场欢迎。但近年来由于管理疏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受草鱼、罗非鱼等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不少养殖户转养黄颡鱼,2020年惠州市黄颡鱼产量85吨.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黄颡鱼的患病概率,加重了黄颡鱼的患病程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产养殖普遍存塘量大、密度高、压力大,尤其是天气回暖、行情好转后,病害也随之而来.从早春的黄颡鱼小瓜虫病,到4月...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安丁鱼或黄刺鱼、嘎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它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黄颡鱼虽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由于为底层性鱼类,对水质要求相对比较高,而且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家鱼,因此一旦发生疾病就要准确、精确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