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8月份,笔者接连诊断了几家鱼病,发现造成大量鲢、鳙及部分鲤鱼死亡的原因是由一种碘泡虫大量寄生引起的。笔者现将此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2007年7月2日,密云县溪翁庄镇尖岩村一养殖户所经营的垂钓池中鲤鱼发生死亡现象,并送来病鱼3尾到北京市密云县水产服务中心鱼病室进行诊断。现将此次鱼病诊断和防治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2007年12月10日,笔者在大丰一鱼塘发现一例异育银鲫成鱼鲫碘泡虫病,现将观察到的症状报告如下:患病的异育银鲫头后背部肿胀,呈瘤状突起,手摸 相似文献
8.
9.
10.
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传统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时有发生,并易引起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惨重。 一、病原 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成虫球形,个体较大,大小为(0.3~0.8)毫米×(0.3~0.5)毫米,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 相似文献
11.
低温季节是斜管虫病的高发季节,淡水鱼类斜管虫的病原体有鲤斜管虫和十六线斜管虫两种,常见的为鲤斜管虫,现结合专著及各文献资料对斜管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做一综述。1流行情况与生活方式斜管虫病为低温性寄生虫病,大多文献资料认为此病多发生在春秋季,每年3~5月份和10~12月份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2.
选用CuSO4与FeSO4(5∶2 )混合液 0 7× 10 -6与敌百虫 0 15× 10 -6全池泼洒 ,可去除鲫鱼体内的麦穗碘泡虫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方法,研究了鲫(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自然感染圆形碘泡虫(Myxobolus rotundus)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圆形碘泡虫后,在鲫的头部、鳃和体表能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孢囊,其孢囊为典型的3层结构:外层的结缔组织、双层质膜的外质以及各个发育阶段的孢子或营养体组成的内质。病理切片可见鱼体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鳃丝粘连、肿胀增生;肝脏发生以肝血窦为中心的透明、空泡变性;肾小管内皮脱落,肾小球萎缩;肠道粘膜层脱落,肌层细胞肿胀病变;脾脏的含铁血黄素增多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关于粘孢子虫病对鱼类的危害,已有很多文献记载。但新近培育出的建鲤感染椭圆碘泡虫的病例,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93年9月在兰州市青城联营渔场进行鱼病调查中,首次发现一例该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异育银鲫咽碘泡虫病组织病理与病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碘泡虫(Myxobolus pharynae)病是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的大丰、射阳和滨海以及周边地区,引起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大批死亡的一种黏孢子虫病,咽碘泡虫只特异地寄生在异育银鲫的咽部组织内,为了阐明该病对鱼体的损伤作用,我们对不同患病时期的异育银鲫的组织病理和疾病中期的病理生理进行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疾病初期病鱼咽部略有轻度充血,咽碘泡虫以营养体阶段寄生在咽部黏膜下层的组织中,并开始形成由成纤维细胞包裹的小孢囊,其他组织器官无病理损伤现象;疾病中期由于小孢囊数量增加和囊内营养体分裂增殖并逐步发育为成熟孢子后体积增大,构成的大孢囊使咽部显著膨大,包裹小孢囊的结缔组织囊壁充血,逐步萎缩而变薄,成纤维细胞核固缩坏死,咽部黏膜层中的上皮细胞淡染、核固缩坏死,味蕾失去应有的结构,鳃组织细胞在鳃小片间严重增生,肾部分区域出现细胞坏死,肾小球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滴状玻璃样变性,肝、脾、肠和前肾无病理变化现象;疾病后期小孢囊囊壁、黏膜下层和黏膜层组织细胞进一步坏死崩解,出现孔洞,成熟孢子、坏死组织和血液一并流出孔洞,病鱼肠腔中有许多来自坏死的咽部组织细胞和成熟孢子,其他组织器官病理变化与疾病中期相似。疾病中期病鱼的病理生理分析结果表明:病鱼红细胞数量和大小、血红蛋白浓度、血栓细胞数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都分别极显著低于健康鱼(P0.01),出现贫血;病鱼红细胞脆性、白细胞数、嗜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总胆红素、肌酐、尿素和乳酸脱氢酶分别都极显著高于健康鱼(P0.01);淋巴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健康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由于咽碘泡虫的寄生部位鱼咽部严重膨大堵塞口咽腔并引发鳃组织增生、肾的损伤和贫血等变化,进一步发展为咽部组织坏死破裂出现孔洞流血,导致病鱼无法摄食和呼吸困难等功能障碍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善瓶囊碘泡虫的分类学特征及厘清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类关系,实验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瓶囊碘泡虫进行了重描述,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异育银鲫的鳃,形成乳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孢囊,直径为1.2~1.4 mm。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较尖,后端钝圆,孢子长17.3~19.6 μm,孢子宽7.4~9.9 μm。两个极囊呈瓶状,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4~9.7 μm,大极囊宽2.1~3.3 μm;小极囊长5.3~8.9 μm,小极囊宽2.0~3.3 μm。极丝圈数为8~11圈。组织学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鳃小片间的上皮组织。BLAST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瓶囊碘泡虫的SSU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瓶囊碘泡虫序列的相似性为99.5%~99.8% (KC425223-KC425225,MH329620,JQ690361,JQ690373,KJ725082,MN227351,DQ3394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形成姐妹支。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分子标记序列的比较显示,这两种碘泡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8.2%~98.8% ,遗传距离为0.014~0.018,存在27个碱基差异。SSU r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不同群体间的二级结构一致,两个物种间的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完善了瓶囊碘泡虫在异育银鲫鳃部的详细寄生部位,提出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有效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四川乐山市中区山珍水库开展了网箱培育鲤鱼种试验,饲养到8月上旬,有两箱鱼种开始发病。箱边观察病鱼体色有的发黑,有的浅黄色,鱼体瘦弱,有的呈弯曲状,常沿网箱边独游,有的也同 相似文献
18.
19.
20.
淡水鱼小瓜虫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危害较大.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淡水鱼类均受其害,亦无明显的年龄差别,各年龄组的鱼类都能寄生,但主要危及鱼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