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稻、鱼、蛙共生就是在田中种稻,水里养鱼,浅水区和田间空隙地养蛙。鱼蛙在田中活动能够起到松土、除草、除虫作用,使水稻少用或不用农药。鱼、蛙的粪便和残饵可为水稻提供养料。因而这种模式节约农药、化肥成本,生产出的粮食无污染,可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我中心3年来开展了稻、鱼、蛙生态养殖试验,稻、鱼、蛙生态养殖,每667米2产水稻500~600千克,鱼100~200千克,美蛙400~600千克,每667米2利润约为6 000元。具体技术介绍如下。1 田块标准这种模式要求稻田保水性好,水源充足。稻田内开挖的鱼沟、鱼池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3.
4.
5.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尚处于示范阶段 ,刚刚起步就显示出许多优势 ,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好模式 ,值得研究、推广。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和条件1 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环境 ,田中种稻 ,水里养鱼 ,田、水的空间再养美蛙 ,形成生态养殖的框架。水稻选择抗病力强 ,产量高的品种 ,鱼选择以鲤、鲫为主的杂食性品种 ,蛙选择当前养殖技术较成熟、生长较快的美蛙。在稻、鱼、蛙的种养结构中 ,以蛙为核心主体带动稻和鱼。因此 ,用灯光诱蛾作为蛙的主食品 ,蛾多的时候可作为鱼的饵料 ,蛾不足的… 相似文献
6.
7.
我国棘蛙(Paa)资源利用模式探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蛙是重要的山地动物资源。本文分析了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针对当前既要解决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问题又要促进棘蛙物种多样性保育的矛盾,综合考虑物种的分布、濒危程度、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等因素,建议应将利用对象集中在棘胸蛙、棘腹蛙、双团刺胸蛙和隆肛蛙4个广布物种,保护濒危物种的思路,并最终给出了我国棘蛙资源的最佳利用模式。提出以养代捕,并逐渐形成由养护一半人工养殖一人工养殖一集约化养殖的模式,希望能为扭转资源利用的不利局面和找寻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通过各地的实践, 一大批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以及种稻农民的积极响应.其中,辽宁省盘山县总结形成的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水稻亩产超过1000斤,河蟹产值超过1000元的双千目标,成为产业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有机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生产更多有机水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采取稻鱼草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即临近的两块田为一个组合(以下称为A和B),种完一季单季晚稻后,A块田养鱼,B块田播种黑麦草,第二年种完一季单季晚稻后A块田播种黑麦草,B块田养鱼,如此循环养殖。这 相似文献
11.
12.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五荒”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的部署,根据省农办《关于全省“五荒”资源开发利用调查方案》的要求,我局组织专人,对双鸭山、七台河市的“五荒”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全面了解了两市“五荒”开发利用的整体情况,并深入到乡村实地进行典型考查,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五荒”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正>稻蟹综合种养实质性就是生态农业,即同一环境(水体)动植物共生互补的生态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响水县黄圩镇茂成家庭农场,坚持不改变粮田性质,在同一块地里实施麦、稻、蟹共生互补,进行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一田“麦、稻、蟹”三丰收。现将2022年度稻、麦、蟹综合种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研究了棘胸蛙的个体绝对产卵量,相对产卵量,第一批产卵量与雌亲体体长,体重,肥满度,成熟系数等生物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到较为可靠的统计分析结果;并对棘胸蛙资源的保护,增殖及其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20.
正2019年,我们在江苏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昆山推广示范基地进行了"稻、蟹种"综合种养试验,试验稻田面积68亩,收获水稻143.6千克/亩、蟹种56.5千克/亩。现将试验小结如下。一、蟹池准备1.开挖鱼沟单块稻田5~10亩,共8个田块,2018年秋季收割完水稻后开始田间工程,在南北两边距田埂2米处挖上口宽5米、深1.5米、坡比1∶2.5的东西向鱼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