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游应天 《种子》1995,(4):35-36
林木引种是对外来树种选择和选育的过程,为了提高引种效益,在引种过程中,必须把树种选择与遗传改良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关系列引种的成败,影响着优良树种潜力的发挥。我国成功地引进了一批国外优良树种,推广应用于林业生产上,作用十分显著。但是,过去林木引种的着眼点注重于外来树种的选择上。近年来,随着国内树木改良工作的进展,引种树种的遗传改良开始得到重视并应用到种苗生产上。 我国外来树种的遗传基础 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木良种选育的现实基础和长远发展。广泛的遗传基础是外来树种在引种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进一步改良的物质条件。外来树种在其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红宝石’海棠的生物学特性、适生区域、引种繁育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为彩叶树种的繁育和推广提供了依据,丰富了城乡绿化景观的多样性、多彩性。  相似文献   

3.
邓恩桉再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恩桉生长速度快、耐寒能力较强,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但其种子主要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因此进行再生体系的研究对解决种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种子和腋芽为外植体建立了邓恩桉再生体系,研究结果如下:采用无菌播种后萌发产生的胚轴和子叶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培养,诱导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0.5+NAA0.2+IBA0.5,芽继代培养周期25天,扩繁系数3.1;采用邓恩桉腋芽进行的器官发生途径培养,诱导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0.5+NAA0.2+IBA0.5,继代培养周期和扩繁系数与胚胎发生途径基本一致。将通过2种途径繁殖的芽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0.2+IBA0.5上,7天后陆续生根,25天后生根率70%~71%。试验结果为邓恩桉组培快繁及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邓恩桉嫁接种子园为研究材料,比较邓恩桉开花植株与未开花植株的叶绿体色素、光合生理特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邓恩桉未开花植株叶绿体色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明显比开花植株高,而开花植株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比未开花植株低,说明开花植株比未开花植株同化能力降低,异化能力增强,光合系数小;开花植株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未开花植株。通过比较开花和未开花邓恩桉嫁接植株光合生理和生理生化特性,为邓恩桉嫁接种子园开花结实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南方重要造林树种邓恩桉、本沁桉、巨桉、直杆蓝桉为研究对象,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20d试验期中分别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铜、锌、镉对这4种桉树种子发芽与根伸长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铜、锌、镉对邓恩桉、本沁桉、巨桉与直杆蓝桉的种子发芽与根伸长均存在抑制效应,其中对种子的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性,但对种子发芽过程(发芽高峰期)影响较小。4种桉树在试验所设计的3种重金属Cu、Zn、Cd中均表现出对Cu具有较高敏感性。另外,重金属质量分数与种子发芽抑制率之间普遍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且对根伸长的抑制效应明显大于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高质量分数重金属对根伸长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甚至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邓恩桉继代增殖培养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邓恩桉组培苗的增殖系数,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获得健壮的邓恩桉组培苗,通过不同基本培养基、谷氨酸、培养基不同pH值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对邓恩桉继代培养增殖的影响试验,找到了邓恩桉的组织培养中继代增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谷氨酸、pH值和光照强度对试管苗的继代增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基本培养基以改良H为好,添加20mg/L的谷氨酸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pH值6.2最为适合,最合适的光照强度为2500lx。因此,适合邓恩桉继代增殖的培养条件为:改良H BA0.2~0.4mg/L NAA0.1~0.2mg/L IBA0.2mg/L LH500mg/L 谷氨酸20mg/L,pH6.2,光照强度2500lx。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市场对桄榔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批量的桄榔树经历砍伐,野生桄榔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优良桄榔树种面临濒危境地.为保护和发展龙州优良桄榔资源,笔者展开桄榔种子繁育方面的研究,对其繁育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苗圃地选择、整地、种子的采收与贮藏、种子的催芽和播种、装袋育苗、苗期管理等方面,为桄榔繁育研究提供了技术借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同工酶及基因表达变化与桉树耐寒性间的相关性,选用耐寒性分别为弱、中、强的韦邓桉、邓恩桉和湘邓桉半年苗龄树苗作材料,先26℃培养两周,再5℃冷处理24 h后,剪取叶片检测3种桉树POD活性,同工酶酶谱和4个POD基因的转录变化。韦邓桉冷处理前后的P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冷处理后,分子量较大的同工酶表达量降低,分子量较小的同工酶表达量升高。冷处理后,邓恩桉POD活性显著降低,各条同工酶活性均有下降;湘邓桉POD活性升高明显,除L4和L5含量略有下降外,其他酶带活性均有增加。设26℃下相同树种的同种基因表达量为1,冷处理后,韦邓桉的POD1和POD2的表达略有下降,POD3和POD4的表达量分别升高到常温下的1.31和1.92倍;邓恩桉的POD1表达量没有改变,但POD2、POD3和POD4的表达量分别降低到常温下的0.44、0.66和0.66倍;湘邓桉的POD1、POD2、POD3和POD4的表达均有显著降低,分别为常温下的0.79、0.29、0.19和0.20倍。结果表明:冷处理后,POD2、POD3和POD4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桉树抗寒性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桉树耐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 四季常绿,树形优美,芽、嫩枝、叶柄、叶背均密被红褐色平伏短柔毛,具极高的观赏价值,是新优珍稀观叶乡土树种,已在华南和华东等地区引种应用。本研究综述了‘广东含笑’的形态特征、生态分布、遗传距离、光合生理、苗木繁育、杂交育种、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天然种群、致濒机理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创建杂交育种目标培育优良新品种、构建良种壮苗繁育技术体系、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为该物种保护和新优观赏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辽东栎是山西省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乡土树种,耐寒、耐旱、材质优良。科学的良种繁育和造林技术是提高辽东栎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辽东栎良种繁育与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浙南沿海盐碱地和潮滩盐土的树种,笔者进行耐盐、抗风树种的广泛收集、引进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沿海土壤条件复杂,新围垦海涂的土壤盐度随土层加深逐渐加大;1‰~3‰盐度下候选树种36个,3‰~5‰盐度下候选树种28个,5‰~8‰盐度下候选树种16个;无柄小叶榕、东方杉等19个树种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抗风性,且随林木年龄的增长,风倒率下降;不同龄级防护林树种的冠径/树高的比值在0.45~1.13之间,以无柄小叶榕、大叶黄杨、夹竹桃最高,夹竹桃、大叶黄杨等相对冠长值大,需与其他树种配合才能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几个高抗性树种的高生长速率排序为:邓桉(1.18 cm/a)>木麻黄501(1.16 cm/a)>东方杉(1.08 cm/a)>无柄小叶榕(1.07 cm/a)>乌桕(0.92 cm/a);径生长速率排序为:无柄小叶榕(1.58 cm/a)>邓桉(1.35 cm/a)>木麻黄501(1.15 cm/a)>东方杉(1.06 cm/a)>乌桕(0.93 cm/a)。  相似文献   

12.
桉树生长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不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桉树新品种的要求。依靠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极大地缩短桉树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对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桉树基因工程育种、遗传图谱构建以及重要性状基因定位等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桉树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分子育种技术在桉树遗传改良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林木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如何快速高效地提取高质量的核酸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基于Kingfisher Flex全自动磁珠提取纯化系统,以细叶桉叶片为材料,利用5种磁珠法RNA提取试剂盒(A/B/C/D/E)比较提取RNA的质量和纯度,筛选出试剂盒C为最佳试剂盒。在试剂盒C默认提取程序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L9(34),研究Kingfisher Flex全自动磁珠提取纯化系统上不同洗涤速度、洗脱速度及时间等机器参数对提取RNA的浓度和纯度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提取RNA的浓度和纯度影响最大的机器参数是洗涤速度,正交试验最优程序组合下提取RNA的纯度稍优于试剂盒C,但是得率仅为试剂盒C的1/3,综合比较后确认试剂盒C默认程序为提取细叶桉叶片RNA的最优提取程序。另外利用试剂盒C也分别对降香黄檀、大果紫檀、油楠、檀香、黑木相思和柚木这六个树种的叶片RNA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提取出的RNA均满足cDNA建库以及转录组测序实验的要求。本研究建立了Kingfisher Flex全自动磁珠提取纯化系统上树木叶片RNA的高效提取方法,对树木叶片高通量RNA提取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为其他树种在提取RNA程序上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和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桉树丰产林在江门种植达8.7万hm2,为进一步推动桉树快速、有序、高效的发展,采取林地调查、访问林业部门、收集资料的方法,对江门桉树丰产林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政府领导,做好宣传,完善林地管理,做好规划,加强科技支撑,完善采伐管理体制,发展乡村林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明代中期以前山东农业种植的结构中棉的考证,论述了中棉在山东的传播时间和途径,比较分析中棉传播引起传统种植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衣被面料的变革。对经济社会、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从史学和生物学的观点出发,论证了中棉在山东的传播过程以及中棉所蕴藏的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指出了中棉的传播原因,有官方劝种的因素,有中棉适应性强的因素,还有社会需求量加大的经济社会因素。中棉成功的引种、大面积的传播推广,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中的里程碑,是中国农业历史中的一次重要革命。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市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材料分析,对广西柳州市短周期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含碳率分别为41.9%、41.1%、40.85%,彼此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桉树人工林枯落物含碳率表现为:2年>4年>3年。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32~0.65%。4年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是2年、3年的2.16、1.18倍。桉树乔木层碳储量表现出随林龄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3年、4年桉树林乔木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38.61%、57.42%,在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中贡献率较高。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0.86%、2.69%、1.49%,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8.55%、3.98%、2.62%。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碳汇贡献率较低。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壤碳储量分别为37.54、46.92、39.2 t/hm2,彼此间无显著差异,桉树人工林0~20 cm碳储量占了整个土壤碳储量的41.2%,20~40 cm碳储量占整个土壤碳储量的31.88%,可见0~40 cm土壤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乔木和土壤碳储量成为短周期桉树人工林重要的碳储存库,本研究为本地区提供了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数据。  相似文献   

17.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 (gum tree) fresh and dried leaf leachates was studied using two perennial weeds, viz. purple nutsedge (Cyperus rotundus L.) and bermuda grass (Cynodon dactylon L. Pers) as test weeds. Aqueous leachate of fresh leaves of eucalyptu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vegetative propagules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of the weeds. Leachate of fresh leaf cuttings had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 on bermuda grass but showed growth promotion effect on purple nutsedge. Similarly the leachate of dried leaves of eucalyptus had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the two weeds.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o harness the allelochemicals of eucalyptus leaves as herbicid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perennial w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