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西安南郊夏季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 的原理 ,对西安南郊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观测 ,并探讨了土壤CO2 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 ,温度升高 ,土壤CO2 释放量增大 ;夏季早晚期土壤CO2 排放量较低 ,夏季中期的月份CO2 排放量较高 ;农田玉米地CO2 排放量较低 ,草地和林地CO2 排放量较大 ;与春秋季相比 ,夏季土壤CO2 排放量较大 ;CO2 排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明显的变化规律性 ,这种规律主要是受温度变化控制的。CO2 排放量变化显示 ,深厚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夜间活动强度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2.
矿物燃料在非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碳储存和释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介绍了计算非能源利用的CO2储存和释放的IPCC方法和物流分析法。运用IPCC方法和基于物流分析原理的NEAT模型计算了中国1993-1999年的非能源利用的CO2储存和释放情况。结果表明,中国非能源利用的CO2储存和释放量不断增加。遵循IPCC原则,CO2储存量由1993年的0.897亿吨增加到1999年的1.295亿吨,占中国CO2排放量的3.31%~4.56%;由NEAT模型计算的结果与运用IPCC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别显著,按照消费者原则,CO2储存量由1993年的0.442亿吨增加到1999年的1.074亿吨,占中国CO2排放量的1.66%~3.52%。因此,按照NEAT计算,中国的CO2排放量在1993-1999年间比按照IPCC原则计算的结果高1.04%~1.65%,其中,1999年约增加0.72%,2214.6万吨。最后对计算结果的误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N2O排放对生物炭添加和土壤水分的响应,开展为期30 d的室内培养试验,设置5个土壤盐渍化水平(S0、S1、S2、S3、S4:盐分添加量分别为土壤质量的0%、0.25%、0.5%、0.75%、1%)、2个生物炭添加方式(B0:不添加;B1: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5%)和2个水分条件(W0:60%田间持水量;W1:100%田间持水量)。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对N2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盐分含量越高则降幅越大,与S0处理相比,S1、S2、S3、S4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43.9%、66.5%、91.9%、93.2%。土壤水分对N2O累积排放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水分含量越高则累积排放量越大,与W0处理相比,W1条件下各盐分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3.0%、84.8%、187.4%、729.4%、306.7%。生物炭添加对N2O累积排放量存在一定影响,与B0处理相比,低水含量下,B1处理累积排放量增幅为3.4%~20.6%,高水含量增幅...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在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双因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以CO2浓度和温度为作用因子,研究了4种不同组合处理下烟粉虱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处理下,CO2浓度升高烟粉虱体内POD和GST活性分别增加87.6%和295%,SOD和CAT活性分别降低22.4%和28.2%;高温处理下,CO2浓度升高烟粉虱体内Ach E和GST活性分别增加103.6%和167.5%,CAT活性降低31.6%;常CO2浓度处理下,温度升高烟粉虱体内POD和SOD活性分别增加46.2%和18.2%,CAT活性降低35.8%;高CO2浓度处理下,温度升高烟粉虱体内Ach E和SOD活性分别增加75.3%和40.3%,CAT活性降低38.9%。表明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是导致烟粉虱体内SOD、POD、GST和Ach E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并且SOD和POD活性变化受到CO2和温度的交互影响。烟粉虱可能通过改变体内保护酶或解毒酶的活性来适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条件下旱作冬小麦田N_2O通量变化及水热状况,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冬小麦种植期间无覆盖处理(CK)、地膜覆盖处理(PM)、全年覆盖秸秆处理4 500 kg·hm~(-2)(M4500)和全年覆盖秸秆9 000 kg·hm~(-2)处理(M9000)土壤N_2O排放通量,并同步测定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气温。研究表明:CK、PM、M4500和M9000处理生育期内N_2O通量范围分别为17.24~321.86、19.03~388.00、21.57~344.53μg·m-2·h-1和24.77~348.42μg·m-2·h-1,生育期内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10.64、146.48、131.31μg·m-2·h-1和142.26μg·m-2·h-1,与CK相比,PM、M4500和M9000处理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32.29%、18.68%和28.57%,其中,PM和M9000处理与CK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PM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7.25 kg·hm~(-2))较CK处理(5.18 kg·hm~(-2))提高了40%(P0.05),秸秆覆盖处理M4500(6.30kg·hm~(-2))和M9000(7.17 kg·hm~(-2))N_2O累积排放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23%和38%(P0.05),PM和M9000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M4500,PM和M9000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覆盖条件下生育期N_2O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小麦生长季始末期较高中期较低,N_2O排放受降水影响明显。生育期N_2O累积通量主要源于冬小麦拔节期至收获期,PM、M4500和M9000处理拔节期至收获期N_2O排放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41%、40%和43%,均高于CK(38%)处理。土壤温度变化可以解释69%~76%土壤N_2O通量变化,土壤水分仅解释了37%~51%的土壤N_2O通量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无覆盖时,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覆盖秸秆4 500 kg·hm~(-2)是黄土旱塬区较为适宜的冬小麦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探究人口素质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掌握影响CO2排放的人文驱动因素至关重要。以经济增长为突破口,详细探讨了我国人口素质与CO2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并利用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发现,我国人口素质与CO2排放量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人口素质往往通过经济增长间接影响CO2排放量,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又密切相关,这也就决定了人口素质对CO2排放量的影响取决于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碳流进行分析,并绘制了2010年和2019年碳流图,从总量、产业和工艺三个角度对碳流动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2020年内蒙古与能源消耗相关的CO2排放量为92914.48万t,CO2排放强度在2011-2017年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17-2020年不减反增,呈现反弹态势.2)在终端...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是进行林火污染物排放估算的重要手段,而空间分辨率的差异会对林火污染物排放估算产生重要影响。文中采用“自下而上”的遥感估算方法,针对三种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哨兵2号、Landsat OLI、MODIS)分别进行了林火污染物排放量估算,结果表明:1)由空间分辨率造成的火烧迹地整体差异范围介于1.81%~9.82%之间。2)从可燃物载量来看,林地可燃物载量最大相差20.69%,灌丛最大相差13.78%,草地最大相差31.13%。3)从各燃烧强度面积来看,重度燃烧的差异范围为12.93%~45.08%,中度燃烧的差异范围为18.22%~18.84%,轻度燃烧的差异范围为6.20%~10.96%。4)基于MODIS、Landsat OLI以及哨兵2号遥感数据计算的污染物总排放量分别为4.13×105t、4.44×105t以及4.92×105t,哨兵2号与Landsat OLI计算结果的差异为9.77%,与MODIS计算结果的差异为16.01%。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陕西关中灌区不同氮素用量及秸秆还田处理(190 kg N·hm-2,N190;150 kgN·hm-2,N150; 75 kg N·hm-2,N75; 150 kg N·hm-2+ 5000 kg· hm-2秸秆,N150+S)下冬小麦农田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CO2排放通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与温度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一致;各处理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具有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且与大气温度相关性最好;全生长季各处理累积CO2排放量顺序为:N1S0+ S> N150≈N190> N75,在中低氮水平范围内CO2排放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增加了农田CO2排放,排放量较不还田增加18%.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通过对1981-2006年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动态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量经历了先减后升的过程,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主要来源于能源生产、造纸及纸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制造业部门,资源型城市的排放量占全省工业SO2排放量的50%以上,而综合性工业城市则占到1/3左右。EKC模型对工业SO2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模拟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现较为典型的U型关系。分解分析结果显示,规模效应、清洁技术效应是影响工业SO2排放的重要因素,其中清洁技术效应对工业SO2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Calcareous soil contains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C) pools,which both contribute to CO2 emission during closed-jar incubation.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C and dissolution of inorganic C are both related to soil moisture,but the exact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on CO2 emission from calcareous soil is unclear. 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oil water content(air-dried,30%,70%,and 100% water-holding capacity(WHC)),carbonate type(CaCO3 or MgCO3),and carbonate amount(0.0,1.0%,and 2.0%) on CO2 emission from calcareous soil during closed-jar incubation. Soil CO2 emis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to 70% WHC,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the soil was amended with carbonates. Soil CO2 emission remained the same or increased slowly as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from 70% WHC to 100% WHC. When the water content was ≤30% WHC,soil CO2 emission from soil amended with 1.0% inorganic C was greater than that from unamended soil. When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70% or 100% WHC,CO2 emission from CaCO3 amended soil was greater than that from the control. Furthermore,CO2 emission from soil amended with 2.0% CaCO3 was greater than that from soil amended with 1.0% CaCO3. Soil CO2 emission was higher in the MgCO3 amended soil than from the unamended soil. Soil CO2 emission decreased as the MgCO3 content increased. Cumulative CO2 emission was 3-6 times higher from MgCO3 amended soil than from CaCO3 amended soil.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carbonates on CO2 emission. Soil mois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2 emission from calcareous soil because it affects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processes during the closed-jar incubation.  相似文献   

12.
基于棉田膜下滴灌技术的管网设施,开展了随水滴施高水溶性碳素肥料,以提高棉田冠层CO2浓度及其效应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碳氮施肥组合处理,对棉花冠层CO2浓度、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滴施高水溶性碳素肥料(水不溶物〈1%)能有效提高棉田冠层CO2浓度;在不同的碳氮施肥处理中,盛花期冠层CO2浓度随碳...  相似文献   

13.
西安南郊夏秋季不同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原理,对西安南郊不同土层CO2释放量进行了观测,探讨了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关中地区夏秋季土壤(厚土层)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负相关,CO2释放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滞后4~6h;而薄土层土壤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正相关,CO2释放量不存在"滞后性",且释放量明显小于厚土层;深层土壤释放量波动小,且释放量小与厚土层;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天气密切相关,温度高、天气晴朗时释放量大,反之则小;厚土层CO2释放量白昼小于夜间,白天约占1/3,夜间约占2/3;薄土层CO2释放量白昼大于夜间,白天约占2/3,夜间约占1/3。土层CO2观测揭示了CO2释放量与释放规律与土层厚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秋至2005年春2个油菜生长季分别到湖北和安徽2省12县市油菜产区进行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除局部地区和地块发病率达到20%~40%,多数大面积油菜发病率在0.1%以下。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8份病害样品,TuMV占样品总数的90.7%,CMV占样品总数的8.9%,ORMV占样品总数的0.8%。  相似文献   

15.
通过粮食微环境中CO2浓度变化快速检测粮粒内隐蔽性害虫发生状态,有利于早检、早治及避免隐蔽性害虫的取食为害。本文采用CO2检测仪循环取样检测方式,用带玉米象卵的小麦以不同密度混合到500 g无虫小麦的密闭微环境中,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不同时间点CO2的浓度,分析了微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与害虫感染和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象处于卵期时,相同温度下含不同密度玉米象的微环境中CO2浓度差异小。玉米象处于幼虫期时,20℃下密度5、10头/kg和20头/kg的微环境中CO2浓度分别于处理后18.5、18 d和15.5 d时首次出现显著升高,至34 d时其浓度达0.070%、0.112%和0.129%的相应峰值;随着温度升高,CO2浓度首次显著升高以及达到峰值的时间明显提前,25℃下,分别于12、8.5 d和6.5 d首次显著升高,于22.5、23 d和24.5 d达到峰值;30℃下分别于7、5 d和2 d首次显著升高,于22、21 d和20 d达到峰值。同时CO2的峰值浓度也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结果表明,CO2浓度的变化与隐藏发生的玉米象幼虫期感染密度、发育时期以及温度相关,可通过检测微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监测玉米象幼虫感染与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6.
设置了5个氮素浓度梯度(N0、N1、N2、N3、N4)、3个PEG(P0、P1、P2)浓度梯度以及2个CO2浓度(370±50μmol·mol-1;700±50μmol·mol-1)水平的盆栽试验,探究了小麦幼苗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植株水分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幼苗株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生物量以及叶水势的最大值以及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作用均出现在处理N1P0;而根长和根冠比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值也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适宜养分条件下,高浓度CO2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同时高浓度CO2通过提高小麦幼苗叶水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浓度PEG胁迫的不利影响。因此,未来CO2浓度升高将对水肥条件好的小麦产生促进作用,可缓解轻度水分不足的不利影响,而对严重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应用DSSAT 模型预测宁夏春小麦产量演变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DSSAT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小麦模型,在排除虫害和病害影响条件下,以宁夏永宁站永良4号春小麦为样本进行品种参数调试及模拟验证,确定品种参数.宁夏平罗站同一品种15年生育期特征及潜在产量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产量值、开花天数预测结果较好,生理成熟天数模拟误差较大.宁夏黄河灌区25 km×25 km共计39个格点1961~1990年Baseline气候情景(无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及构建的2011~2100年A2(CO2约1%的中高排放)、B2(CO2约0.5%的中低排放)气候情景潜在产量模拟对比结果表明,Baseline气候情景下39个格点的平均潜在产量6 428 kg/hm2,A2情景下的2011~2040、2041~2070、2071~2100平均产量分别为6 235、5 869、5 211 kg/hm2,与Baseline年相比均为减产趋势,分别减产为3%、8%、19%.B2情景下的2011~2040、2041~2070、2071~2100平均产量分别为6 219、5 977、5721 kg/hm2,与Baseline年相比均为减产趋势,分别减产3%、7%、11%.高排放的减产率比低排放要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玉米田土壤CO_2排放量的影响,设置深松耕(DT)、翻耕(PT)和免耕(NT)3个处理,分析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10-2011年夏玉米生长季,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量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表现为DTPTNT,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耕作方式可显著影响夏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温度,且土壤CO_2排放量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土壤温度分别可以解释PT、DT和NT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季节变化的50.72%~53.90%、48.10%~59.63%和13.31%~19.90%;土壤水分和温度共同分别可以解释旱作夏玉米田DT和PT处理下土壤CO_2排放量季节变化的57.61%~76.83%和56.62%~67.12%。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旱作农田DT和PT处理下土壤CO_2排放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玉米大、小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山区省份。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区仅占6%。玉米是云南省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80万~10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3%~28%,其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2003~2004年玉米大、小斑病在云南省普遍发生,并造成较大的为害。主要的流行区域在滇西南的德宏、保山、临沧、怒江、思茅等州、市,并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据8个主要玉米种植州(市)统计,2004年玉米大、小斑病发生面积12郾54万hm2,占种植面积的21%(发生面积大的保山市占67%,临沧占51郾8%,德宏占48%)。其中,2郾68万hm2损失产量三成以上,0郾24万hm2绝收,玉米…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优质稻种美香占2号的抗瘟性,并为其合理布局以及与不同品种的轮换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和1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2013—2017年自广东省美香占2号品种上分离获得的50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无毒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50株稻瘟病菌菌株被鉴定为11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分别为C13、B13、B01、B05和C05;50株稻瘟病菌菌株对IRBLkh-K3(仅含Pik-h基因)、NIL-e1(仅含Pi50基因)、IRBL9-W(仅含Pi9基因)和IRBLzt-T(仅含Piz-t基因)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表现出极低的毒性,频率分别为4%、6%、6%和8%;对IRBLz-Fu(仅含Piz基因)、IRBLkp-K60(仅含Pik-p基因)和IRBLi-F5(仅含Pii基因)3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毒性,频率分别为88%、86%和80%;自美香占2号以及其它4个主栽品种上获得的70株稻瘟病菌菌株被聚为不同类群;2003—2007年供试菌株中无毒基因AvrPi9、AvrPiz-t、AvrPi50和AvrPik-h的出现频率较高,无毒基因AvrPi1、AvrPita2、AvrPi2和AvrPish的出现频率中等,无毒基因AvrPii、AvrPik-p和AvrPiz的出现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