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山羊排粪频繁,粪便稀溏,甚至泻粪如水,但患羊无努责,粪中亦无脓血者,称为泄泻. 泄泻一般分为暴泻与久泻.暴泻多急发,患羊肠鸣、腹痛,暴注下迫,暴泻包括热泻、暑泻、食泻;久泻多因脾胃肾虚,寒邪入侵引起,包括寒泻、脾泻、肾泻.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以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大便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根据发病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冷泻、热泻、脾虚泻、伤食泻四类。1冷泻1.1症状患牛发病较急,大便稀薄或泻粪如水,泻粪无臭味,肠鸣如雷,腹痛,小便清短,食欲、反刍减少,鼻寒耳冷,口色淡白,舌津滑利,脉象沉迟。1.2治疗温中健脾,利水止泻。用胃苓汤加减:苍术45g、厚朴30g、白术45g、陈皮30g、煨姜60g、官桂30g、猪苓45g、泽泻30g、炙甘草20g、大枣15枚,水煎服。食欲不振者,加麦芽45g、草蔻30g、建曲45g,腹痛者,加木香30g…  相似文献   

3.
1冷泻1.1症状患牛发病较急,大便稀薄或泻粪如水,泻粪无臭味,肠鸣如雷,腹痛,小便清短,反刍减少,鼻寒耳冷,口色淡白,舌津滑利,脉象沉迟。1.2治疗温中健脾,利水止泻。可用胃苓汤加减:苍术45g、厚朴40g、白术50g、陈皮30g、炮姜65g、官桂30g、猪苓45g、泽泻40g、炙甘草20g、大枣15枚,水煎灌服。食欲不振者加麦芽50g、草蔻30g、建曲45g。腹痛者加木香30g、干姜30g。2热泻2.1症状患牛精神不振,低头耷耳,行走无力,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口渴喜饮,口内燥热,口津黏稠而少,口色赤红,小便短黄,泻下粪便呈棕褐色或黄色,并带有泡沫,其味腥臭,有腹痛表现,脉象…  相似文献   

4.
正在家畜腹泻病证的临床治疗中,各畜种所表现的病证大同小异,由于外感内伤,使脾胃受病导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戓湿热积滞毒伤气血,或因寒、湿、虚而伤脾胃等在临床统称为腹泻。其临床表现为热泻(湿热泻)、寒泻、虚泻、食泻等特征。在实践中由于腹泻病证的证候复杂,故治疗时应随证而立,寒泻者以温中除寒、暖阳利水为主;热泻者以清热解毒、燥湿利水为主;虚泻者以补脾益气为主;食泻者以消食导滞为主。笔者在  相似文献   

5.
寒泻,是猪只冬季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气候寒冷或圈舍潮湿,机体受寒邪所侵或吃食大量冰冻饲料,寒邪损伤脾胃所致.寒湿之邪、传注于肠、土衰火弱,不能运化,故成泄泻。病猪表现精神沉郁,毛焦腹鸣,食欲减少,喜卧于垫草中或互相堆挤,体温正常或稍低,口腔湿润、色淡、泻粪如水或呈鸭粪样。类似这样的猪寒泻病,用暖胃止泻散治疗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犊牛血便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多为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及某些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炎及下痢 ,在临床上常见有粪中混血、粪外被血、粪后泻血、血水粪等。血液可为鲜红色 ,也可为暗红色。有血丝、血块、血条等。多年来 ,笔者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犊牛便血 1 0 6例 ,治愈 98例 ,治愈率 92 .5 %。1 病因病机1 .1 饲养管理不善 ,厩舍密闭不严 ,犊牛感受风寒 ,或饮用冷水、冷牛奶 ,寒邪直中脾胃而引起寒泻 ,腹泻日久或久治不愈 ,致使脾胃虚弱 ,可成为虚寒型便血。1 .2 母牛产后恶露久排不净 ,乳房坏疽 ,外感热邪 ,致热毒入血脉 ,经乳传之于犊牛 ;…  相似文献   

7.
老中兽医李方舟的验方1治耕牛寒泻虚寒泄泻是耕牛的常见疾病,特别是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病牛表现精神不振、泻粪稀薄如水、口津滑利、耳尖、鼻端发冷、口色青白、脉象沉迟,以及脾胃虚弱而致的下泻等。老中兽医师李方舟采用了白酒加红糖的简易办法治疗了30余例,基本...  相似文献   

8.
泄泻是家畜最常见的一种普通病,该病多因风、寒、暑、湿、燥、火及冷热不调,饮食不节,阴阳清浊之气相混,损伤其肠胃,即肠胃有一切炎症过程,肠胃管壁出血、化脓、坏死,造成肠胃蠕动及分泌功能扰乱而致泄泻。病因泄泻的病因多系饲养管理失调,机体功能扰乱而致,泄泻种类颇多,病因亦有差异,如春天受了风邪,连留于体内,到夏天就要发生泄泻,中兽医认为湿是泄泻的主因,湿胜则濡泻,寒胜则肠泄,暑热胜亦能致泻,病久体虚,草谷不能消化亦为致泻之因。肠中寒则肠鸣泄泻,泻物清冷则属于寒;肠中热则出粪黑痢。脾胃虚弱则健运失常,草料不能运化,则成湿,湿胜则泄泻,亦有脾泻无不因湿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猪牛的寒泻证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一般在冬季、早春、晚秋较多见。其病因:空腹误饮冷水太多,或过食冰冻草料,损伤脾阳,脾胃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水液下注大肠成泻;夜露风霜、久卧湿地、阴雨苦淋,寒湿之邪内传脾胃;过服凉药损伤胃肠。临床上常见的小肠寒泻、寒湿困脾泻、大肠寒泻等症,其病位虽不相同,但病机都是寒湿内伤脾胃致泻,故统称寒泻证。治宜祛寒逐湿,健脾止泻。笔者用自拟的“阳蔼根散”治疗猪牛寒泻98例,疗效显著,现作报道,敬请验证指教。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加味)方味白术60克白芍40克陈皮30克防风40克香附25克厚朴25克主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而腹痛,且泻不减痛。所下者,水粪夹杂,溏薄无奇臭。舌体胖大,舌色淡而带青。脉左弦右濡。腹痛或轻或剧,或急或缓。急剧者常数日不已,起卧翻滚;轻缓者时有拧尾弹蹄,欲卧不卧,或入夜多卧地。痛虽有轻重缓急,但泄泻必与腹痛并见,且泻后痛不缓,为此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兽医门诊及农村巡回诊疗中 ,运用痢泻如神散治疗家畜冷肠泄泻症 2 2 0多例 ,其中驴 1 4 8例 ,牛 72例 ,治愈 2 1 0多例 ,治愈率 95 %以上。1 临床症状病畜形体消瘦 ,四肢无力 ,被毛粗乱、无光泽 ,泻粪如水样 ,无泡沫 ,无臭味 ,喜饮 ,粪中常夹杂有未消化的草料 ,肠鸣如雷 ,口色青白 ,舌色微黄而苔薄 ,脉象沉迟。2 治疗以温中散寒、止泻分清为主 ,燥湿健脾为辅。方用痢泻如神散 :炒白术 5 0 g,白芍 2 5 g,白茯苓 2 5 g,厚朴 2 5 g,姜黄连 2 0 g,木香 1 8g,木通 1 8g,干姜2 0 g,乌梅 5 0 g,苍术 2 0 g,生姜 5 0 g,大枣肉 1 2 0 g为引。…  相似文献   

12.
<正>家畜腹泻统称拉稀,是因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常见症候,特点为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软如水。此病病因比较复杂,临床症候也不一致。一般分为寒泻,热泻,脾虚泻,肾虚泻,积滞泻,肺热下移大肠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严重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寒泻:如因外感寒邪,内伤阴冷以致寒湿之邪由表入里传之于脾,脾传于胃而入肠,停而不散,滞而不行,水谷不化,水液不能渗入膀胱,而随大便排出。或久渴失饮,空肠误饮冷水  相似文献   

13.
1 脾阳不足、运化失职 2004年12月26日,沙市区荆沙村六组一头6岁母黄牛腹泻4个月,排粪次数增加,粪内常混有未消化的草料,时溏时泻,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腹痛喜按,近1月余仍见早晨腹泻,泻前腹痛,肠鸣增加,泻后痛减.症见:形体消瘦,毛焦无光,精神不振,畏寒,舌淡苔薄,脉濡弱缓.证属脾虚不运,湿困脾阳,日久不愈,脾胃受损,以致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治宜健脾益胃,升阳袪湿.方药:党参50 g,白术50 g,黄芪50 g,防风10 g,羌活10 g,炙甘草15 g,炒柴胡15 g,茯苓30 g,泽泻20 g,炒白芍25 g,半夏20 g,陈皮25 g,黄连5 g,炮姜6 g,大枣10枚.水煎,1剂/天,连用4剂,早晚灌服.  相似文献   

14.
凡因脾胃功能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而不夹脓血者,医学上则称之为泄泻。本病常见于幼畜及老龄家畜。发生泄泻的原因,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或脾胃虚弱引起。中兽医根据腹泻症状的急缓分为暴泻与久泻。暴泻有热泻、暑泻、食泻等,病多骤发,肠鸣腹痛,暴下如注;久泻包括寒泻、脾泻、肾泻等在内,多属脾胃虚弱感寒而致,症常迁延。泄泻如调治不当或迁延日久,可使患畜营养不良,肷吊毛焦(或出现腹水),甚至衰竭死亡。暴泻亦可转为久泻,更可因脱水衰竭至死,给发展畜牧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多年来,笔者针对泄泻的不同病情病证,分别采用不同的中兽医治法,常获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情况初入腊月,养牛户李某一头5岁经产母牛出现食减、拉稀、多卧等症状,诊为肠炎,用安乃近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合盐水静脉注射、安普霉素灌服,连用2 d,病情加重,遂邀余就诊。临床检查:患牛不食草料,体瘦毛焦,鼻寒耳凉肢冷,间有寒战,蜷曲嗜卧,泻粪稀溏,苔白润滑,脉迟缓无力。诊为寒湿困脾,属中焦脾胃虚寒夹湿证。2治疗方用理中汤加减:人参30 g,干姜50 g,苍术50 g,陈  相似文献   

16.
选取104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饲料添加组、垫料组、101产品组、对照组,每组26只。粪链球菌添加组:饲料有效菌含量为400万/g,粪链球菌垫料组:饲喂未添加任何产品的饲料,垫料有效菌含量为600万/g,101产品(植物提取物)组:每1kg配合饲料添加6g;对照组,饲料未添加任何产品。40d试验结果如下:粪链球菌添加组、粪链球菌垫料组、101产品(植物提取物)组、对照组日增重分别为27.275g、26.3g、25.975g和25.2g;料肉比分别为:1.974、2.048、2.073和2.137。  相似文献   

17.
拉稀是一种症状,系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大便的一类病症。本病病原比较复杂,涉及肠道中许多细菌、病毒等。根据发病原因,受病脏腑和症候表现的不同,临床上常分为寒泻、热泻、暑泻、虚泻及伤食泻。 1 病因病理 引起拉稀的原因很多,但拉稀的形成,是以湿盛与脾胃功能障碍为主要病机,其病变常在脾胃和大小肠。 2 辩证施治 2.1 寒泻 多由胃和肠的消化功能素虚,过食冰冻饲料,空肠过饮冷水,以及饮水不均匀或过服寒凉药物,损伤脾胃,致使脏冷气虚,清浊不分,下注大肠或风寒外袭,夜露风霜,久卧湿地,阴雨苦淋,以到寒湿之邪,由表入里,传于脾胃或寒邪直冲脾胃,损伤中阳,以致运化失常,水草不化,清浊不分,随大便排出而拉稀从而发生疾患。症状为发病较急,大便泻下稀薄或泻粪如水,气味异臭,肠呜如雷或有腹痛,小便清短,  相似文献   

18.
泄泻一证,病因繁多,病机各异。临床上以湿热泻、虚泻、寒泻、伤食泻等较为常见。另外,还有药物中毒和疫病引起的病毒性腹泻。本文只围绕湿热泻、虚泻、寒泻、伤食泻、药物中毒泻(于误投四环素族)和病毒性肠炎,谈作者对泄泻的辨证施治见解。  相似文献   

19.
初生犊牛,气血未充,腠理疏松,脏腑娇嫩;饥饱寒热、食物不洁、母乳变质等,均易伤其脾胃而生泄泻。在辨证论治中,应掌握幼畜稚阴稚阳的特点,重视健脾养胃,不可轻用攻伐。犊牛泄泻,四季可见,3~6月龄的犊牛发病较多。按其病因和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伤食泻、热泻、寒泻、虚泻和虫泻五种。  相似文献   

20.
(一)症状 主要症状是大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多,在尾和肛附近沾有稀粪.泄粪酸臭,食少腹满,舌苔厚浊为伤食泻.泄粪如浆,赤浊腥臭,舌红苔黄的为湿热泻.泄粪如水,肠鸣腹痛,口舌青黄为寒湿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