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与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飞行能力的影响,了解2种果蝇的飞行规律,利用26路昆虫飞行磨系统测试2种果蝇在不同条件下的总飞行距离、总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速度。结果表明,斑翅果蝇雌虫飞行的最适宜温度为18℃,总飞行距离达358.04 m,总飞行时间为3 082.68 s;雄虫更适宜在较高温度下飞行,当温度为30℃时,其总飞行距离和总飞行时间分别为171.37 m和3 075.89 s,且飞行速度较快。黑腹果蝇雌虫的飞行能力在30℃时最强,总飞行距离为702.77 m,雄虫的最适飞行温度是18℃和24℃。当相对湿度为75%时,斑翅果蝇雌虫的飞行能力最强,总飞行距离为262.10 m,总飞行时间也较长,为1 224.12 s,雄虫则在相对湿度44%时表现出较强的飞行能力;当相对湿度为58%时黑腹果蝇雌、雄虫的总飞行距离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54.30 m和514.47 m,此条件下雌、雄虫的总飞行时间也最长,分别为2 606.57 s和6 079.07 s。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对2种果蝇飞行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温高湿条件有利于斑翅果蝇雌虫飞行,高温低湿条件下斑翅果蝇雄虫的飞行能力最强,高温中湿环境下黑腹果蝇的飞行能力较强,且黑腹果蝇的飞行能力总体上强于斑翅果蝇。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6种常用杀虫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室内成虫种群对这几种药剂的敏感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藜芦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的毒力相对较高,而阿维菌素、氟虫腈、异丙威的毒力较低。藜芦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可作为防治斑翅果蝇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3.
斑翅果蝇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对全球水果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利用4种蒿属植物精油,即华北米蒿精油、猪毛蒿精油、莳萝蒿精油和黄花蒿精油,对斑翅果蝇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系统探讨了4种精油的杀虫活性。本研究,旨在挖掘新型环保的植物源杀虫剂。利用熏蒸、驱避和对幼虫的致死效应,探究4种精油对斑翅果蝇的生物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4种蒿属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熏蒸试验表明4种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杀虫特性,其中华北米蒿精油对果蝇的熏蒸效果最好,LC50为1.421μL/mL,莳萝蒿精油次之,LC50为3.499μL/mL,黄花蒿精油效果最差;驱避试验表明华北米蒿精油驱虫效果最佳,驱虫率为86%,黄花蒿精油驱虫效果最差,驱虫率为50%;对幼虫的致死效应表明,在猪毛蒿精油作用下,斑翅果蝇幼虫致死率达到70%,莳萝蒿精油效果最差,幼虫死亡率为40%;GC-MS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共82种成分,并且β-石竹烯、4-萜品醇和1,8-桉叶素是4种精油中的常见化合物。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对斑翅果蝇有较强的杀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为开发绿色无公害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 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Na=0.70N/(1+0.03N); 寄生效能(a/Th)为15.78; 在一定空间内, 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 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 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E10=0.487 8P-0.871 3; E20=0.442 0P-0.676 8和E30=0.346 2P-0.433 7, 在同一寄主密度下,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 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 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斑翅果蝇及其相关种间的差异。选用果蝇COI基因通用引物并通过PCR扩增斑翅果蝇、亚艳丽果蝇等11种15个样品COI基因序列,对PCR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及NCBI上序列比对结果,选用限制性内切酶ApaⅠ和HinfⅠ分别对果蝇COI基因PCR产物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同时使用ApaⅠ和HinfⅠ酶,可以将斑翅果蝇与其他种相区分。根据果蝇COI基因建立的PCR-RFLP技术可对斑翅果蝇快速、准确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斑翅果蝇D. suzukii能够为害包括草莓Fragaria×ananassa在内的多种浆果类经济水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分析这两种果蝇对不同成熟期草莓及其挥发物组分的趋性行为,旨在为果蝇引诱剂的研发筛选有应用价值的挥发物组分。双选择陷阱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琼脂凝胶,各个成熟期的草莓对两种果蝇雌成虫均有显著的吸引效果。两种果蝇对不同成熟期草莓的选择偏好依次为腐坏草莓,红熟草莓和白熟草莓;红熟期和白熟期的草莓对果蝇的吸引效果无显著差异。通过HS-SPME和GC-MS收集分析了不同成熟期草莓的挥发物,发现红熟期和腐坏期草莓挥发物组分差异显著。在5种测试的化合物中,仅乙酸乙酯对两种果蝇雌虫有显著吸引效果,效应浓度为0.005%~0.05%(v/v)。  相似文献   

7.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最早于日本发现,近年来传入欧美多国,并对其浆果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因其传播速度快、寄主种类多、为害成熟或亚成熟果实,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水果害虫。由于我国浆果产业的不断扩大,斑翅果蝇作为一种潜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需要对其加以重视。笔者针对斑翅果蝇的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和为害状以及有效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在四川阿坝州发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2005年调查,四川阿坝地区发生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危害樱桃,发生面积约350 hm2/年,虫果率10%-60%。本文报道了其发生特点及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斑翅果蝇是一种主要为害软皮水果的害虫, 诱捕剂诱捕是防治该害虫的重要手段。为明确斑翅果蝇对寄主果实及其挥发性物质的趋性, 进而研发植物源引诱剂, 本研究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斑翅果蝇成虫对不同种类(葡萄、树莓、杨梅、蓝莓、樱桃和草莓)和不同成熟程度鲜果的趋性, 并分析了寄主果实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1)斑翅果蝇成虫对过熟鲜果的趋性最强, 其次为成熟鲜果和未熟的鲜果; 2)成虫对葡萄的趋性最强, 其次分别为树莓、杨梅、蓝莓、樱桃和草莓; 3)葡萄挥发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反式-2-己烯醛, 樱桃和树莓中为苯甲醇, 蓝莓中为乙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斑翅果蝇植物源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重要的水果果实害虫,近年来在全球的扩散、为害备受关注。为防控斑翅果蝇入侵,保护我国果品生产安全,采用最大墒模型(MaxEnt)与ArcGIS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在收集、整理斑翅果蝇全球地理分布信息及筛选气候变量的基础上,预测了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区分布。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的适生范围较广、适生程度较高;我国适生区面积比为61.68%,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面积比分别为7.59%、27.81%和26.28%,在2050年RCP26和RCP85的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均呈扩大趋势,其适生区北界向北拓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针对斑翅果蝇虫情监测、综合治理及出口检疫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对果蝇神经行为影响的分子机制,采取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和未感染的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头部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注释,筛选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Mel和未感染黑腹果蝇头部转录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选择差异表达基因中差异倍数较大或与神经行为相关的基因进行qPCR验证。结果表明,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Mel和未感染黑腹果蝇头部差异表达基因有679个(差异倍数≥2,P<0.05),其中,由于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Mel而上调表达的基因有566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113个。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与代谢过程、催化和结合功能相关。KEGG通路注释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消化与吸收、内分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以及激素合成等通路中。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11个基因进行qPCR验证,有9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沃尔巴克氏体可广泛影响果蝇头部基因的表达水平,暗示可能由此影响宿主的神经行为。  相似文献   

12.
坡柳皂苷对大菜粉蝶生长发育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叶碟饲喂法测定了坡柳皂苷对大菜粉蝶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用500、1 625、2 750、3 875和5 000μg/mL的坡柳皂苷处理24 h后,对大菜粉蝶4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率分别为14.47%、31.54%、49.70%、62.48%和79.94%,处理48 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2.72%、39.26%、54.82%、70.53%和86.39%;坡柳皂苷对大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显著的拒食活性,供试5种浓度下处理24 h后,拒食率分别为30.21%、40.62%、54.33%、72.47%和84.84%,48 h后的拒食率为4.4%~86.67%;5 000μg/mL处理14 d后,幼虫化蛹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72%);供试5种浓度坡柳皂苷处理23 d后,蛹的羽化率分别为56%、44%、44%、36%和32%,均低于对照组(64%)。研究表明,坡柳皂苷对大菜粉蝶生长发育、取食及化蛹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为明确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浸提液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取食、产卵选择性及杀虫活性的影响,制备八角茴香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浸提液,用这2种浸提液处理的水稻饲喂白背飞虱后,测定八角茴香浸提液对白背飞虱的杀虫活性,并观察对其取食、产卵量以及蜜露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水稻相比,白背飞虱在八角茴香正己烷、二氯甲烷浸提液处理的水稻上取食和产卵量都极显著地减少,产卵量分别仅为对照水稻的31.5%和40.2%。在八角茴香正己烷、二氯甲烷提液处理水稻上取食的白背飞虱分泌的蜜露量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分别仅为对照的59.61%和48.71%。八角茴香正己烷、二氯甲烷浸提液对白背飞虱有较好的杀虫活性,72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59 μL/mL和0.46 μL/mL。2种八角茴香浸提液对白背飞虱乙酰胆碱酯酶都具有抑制活性,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33 μL/mL和1.13 μL/mL。说明八角茴香中存在对白背飞虱行为调控和杀虫活性物质,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控白背飞虱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及子代种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虱螨脲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的亚致死作用,通过残留药膜法或饲喂法使用50 mg/L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寿命和卵孵化率,通过建立小菜蛾成虫子代生命表确定虱螨脲处理成虫对其后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药膜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39.09粒和19.38个百分点;饲喂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雌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减少13.42粒、1.56 d和72.03个百分点,卵孵化率与对照差异显著。虱螨脲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子代1龄幼虫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_1代单雌产卵量和F_1代卵孵化率分别为74.29%、5.90 d、146.65粒和84.43%,均显著低于对照,种群趋势指数降低,表明对子代种群发展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此外,虱螨脲处理小菜蛾雌、雄虫对其产卵量无影响,但处理雌虫显著降低卵孵化率,处理雄虫对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说明虱螨脲作用于小菜蛾成虫,仅对卵子形成及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产生影响,而对精子的生成及转移无影响。表明虱螨脲可通过成虫取食或接触而控制小菜蛾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田间常用农药对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igrans和海德氏果蝇D. hydei的毒力和解毒机制,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6种田间常用农药原药对2种果蝇实验种群成虫的LC_(10)、LC_(20)和LC_(50),并研究其中3种农药的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对果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3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伊米果蝇的毒力最大,LC_(10)、LC_(20)和LC_(50)分别为0.29、0.51和1.51 mg/L;甲维盐对海德氏果蝇的毒力最大,LC_(10)、LC_(20)和LC_(50)分别为0.14、0.36和2.09 mg/L;吡虫啉对2种果蝇的毒力均最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伊米果蝇24 h后,CarE和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GST活性在低浓度时显著高于对照;高浓度甲维盐仅对海德氏果蝇AchE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吡虫啉可抑制伊米果蝇AchE和海德氏果蝇CarE活性。表明伊米果蝇和海德氏果蝇可通过改变3种解毒酶的活性来防御杀虫剂对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控重要害虫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取食柑橘木虱后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利用构建的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对取食柑橘木虱后六斑月瓢虫、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及其种群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取食柑橘木虱后六斑月瓢虫羽化前的发育历期为14.80 d,显著长于取食柑橘木虱后龟纹瓢虫的14.41 d;取食柑橘木虱后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产卵期分别为15.88 d和10.23 d,前者显著长于后者;取食柑橘木虱后六斑月瓢虫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25.48、0.10 d-1和1.10 d-1,取食柑橘木虱后龟纹瓢虫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4.13、0.06 d-1和1.06 d-1,均低于取食柑橘木虱后六斑月瓢虫;取食柑橘木虱后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的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33.87 d和44.95 d,前者显著短于后者。表明取食柑橘木虱后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均能完成整个世代,且六斑月瓢虫种群增长优于龟纹瓢虫,可大规模繁殖六斑月瓢虫,可用于柑橘木虱...  相似文献   

18.
以生长于新疆北部的实葶葱和入侵实葶葱种植地的小飞蓬作为供体植物,伴生植物菥蓂和马齿苋为受体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分蘖株数实葶葱秸秆单一腐解以及不同分蘖株数实葶葱和小飞蓬秸秆室内混合腐解180 d后伴生植物的生长、生理变化及其对年生长结束后基质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腐解处理对菥蓂和马齿苋的根长、根体积和生物量积累分别表现出“低促高抑”和持续增强的抑制效果。混合腐解后,与单一腐解处理相比,同一低浓度下混合腐解处理对菥蓂的根长、根体积的促进作用分别消减了93%和61%,对地上部鲜、干质量的促进作用分别消减了30%、38%,对地下部鲜、干质量的促进作用分别消减了65%和90%,对马齿苋的根长和地下部鲜、干质量的抑制作用分别消减了60%、75%和49%,对根体积和地上部鲜、干质量则由抑制转变为促进作用。同一高浓度下混合腐解处理对菥蓂根体积的促进作用消减了77%,对地上部鲜、干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的抑制作用分别消减了37%、55%和31%,对马齿苋的根长、根体积、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的抑制作用分别消减了了21%、51%、14%和33%。实葶葱与小飞蓬混合腐解后产生的复合他感作用总体表现为拮抗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复合腐解基质的化学性质比实葶葱单一腐解基质更利于伴生植物的生长。研究结果显示实葶葱腐解产生的他感作用能够抑制伴生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活动,而小飞蓬的入侵可以缓解伴生植物受到的这种抑制作用,并影响改变实葶葱种植地的EC值和pH值,进一步影响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寄生对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生长及防御能力的影响,在温室内设置泽兰实蝇寄生与未寄生紫茎泽兰2组盆栽处理,测定泽兰实蝇寄生对紫茎泽兰生长特性、生物量、叶片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和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寄生显著降低了紫茎泽兰的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和叶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24.80%、16.86%、42.31%和27.82%;同时,地上生物量、根部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8.89%、54.29%和57.60%。泽兰实蝇寄生还导致紫茎泽兰的营养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1.18%、11.75%、34.57%和29.96%。泽兰实蝇寄生改变了紫茎泽兰的保护酶活性,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比未寄生植株显著升高了59.36%和108.06%,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25.69%;同时使紫茎泽兰单宁酸含量显著降低了21.67%,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分别显著上升了1.21倍和2.09倍。泽兰实蝇寄生的紫茎泽兰总生物量与次生代谢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06和-0.43,对照组则不存在相关性。表明泽兰实蝇寄生可能促使紫茎泽兰改变自身的生长与防御能量分配,减少了营养和生长的投入,将更多的资源投向繁殖和防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