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退黄散外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本病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采用蓝光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退黄散中药外洗,监测患儿治疗期间经皮胆红素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4天时下降明显,而观察组在治疗第2天时下降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第2天起,经皮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疗效评价,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退黄散外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较好,能迅速降低经皮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崔力  王伟明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404-1407
目的 观察清热消痤颗粒治疗炎症性痤疮对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于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青春期炎症性痤疮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清热消痤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丹参酮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L-4、IFN-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细胞因子IL-4水平均降低、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消痤颗粒治疗炎症性痤疮可疏风清热、化瘀解毒,切中病机,并降低IL-4、升高IFN-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方辅助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方辅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发热、腰痛、尿路刺激征消除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方辅助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缩短临床症状的消除时间,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穴位按摩结合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手法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输出量(CO)及血液粘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2例因依从性差被剔除,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VRI和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贴敷用于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并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45例符合入组要求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口服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口服和辨证施护。结果 观察组除1例晚期肝癌合并腹水患者在服用索拉非尼治疗1.5月后,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他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毒性反应(手足综合征、皮疹、脱皮),消化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白细胞低下,发热。观察组皮肤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明显降低,观察组发热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皮肤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发热不良反应平均持续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索拉非尼作为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种小分子靶向药物,服药期间应密切关注相关不良反应,及时采取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能明显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疗程均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与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与SNCV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的MNCV与SNCV为(52.14±4.20)m/s和(44.28±4.01)m/s,高于对照组(50.04±3.97)m/s和(42.35±3.96)m/s;腓总神经的MNCV与SNCV为(47.58±3.99)m/s和(42.77±4.05)m/s,高于对照组(45.46±4.17)m/s和(40.34±3.9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09%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温胆汤具有益气活血、通脉清热作用,治疗DPN有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一般生活干预措施,对照组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神曲消食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消化功能指标(胃泌素、胃动素)含量、近端胃排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胃泌素、胃动素含量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同餐后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的胃排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好,可显著提高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明显增强胃排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程度、肠道菌群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组肠球菌、肠杆菌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 黄芩汤能明显改善索拉非尼所致腹泻,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维护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培酮结合疏肝清障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精神分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疏肝清障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结合疏肝清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6个月的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婚姻功能、父母职能、社会退缩、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家庭职能、自我照顾、责任心)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结合疏肝清障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理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穿山龙颗粒,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和洛索洛芬钠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5.3%,ESR、CRP、R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患者较长时间服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黄连温胆汤加味对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抑郁状态、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诊治的PSD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内科治疗,配合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观察比较2组抑郁状态、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2周及4周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MMSE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1个月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等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8%(P<0.05)。结论 对PSD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心理疏导,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有助于降低其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情绪、稳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清热止痛方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及其对根尖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间在本院进行急性牙髓炎治疗的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根管治疗术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止痛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相关指标(白细胞、肌酐、谷丙转氨酶)及牙根扛折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肌酐、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白细胞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根抗折性能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清热止痛方治疗急性牙髓炎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能有效缓解患者剧烈疼痛,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及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CSA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体征和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猝倒、颈部压痛和旋颈试验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A、RVA和BA的VP、VE和VM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推拿联合针灸对CSA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糖降压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脂肪因子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降糖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降压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血脂及血浆他扎罗汀诱导基因 2(Chemerin)、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血压、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hemerin、Hcy、BN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N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降糖降压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脂肪因子及细胞因子有较好的调节功效及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据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推拿治疗组和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每组33例,对两组分别进行推拿治疗,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进行红外线检查后依据异常点进行推拿,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和疼痛评定(VAS),其中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在治疗过程中脱落2例,常规推拿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脱落4例。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量化评分比较,常规推拿治疗组与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治疗后较常规推拿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红外热成像引导推拿组治疗后较常规推拿组治疗后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定点后,在临床疗效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