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宜聪  廖凯  姬仁磊  方炜  徐丹  麦康森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19,43(11):2405-2412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大菱鲆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3.51+0.31) g的大菱鲆幼鱼为实验对象,设计4组添加不同梯度茶多酚(0%、0.01%、0.02%和0.05%,干重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和500 mg/kg)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01%~0.02%茶多酚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大菱鲆肝体比(HSI)呈降低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②鱼体组成分析表明,投喂添加茶多酚饲料组大菱鲆鱼体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在茶多酚添加水平为0.02%~0.05%时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③与对照组相比,投喂添加茶多酚饲料组大菱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且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茶多酚的添加水平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且在添加水平为0.02%~0.0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④大菱鲆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表达量随着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且在添加水平为0.02%~0.05%时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量随茶多酚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量变化趋势与FAS相反,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达到最高值。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表达量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茶多酚能促进大菱鲆生长、降低肝脏脂肪过度沉积并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高脂饲料中添加0.02%茶多酚是大菱鲆幼鱼生长的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2.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 mg/kg,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3.08±0.09) g的大菱鲆,8周后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为200 mg/kg时,大菱鲆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对照组最高,200 mg/kg试验组最低;大菱鲆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0 mg/kg试验组最高。200 mg/kg试验组和400 mg/kg试验组大菱鲆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mg/kg试验组大菱鲆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回归分析,确定大菱鲆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189.70 mg/kg。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在低氧胁迫下的生理反应是否具有性别差异,本研究选取规格相似的雌性[(169.95±13.55) g]和雄性[(170.08±19.02) g]大菱鲆,明确了其临界氧分压(critical oxygen tension,Pcrit)下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分析了低氧胁迫和恢复正常溶解氧条件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气体交换率、呼吸频率和鳃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雌雄大菱鲆在Pcrit时溶解氧浓度分别为(3.34±0.23) mg/L和(3.22±0.17) mg/L,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低氧胁迫6 h后,雌雄大菱鲆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浓度,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雌性大菱鲆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均显著升高(P&l...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体质量(31.13±1.67)g的大菱鲆幼鱼饲养在容积100L的水桶中,每个水桶40尾,采用OKE-6710HF微电脑温控仪控制温度为15、18、21、24℃和27℃,在第0、15、30、45、60d进行采样分析血清中免疫相关酶活性及幼鱼全长、体质量及存活率。结果显示,在15~27℃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先升后降;水温为18℃时,幼鱼存活率为100%,生长速度最快,为最佳生长水温。大菱鲆幼鱼血清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随温度及饲养时间的变化而呈波动性,但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规律性;大菱鲆幼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随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刚达到设定温度(即第0d)时,各温度组之间溶菌酶活力并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养时间的加长及温度的升高,溶菌酶活力不断升高,表明温度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存活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菱鲆,又称多宝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以其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体态团圆,寓意美好,深受人们喜爱。大菱鲆性情温顺,生长迅速,对配合饲料适应性好,易于集约化养殖。目前,市售大菱鲆配合饲料中鱼粉和鱼油的使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低温应激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2±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硒0.028 mg/kg (对照组)、0.25 mg/kg (亚硒酸钠)、0.30 mg/kg (酵母硒)和0.52 mg/kg (酵母硒)的实验饲料,记为G0、G1、G2和G3组,养殖56 d。养殖结束后,进行低温应激实验。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和酵母硒的添加对幼鱼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存活率和饲料系数影响不显著。亚硒酸钠和酵母硒显著提高全鱼和肌肉的硒含量,G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G1与G2组全鱼硒含量差异不显著,但G2组肌肉硒含量显著高于G1组。亚硒酸钠和酵母硒显著提高了幼鱼肝脏GPx活性,G1和G2组SOD活性显著高于G0组,G3组与G0组差异不显著。22°C时,各组间血浆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G2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G0和G1组,与G3组差异不显著,各组HSP70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13°C时,各组黄颡鱼血浆总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G1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G0和G3组,与G2组差异不显著;G2和G3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G0和G1组;G2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G1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G0组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综合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硒沉积、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鱼体抗低温应激效果方面,饲料中添加0.30 mg/kg酵母硒效果优于0.25 mg/kg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量元素锌、硒及维生素E对雌性黄鳝(Monopterusalbus)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L9(34)正交试验,3个因素分别设定3个浓度梯度(锌为20mg/kg、40mg/kg、60 mg/kg,硒为0.66 mg/kg、1.31 mg/kg、1.97 mg/kg,维生素E为170 mg/kg、270 mg/kg、370 mg/kg),制备9组等氮等能的饲料。挑选13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19.67±1.59) g的2冬龄雌性黄鳝,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 0.66 mg/kg硒添加组黄鳝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另外两个较高浓度硒添加组(P<0.05),而锌及维生素E添加不影响黄鳝的生长性能(P>0.05),试验组1即0.66 mg/kg硒、20 mg/kg锌、170mg/kg维生素E添加组雌鳝的生长性能最好,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15.04±8.71)%及(1.39±0.07)%/d;(2)维生素E是影响黄鳝肥满度的首要指标, 370 mg/kg维...  相似文献   

8.
以酵母硒(总硒含量2 000 mg/kg)的形式分别向基础饲料(硒含量0.78 mg/kg)中添加0、2、4、6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为0.78、2.42、4.26和6.73 mg/kg)的硒,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5.89±0.74) g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360尾体质健康的史氏鲟幼鱼,随机分配至12个养殖缸(30尾/缸),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幼鱼肌肉硒含量、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饲料转化率(FCR)、内脏比(VSI)、肝重比(HIS)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肥满度(C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73 mg/kg添加组的史氏鲟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升高,肌肉蒸煮损失、冻融损失和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2)对史氏鲟幼鱼投喂添加2.42~6.73 mg/kg的酵母硒饲料,其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3)添加6.73 mg/kg的硒显著提升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表明,饲料...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3~15℃、盐度30条件下,将体质量(8.12±0.03) g的大菱鲆幼鱼饲养在5.0 m×5.0 m×0.6 m的水泥池中,每池3600尾,投喂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拌入0(对照)、100、200、400、800 mg大蒜素的饲料,饲养6周。养殖试验结束时,腹腔注射鳗弧菌,连续14 d感染攻毒;饥饿24 h后,全池称量质量,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补体C3含量和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大蒜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大蒜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在大蒜素添加量为200 mg/kg及以上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中大蒜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在100 mg/kg及以上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200 mg/kg及以上时保持稳定。血清补体C3含量随饲料中大蒜素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0、400 mg/kg组达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随大蒜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在大蒜素含量达400 mg/kg及以上时不再有显著变化。人工感染试验表明,400、800 mg/kg组的感染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大蒜素有利于大菱鲆幼鱼生长,而400 mg/kg的大蒜素能更有效地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_0、N_(3.88)、N_(7.76)、N_(11.64)、N_(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_(7.76)、N_(7.76)、N_(11.64)、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N_(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5) N_(7.76)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低于N0组(P0.05),各藻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_(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N_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低于N_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替代7.76%可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和0.06%的姜黄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5.12±0.04)g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每种饲料随机饲喂1组实验鱼,养殖周期为77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0.02%和0.06%姜黄素添加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04%组。0.06%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酶(GSH)活力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成活和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幼鱼的血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曾霖  雷霁霖  刘滨  洪万树  艾春香  朱建新 《水产学报》2013,37(10):1535-1541
将平均体质量为(7.16±0.07)g的大菱鲆幼鱼分别饲养在不同盐度(12、18、24、30和36)的水体中60 d,以探讨盐度对幼鱼特定生长率、生长激素、成活率、摄食率、饲料效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在盐度分别为18、24、30和36的水体中均生长良好,成活率为100%,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7、1.87、1.87和2.00 %/d;在盐度为12的水体中,幼鱼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盐度30组(对照组)(P<0.05),分别为80.77%和1.45 %/d。生长激素为0.41~1.66 ng/mL时,盐度18和36组均显著高于盐度30组(P<0.05),而盐度12组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饲料效率为1.12%~1.38%时,盐度18、24和36组均显著高于盐度30组(P<0.05),而盐度12组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摄食率为1.19~1.28 %/d时,盐度12和24组均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其它盐度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鱼特定生长率随血清生长激素和饲料效率的升高而增大,与盐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幼鱼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降低,除盐度12和18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盐度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12组幼鱼肌肉中的粗脂肪低于其它盐度组,灰分显著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其余各盐度组之间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之间幼鱼肌肉中的水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适当降低盐度可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和肌肉品质,其适宜盐度为18。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豆皂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在以鱼粉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0.3%的大豆皂甙,配制成鱼粉组和大豆皂甙组2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来投喂体质量为(4.63±0.01) g的大菱鲆进行12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3%的大豆皂甙对大菱鲆的生长性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胃蛋白酶及肠淀粉酶活性;2组实验中大菱鲆肠道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但大豆皂甙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肠道中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和属分别为变形菌门和盐单胞菌属。LEfSe和MetaStat分析显示,饲料中添加大豆皂甙后显著提高了大菱鲆肠道内优势菌(变形菌门及希瓦氏菌属),皂甙水解相关的肠道微生物(鞘脂单胞菌属、普氏菌属、栖瘤胃普雷沃菌以及普通拟杆菌)及潜在致病菌(莫氏杆菌属和发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了CaenimonasNiastella和条件致病菌罗尔斯通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0.3%大豆皂甙抑制了大菱鲆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且引起了大菱鲆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改变。因此,大豆皂甙对鱼类肠道健康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影响不容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解析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脏损伤及其机制,实验从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凋亡基因表达等多个水平,分别使用H.E染色法、电镜观察法、酶活性检测法、qPCR检测基因表达法开展了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心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宽度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结构破坏等组织损伤现象加重,但在24°C-24 h时组织损伤明显减轻;CK活性随着热应激加剧显著升高;LDH、SOD活性,MDA含量在24°C时达到峰值,表明大菱鲆遭受到热应激,心肌防御酶发挥抵抗作用,维持机体稳态。qPCR显示,大菱鲆心肌细胞Bax基因和Caspase-3基因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热应激的加剧,表达量降低,而Bcl-2基因逐渐升高。表明在热应激程度较轻时,大菱鲆心肌通过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丢失来减少热应激损伤。当热应激加剧至28°C时,热应激超过自身生理调节阈值,损伤加重,机体防御系统自身也受损,造成大菱鲆心脏结构严重损伤甚至机体死亡。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大菱鲆心肌损伤加重,机体通过调节心肌防御酶活性以及使细胞凋亡,最大限度维持稳态,减少组织损伤。超过24...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菱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PPARs)的组织分布和高温胁迫下PPARs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PPARs基因3种亚型在大菱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高温胁迫下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表达情况。qPCR结果显示,大菱鲆PPARs 3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PARα1和PPARα2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PARβ在大菱鲆的各个组织中普遍表达;PPARγ在大菱鲆的鳃中出现了显著性的高表达。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mRNA水平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PPARα随温度升高表达水平先显著降低,后有所升高;PPARβ的表达量在14、20、23和25℃时差异不显著,当温度升高至大菱鲆的致死温度28℃时,表达量出现了显著性的升高;PPARγ在14℃时表达水平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大菱鲆中存在PPARα、PPARβ和PPARγ3种亚型,而且三者可能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参与脂质代谢的调节,首次指出PPARs 3种亚型在温度胁迫中的表达变化,对PPARs的研究将推动鱼类脂代谢研究,揭示鱼类PPARs在脂质代...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叔丁基氢醌(TBHQ)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50、450和750 mg/kg的叔丁基氢醌,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8.31±0.04)g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采用饱饲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饲养周期为12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0和750 mg/kg TBHQ添加组大菱鲆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4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150 mg/kg TBHQ添加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50 mg/kg添加组;4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TBHQ能够显著升高血清中CAT、溶菌酶活力(450和750 mg/kg)及头肾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力(750 mg/kg);饲料中TBHQ添加量为750 mg/kg时,血清SOD活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50和750 mg/kg TBHQ能够显著降低中肠肠道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比,而添加750 mg/kg TBHQ时中肠肠道做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的比值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饲料中TBHQ的添加量为150 mg/kg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而饲料中添加450 mg/kg以上的TBHQ则会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皂角苷对大菱鲆血细胞的溶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玉娟  王秀华  韩雯  王锐  黄倢 《水产学报》2013,37(7):1073-1080
通过显微观察初步测定了不同浓度皂角苷(2.5、5、12.5、25、50、125 mg/L)融解大菱鲆红细胞的时间及其对白细胞的裂解作用;比较了4℃与20℃条件下,不同浓度皂角苷(2.5、5、12.5、25、50 mg/L)在体外对大菱鲆血细胞的溶血活性;用不同浓度的皂角苷溶液浸浴大菱鲆,得出皂角苷对大菱鲆的半致死浓度;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皂角苷(0、5、25、45 mg/L)浸泡大菱鲆后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变化。结果显示,显微观察实验中红细胞溶血时间与皂角苷浓度呈对数负相关(R2=0.982 5),皂角苷对大菱鲆白细胞也具有细胞裂解作用;50mg/L的皂角苷在20℃条件下5 min即可导致血细胞100%溶血,而4℃时处理相同时间仅为42.2%;皂角苷对大菱鲆的24 h半致死浓度(24h LC50)为64.85 mg/L。本研究的结果从细胞水平上初步评价了皂角苷的溶血毒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付丰顺  刘成栋  王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水产学报》2021,45(10):1692-1702
为研究大菱鲆最适饲料精氨酸需求量及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大菱鲆生长和代谢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3.07±0.10) g的大菱鲆为对象,使用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质来源,鱼油和大豆卵磷脂作为脂质来源,配制5组等氮等脂(51%粗蛋白和12.5%粗脂肪)的精制饲料,通过添加晶体氨基酸混合物,使得饲料中精氨酸含量分别为干物质的1.92%、2.65%、3.40%、4.17%和4.88%(对应饲料号为1、2、3、4、5),以喂食1.92%精氨酸水平饲料的处理组作为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40%~4.88%饲料精氨酸水平(占饲料蛋白质6.66%~9.52%)显著改善了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基于特定生长率(SGR)的折线回归分析,大菱鲆的最适饲料精氨酸需求量为饲料干物质的3.17%,饲料蛋白质的6.21%。适宜的饲料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鱼体蛋白含量和血浆总蛋白水平,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浆葡萄糖水平。此外,适宜的饲料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肝脏脂肪酸合成、脂肪酸β-氧化、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显著降低了肝脏氨基酸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3.40%~4.88%饲料精氨酸水平(占饲料蛋白质6.66%~9.52%)可以调节大菱鲆的营养代谢,并促进大菱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宝锁  张天时  孔杰  王清印  栾生  曹宝祥 《水产学报》2011,35(11):1601-1606
对来自40个家系的753尾大菱鲆个体进行耐高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高温性状.基于是否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建立了两种动物模型,用于估算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WOMBAT程序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方差组分,用似然比检验法进行不同模型的差异检验.方差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估计体质量遗传参数时,采用模型Ⅰ效果较好,相应遗传力为(0.22±0.09);估计肥满度时,两模型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力范围为(0.21±0.18)~(0.39±0.11);估计耐热性时,采用模型Ⅰ比较理想,遗传力为(0.026±0.034).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13和0.04,肥满度与耐热性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13;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1和-1.00,肥满度与耐热性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05.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的模型Ⅰ是估计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遗传参数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