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陇中半干旱区‘陇薯7号’种薯繁育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对株型调控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建立‘陇薯7号’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成熟期以及块茎休眠期的影响.【结果】烯效唑和多效唑能够显著降低株高,减少分枝数,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能够增加单株结薯数、降低平均单薯质量,显著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烯效唑可缩短块茎休眠期,多效唑和矮壮素不同程度延长了块茎休眠期.在4.5~1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减小,分枝数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显著减少,平均单薯质量显著降低,群体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对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一致,<20 g和20~50 g块茎比率显著提高,>100 g块茎比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收获期对陇薯7号块茎休眠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薯7号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对块茎休眠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提前,块茎萌发期提前,休眠期反而延长,产量极显著降低。与正常收获时间(10月10日)相比,提前10、20、30 d收获,块茎萌发期分别提前7、7~14、14 d,休眠期分别延长3、6~13、16 d,产量分别降低16.73%、36.19%、54.6%。因此,采用提前收获达到提早解除种薯休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必须要创新繁种技术,缩短生育期,使其生理成熟期提前。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陇薯7号生产栽培技术,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7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7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且拟合性较好。各栽培因子对陇薯7号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磷,各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大。经模拟寻优,确定了陇薯7号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产量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为43 980~47 190株.hm-2,施氮量122.85~163.65kg.hm-2,施磷量102.00~138.90kg.hm-2。  相似文献   

4.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薯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8号’产量(Y)之间的回归方程:Y=37.620 86-2.099 78X21-2.030 13X22-2.677 67X23.结果表明:氮肥、磷肥、栽培密度3因子对‘陇薯8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栽培密...  相似文献   

5.
在庄浪县进行了马铃薯陇薯7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密度为60 000株/hm~2时,折合产量最高,为36 924 kg/hm~2,在生产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14—2015年进行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丽薯7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以种植密度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57 761.2 kg/hm2;其次是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平均产量为54 552.2 kg/hm2,综合商品性状分析,丽薯7号最佳栽培密度为6.75万~8.25万株/hm2,适宜隆阳区马铃薯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陇薯10号是庄浪县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庄浪县的最佳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技术指导,2020年在庄浪县韩店镇西门村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600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38 408.08 kg/hm~2;栽培密度为52 5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为35 696.85 kg/hm~2;陇薯10号在庄浪县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康乐县紧抓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大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高产植种技术已日趋成熟.本文结合康乐县的实际情况,总结了陇薯7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皖薯5号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在安徽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皖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3种不同种植密度(5.25万、6.75万和8.25万株/ha)和3种不同生育期(90、110和130 d)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甘薯鲜薯产量、薯块干物率、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商品薯率等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皖薯5号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均有明显影响.低种植密度下(5.25万株/ha)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极显著增加(P<0.01,下同);中等种植密度下(6.75万株/ha)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在早期随生育期延长而极显著增加,后期增加则不显著(P>0.05,下同);高种植密度下(8.25万株/ha),鲜薯产量随生育期延长无明显增加趋势,而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在早期随生育期延长极显著增加,后期增加不显著.生育期为111和130 d时,皖薯5号的商品薯率在中等种植密度条件下最高,在高种植密度条件下最低.[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生育期能提高甘薯产量,但过度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生育期并不利于提高甘薯产量.皖薯5号在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a、生育期130 d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a、生育期110 d时可接近最高产量并获得最高的商品薯率,此条件下有利于鲜薯提早上市,延长销售周期,获得更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冀张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标  雷尊国  李飞 《农技服务》2014,(10):60-61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与栽培密度试验对马铃薯优良品种冀张薯8号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商品薯率和产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在威宁种植冀张薯8号可采用多种种植方式,合理的栽培密度在2964~3459株/667m2之间,密度为3459株/667m2时,亩产量最高可达2584.42kg。  相似文献   

11.
以陇薯6号为参试品种,采用全覆膜方式,探究黑白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和土壤含水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大薯个数百分率、大薯质量百分率、小薯个数百分率、小薯质量百分率在黑地膜覆盖和白地膜覆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中薯个数百分率、中薯质量百分率、绿薯百分率、烂薯百分率、畸形薯率、干物质含量、休眠期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量由高到低为黑地膜覆盖(42 446.6 kg/hm~2)白地膜覆盖(37 877.4 kg/hm~2)露地不覆膜(30 763.6 kg/hm~2)。由此表明,黑地膜覆盖有利于薯块膨大,增加马铃薯产量;同时能提高土壤含水量,保墒效果好,抑制杂草生长,除草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马铃薯种植的最佳覆膜时期和最佳种植密度,开展了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播前覆膜相比,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均能使马铃薯的物候期提前5~10 d,且覆膜越早,提前天数相应增多,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时期影响不大。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处理之间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种植密度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播种密度6.00万株/hm~2产量最高,播种密度5.25万株/hm~2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陇薯7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2012年由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进试验种植,增产效果明显。本文介绍陇薯7号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出该品种的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选地整地、种薯准备、重施基肥、播种与中耕、灌溉追肥、病虫害防治、杀秧收获,以促进该品种该技术在榆林和同类生态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食用型品种万薯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因素,肥料为副区因素,开展密度与肥料对食用型甘薯万薯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对万薯7号的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适当密植可提高万薯7号鲜薯产量,但对其品质有负增长影响;施钾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呈负相关;施磷量与产量及品质呈正相关,但对增产影响小于钾。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对甘薯鄂薯3号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不同密度处理对甘薯鄂薯3号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窝距50cm×20cm,单产马铃薯31164kg/hm2,为最高产量种植密度。行窝距50cm×25cm,单产大薯9447kg/hm2,为最佳商品薯种植密度。说明密度大不利于薯块膨大;密度小,大、中薯多,但产量不一定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绿豆品系1111-34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覆膜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绿豆产量及其相关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明显提高了耕层的地温,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作用;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也随之提高,均有利于旱地绿豆产量的提高。覆膜种植相比于露地种植产量提高了26.50%;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也随之增加,当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大。覆膜+种植密度22.5万株/hm~2的种植模式更有利于发挥绿豆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薯9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马铃薯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的净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提高,以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0 350 kg/hm~2,再增加密度,产量开始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商品率随之下降,商品率由4.50万株/hm~2的92.4%降至7.50万株/hm~2的81.9%。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青薯9号净作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黄秋菊  卢超 《农技服务》2011,28(6):744-744
为了大面积推广甘薯品种南薯882,009年在绥阳县海拔800 m的地区进行了南薯88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南薯88最佳密度为75 000株/hm2,此密度下产量达40 236 kg/hm2,此种植密度可供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延薯6号品种在吉林省地区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68 400株·hm~(-2)为吉林省地区种植延薯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平均单产37 480.5kg·hm~(-2),比对照增产2 380.5kg·hm~(-2);商品率达到77.9%,比对照提高1.9%;经济效益达到21 345元·hm~(-2),比对照增加1 440元·hm~(-2)。  相似文献   

20.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