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对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分析了柘林湾海洋牧场网箱养殖区、海藻增殖区、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增殖放流区等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3年,柘林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海洋牧场建设前的58 613万元上升至建设后的67 370万元。价值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供给服务价值最高,文化服务价值次之,调节服务价值相对较低。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分布特征大致为网箱养殖区>海藻增殖区>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增殖放流区。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对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分析了柘林湾海洋牧场网箱养殖区、海藻增殖区、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增殖放流区等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3年,柘林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海洋牧场建设前的58 613万元上升至建设后的67 370万元。价值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供给服务价值最高,文化服务价值次之,调节服务价值相对较低。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分布特征大致为网箱养殖区海藻增殖区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增殖放流区。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12,(8):31-31
"天津市海洋牧场(海藻移植)示范项目"2012年7月通过专家验收。在鱼礁投放区成功进行羊栖菜、鼠尾藻和龙须菜的筏式养殖,在渤海湾地区尚属首次。据了解,为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现代渔业新格局,天津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工程建设,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近海水域建设3处人工鱼礁群,总面积将达13.7km2。此次通过验收的"天津市海洋牧场(海藻移植)示范项目",是在人工鱼礁投放区进行羊栖菜、鼠尾藻和龙须菜的筏式养殖,面积达到31.12亩。经过40天的养殖,羊栖菜呈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鼠尾藻和龙须菜也获得了良好的生长。三种藻类既有药用价值,又是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优良饵料。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2014,(2):54-54
<正>2013年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行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又有4亿多尾(只)水生生物和珍稀濒危物种苗种投放到江河湖海,共有1 324.56万元资金"扔"进水里,为此各地共举办增殖放流活动88次。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由防城港市开展海洋牧场人工鱼礁项目建设,由梧州市在苍梧县境内投放人工鱼巢1.13万m3。自治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多管齐下,取得明显成效。珠江禁渔和海洋伏季休渔有序实施。2013年是珠江禁渔期制度实施的第3年,自治区涉及9个市  相似文献   

5.
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正总投资超2亿元,投放人工鱼礁39万空方,建成人工鱼礁区398公顷,建成日照市首座国家级海洋牧场大型游钓平台——阳光1号,2018年累计迎客26万人,年盈利达3000多万元。这就是日照市岚山区顺风阳光海洋牧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风牧场")的基本"家底"。该牧场是一个综合型的以垂钓观光为主的海洋牧场,拥有垂钓基地、民宿、远海  相似文献   

7.
正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人工鱼礁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鱼类构建一个觅食、生长、繁殖的"安全屋",以达到增加海洋水生动物多样性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作为最早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省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建成人工鱼礁50座,礁区核心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到8处。人工鱼礁的投放,犹如神来的一笔,人工鱼礁不仅能保护、增殖鱼类,还  相似文献   

8.
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碳增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关于生境营造和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薄弱,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认识不清,尤其对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实现过程,以及生态承载力知之甚少。亟需针对其人工鱼礁等生境营造的环境效应和增殖放流的资源补充效应开展理论印证和定量研究,以充分认识这些人为扰动的双重性。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90余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人工鱼礁生境营造的水动力环境特征、生源要素迁移过程、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和局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点关注了鱼礁群布局对牧场海域水动力环境、沉积物和生源要素演变的影响,以及在增殖放流等人为扰动下生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围绕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问题,从水动力驱动、生源要素表征、生物群落重建及生态系统健康等4个方面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以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海藻床等生境营造以及资源修复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齐鲁渔业》2014,(9):58-59
8月26日,随着近万尾带有人工标签的牙鲆健康幼鱼快速游进日照岚山区阳光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日照市首次海洋生态补偿标志放流的序幕正式拉开。此次活动由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由日照港集团出资,委托日照阳光海洋牧场实施,放流了日照市首次生态补偿标志放流的首批苗种,共投放健康牙鲆幼鱼近万尾。今后还将陆续有多批次的生态补偿苗种进行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0.
刘卫滨  高峰 《河北渔业》2020,(1):17-20,34
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从2012年开始建设,并于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本文对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海域情况、海洋牧场建设情况和海洋牧场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2017-2018年该示范区内平均渔获率比周边高63.55%,产值530万元。表明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有着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当前乐亭周边海域面临严峻环境压力的局面下,对恢复近海生物资源、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炜程  汪振华  章守宇  林军  谭益国  李训猛  陈健渠 《水产学报》2024,47(1):019305-1-019305-16

为探究筏式贻贝养殖生境鱼类资源养护功能,于2020年9-12月对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生境(分表层区和底层区)及周边岩礁生境的鱼类进行了多网目组合刺网采样。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并结合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鱼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在2种生境中共采集鱼类55 种,隶属于10目34科47属,其中贻贝养殖生境采集到37种(底层和表层分别为29和20种);岩礁生境共采集到40种。在鱼类组成上,中国花鲈和鲻是贻贝养殖生境表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而黄姑鱼和褐菖鲉是贻贝养殖生境底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褐菖鲉同时也是岩礁生境的典型优势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贻贝养殖生境的总体鱼类多样性要高于岩礁生境,但尚不显著。多元分析显示,各月份2种生境中的鱼类群落格局均可分为3种类型,虽与养殖表层区、养殖底层区和岩礁区并非严格一致,但各群落间差异依然显著。研究表明,大规模筏式养殖设施的存在吸引了众多中上层鱼类及底层鱼类,也为岩礁生境优势鱼类提供了额外的栖息环境,发挥了近似于浮鱼礁系统的资源养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岛礁海域海洋牧场目标种的选择和人工生境构建模式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秀梅  纪棋严  胡成业  徐焕志  王一航  杨晓龙  郭浩宇 《水产学报》2023,51(11):119509-1-119509-15

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碳增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关于生境营造和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薄弱,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认识不清,尤其对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实现过程,以及生态承载力知之甚少。亟需针对其人工鱼礁等生境营造的环境效应和增殖放流的资源补充效应开展理论印证和定量研究,以充分认识这些人为扰动的双重性。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90余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人工鱼礁生境营造的水动力环境特征、生源要素迁移过程、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和局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点关注了鱼礁群布局对牧场海域水动力环境、沉积物和生源要素演变的影响,以及在增殖放流等人为扰动下生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围绕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问题,从水动力驱动、生源要素表征、生物群落重建及生态系统健康等4个方面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以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海藻床等生境营造以及资源修复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6,40(7):1133-1140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海洋牧场的特点包括以增加渔业资源量为目的、具有明确的边界和权属、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或驯化、通过放流或移植进入自然海域、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和对资源实施科学管理等。早在1965年,我国学者曾呈奎先生就原创性地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建设"牧场"的理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牧场经历了从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到系统化的海洋牧场发展过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牧场的涵义应用过于宽泛、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作用以及忽视项目评估和系统管理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应在"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创新跨越"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宏观引导、推动海洋牧场体系化建设、实施海洋牧场企业化运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产业繁荣和保持健康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人工鱼礁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人工鱼礁聚鱼效果,于 2017 年 2 月、4 月、9 月和 11 月主要通过声学探测技术,对防城港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与大小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防城港人工鱼礁区及其临近海域 4 次调查共捕获各类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 201 种,包括鱼类 126 种、蟹类 32 种、虾类 20 种、虾蛄类 11 种和头足类 12 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在时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且交互作用显著(P<0.001)。2 月调查海域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密度(547745 ind/n mile2)约为其周边海域(203990 ind/n mile2)的 2.68倍,表现出明显的聚鱼效果。其中,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花斑蛇鲻(Sauridaundosquamis)等岩礁性底层鱼类为该季度主要优势种类。各航次人工鱼礁区小型个体所占比重较高,其平均目标强度(TS)分别为 55.6 dB(2 月)、 54.5 dB(4 月)、 53.6 dB(9 月)和 52.2 dB(11 月),随个体生长其平均 TS 呈稳步增大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方向上, 2 月和 4 月航次人工鱼礁区 90%以上回波单体主要分布在 9~16 m 中下水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建设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表现出明显的向底层诱集的效果,该结果能为海洋牧场生态效应系统评价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 1. Quantitative subtidal surveys of fishes, macro‐invertebrates and sessile organisms at 33 sites within the Lord Howe Island Marine Park revealed a rich fauna and flora, including 164 fishes, 40 mobile invertebrate taxa, 53 coral and other sessile invertebrate taxa, 32 algal taxa, and two seagrasses. The biota in this newly‐zoned marine park was overwhelmingly tropical when species lists were tabulated; however, species with distributions centred on temperate coasts of easter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occurred in disproportionately high densities compared with the tropical species.
  • 2. Lord Howe Island reefs were generally in good condition. Virtually no bleached coral was observed (0.2% of the reef surface; 0.8% of total hard coral cover). Living scleractinian coral comprised the predominant group of organisms growing on reef surfaces, with 25.5% cover overall. Other major taxa observed were brown algae (18.8% cover) and red algae (16.9% cover).
  • 3. Three distinctive community types we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marine park—coral reefs, macroalgal beds and an offshore/open coast communit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community types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wave exposure, as indicated by an extremely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first principal coordinates axis for biotic data (R2=0.80).
  • 4. The close (<3 km) proximity of tropical coral and temperate macroalgal community types off Lord Howe Island is highly unusual, with localized patterns of nutrient enrichment suggested as the primary cause. The macroalgal community type is only known from a small area off the south‐western coast that is not protected from fishing. This community is considered highly susceptible to threats because of potential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and the possibility of expansion of sea urchin barrens. Coral bleaching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associated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also threaten the coral reef community, which includes relatively high numbers of endemic and near endemic fish specie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历程与定义分类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洋牧场是国内外长期广泛应用的海洋渔业发展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情况以及已有定义、分类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国外普遍将渔业资源增殖等同海洋牧场,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工鱼礁已从较单纯的聚鱼功能,拓展为海洋牧场生境保护和修复功能,目标是渔业资源增殖和利用。东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建设人工鱼礁的目标是大规模增殖、聚集和捕获渔业资源;欧美诸多国家建设人工鱼礁主要是为了增殖保护渔业资源和开发休闲渔业。国外以渔业资源增殖为主旨的海洋牧场建设成败皆有,成功的方面仍值得中国借鉴。国外对海洋牧场定义和分类的数量较少,定义的提出和使用相对严谨。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将其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渔民转产转业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加以扶持。海洋牧场在建设规模、产出效果、技术水平、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产业和科技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国内学者提出海洋牧场和海洋农牧化概念,并将二者进行了区分,其后诸多学者也将渔业资源增殖等同海洋牧场。近年来国内海洋牧场发展迅速,但海洋牧场定义不够规范,数量繁多、含义空泛、严谨性不足。最后,本文就海洋牧场发展趋势、发展理念、目标定位、建设内容、研究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认为实事求是并理性把握好现阶段海洋牧场的发展理念、定位、内容和目标,加强对农业农村部现有海洋牧场水产行业标准的宣传尤其是定义和分类的宣传,引导海洋牧场研究和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对于切实有效支撑海洋牧场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海州湾海洋牧场水环境的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锦辰  李娜  张硕  赵旭  兰艳  刘怡琳  黄宏 《水产学报》2019,43(9):1993-2003
海洋牧场是实现海洋环境保护与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2014年春(5月)、夏(8月)、秋(10月)对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水环境数据为基础,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生化需氧量(BOD)作为评价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海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海州湾海洋牧场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平均值高于0.6,承载状态较理想。水环境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海洋牧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优于对照区海域;CODMn、DIN浓度过高是导致部分站点轻度超载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陆源污染有关。研究表明,航运对水环境承载状态有负面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方便快捷,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可应用于海洋牧场等海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融合发展是我国海洋牧场发展方向之一,现阶段海洋牧场休闲产业规模较小,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以游钓和潜水休闲为主,其景观观赏性功能有待深入挖掘和开发。海洋牧场景观格局研究主要针对海洋牧场景观资源的形成、分布及其在景观空间上排列和布局等方面,发现并了解其生态系统或空间属性变异程度表观现象。本研究以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示范区为案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对景观要素特征指数及景观异质性指数进行计算,研究表明,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自然景观为景观基质,半自然景观斑块面积最多,故破碎度指数最高,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景观生境维护应加强;文化景观与整体景观分离度较大,导致整体景观连通性较差,影响景观效果;滨海景观斑块较少,丰富度不高,但根据调查显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因此缺乏与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结合开发利用。总之,本研究通过解析海洋牧场景观格局空间内不同景观的分布状况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为下一步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开发和利用海洋牧场休闲渔业与生态景观可持续化发展,综合提升海洋牧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