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差,风沙、盐碱、干旱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也是导致土壤氮素营养挥发损失、影响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肥料深施是减少和避免氮素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简单、易行、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半封闭设备条件下对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半封闭设施条件下土壤中生物化学作用较为强烈,无论农肥或化学肥料在施入土壤中都有一个较高的NH3挥发和NOx挥发峰值,从挥发总量占投入氮总量来看,NH3挥发量较NOx挥发量高得多,降低设施内NH3的挥发将是减少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注意合理搭配化肥品种和控制农肥的使用量可以减少氮素气态损失。  相似文献   

3.
堆肥发酵过程中控制氮素挥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挥发是堆肥发酵过程中,臭味产生和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以鸡粪为原料进行堆肥发酵,通过添加除臭菌剂和相关填充物料,有效控制堆肥发酵过程中氨的挥发,以减少氮素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除臭菌剂和填充物料的加入能有效降低发酵过程中氨的挥发损失,缩短发酵脱臭的时间。与对照处理相比,除臭菌剂能够提前10 d左右消除臭味,糠醛渣可减少氮素损失达17.6%以上。  相似文献   

4.
稻田氨挥发损失及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率,还通过促进PM2.5形成和大气氮沉降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稻田系统氨挥发损失现状及相关影响因子,评价了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调整氮肥类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添加土壤调理剂和优化水肥管理4种氮素减排措施的优劣,探讨了目前稻田氨挥发减排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后期研究稻田氨挥发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田施用涂层尿素对氮素挥发抑制效果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田土壤施用涂层尿素抑制氮素挥发损失的研究结果表明,涂尿素素肥料在全层混施,8cm深施和表面撒施3种施肥方式下均有抑制NH3和NOx挥发损失的作用,涂层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表面撒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损失率达32.8%,8cm深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失率达19.9%,全层混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损失率达6.9%。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稻田氮素损失严重,其中氨挥发损失在南方稻田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综述了稻田氨挥发的现状与规律,损失途径与机理,对控制氨挥发的农田施肥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实现现代农业高产、构建高效的技术体系、保障农业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鸡粪堆制过程中氮素损失及减少氮素损失的机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鸡粪为试验材料进行为期70d室外好氧堆制,观测鸡粪、鸡粪添加1%稻草和鸡粪添加3%稻草3种不同处理的pH值、温度、铵态氮、硝态氮、氨挥发潜力和全氮等变化,并以鸡粪在堆制腐熟过程中灰分绝对量不变为前提计算了氮素的损失量。结果表明:氨挥发是鸡粪堆制腐熟过程中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氮素损失高峰期出现在鸡粪堆制后21d内;3个处理经过70d的堆制腐熟过程,氮素损失率均达15%以上;与鸡粪处理相比,在鸡粪中添加1%稻草能减少氮素损失2 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我区氮肥品种多为碳酸氢铵(简称碳铵),年产量约6万吨,是农村常用氮素化肥。碳铵化学性质不稳定,挥发损失严重。如施法不当,氮素利用率不足30%。因此,科学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对增加粮食产量,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77~1979年,由铁岭地区农科所主持,  相似文献   

9.
建平县化肥使用上的首要问题是利用率低,不但农民受到损失,而且对农田生态环境也有较大的影响,磷素和钾素可以在土壤中固定而第二年被作物利用,而氮素会挥发或随水流失,因此提高氮素肥效是当务之急。本研究以0.05%力谋仕增效尿素为主要材料,验证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为减少氮肥投入、提高肥效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玉米播种期施用45%(15-15-15)复合肥40公斤/亩、拔节期追施0.05%力谋仕增效尿素20公斤/亩、土表撒施后15天不灌溉处理产量最高,为905.67kg/亩,氮肥利用率最大,为75.90%,且能够改善玉米生育性状,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碳酸氢铵、硫铵、尿素在北京地区石灰性土壤上表施造成的氨挥发损失的累积量和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者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程度的氮素损失。其顺序:碳酸氢铵>硫铵>尿素。在供试条件下,对三种氮肥的挥发累积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方程的数学式加以模拟。以及不同施肥方法氮素损失量的比较研究,三种氮肥均以施入土表5cm 以下为最少。而浅施1cm和表施后立即浇水仅可不同程度地减少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1.
氮素化肥利用率低是困扰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据测试,当气温为29℃、土壤含水率为13.6%时,地表施用碳酸氢铵,12小时后挥发损失5.49%;而将同样的肥料深施到6厘米以下土层.12小时后挥发损失仅为0.3%。由此可见,化肥深施可提高其肥效利用率。此外,采用化肥与固氮剂或其他化肥混施的农艺措施则可起到显著的提高肥效利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研究其缓释效果和减少氨挥发的作用。【方法】以相对分子质量5 000和10 000的聚乳酸为包膜材料,采用流化喷涂法分别制备包膜尿素,再用石蜡作封闭处理或不处理,制得4种包膜尿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包膜结构,采用土柱间歇淋溶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施入土壤后氮素的释放,并通过培养试验观测氨挥发损失。【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两种低分子量聚乳酸均能在尿素颗粒表面成膜,石蜡封闭处理能有效减少包膜中的空隙;在等氮量条件下,包膜尿素处理的氮素淋出量显著小于普通尿素处理(P<0.01),缓释效果明显;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损失也显著小于普通尿素处理。【结论】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缓释肥料,值得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德纯 《世界农业》1992,(10):46-48
众所周知,植物所需的氮素有相当部分需要通过施肥来满足。但是,在目前施肥情况下,施入土壤的氮肥利用率一般只有20—75%,有70—10%的氮素通过各种途径损失掉了。氮素损失的途径主要有氨挥发、淋失和反硝化。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在水田,施用氮肥后通过氨挥发损失的氮素占氮责总损失的18—96%,在旱田占的比例则更高,关于氨  相似文献   

14.
高效尿素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室内氨挥发模拟系统和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高效尿素对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比,高效尿素在供试的3种土壤中能推迟氨挥发开始时间和氨挥发高峰值出现的时间,降低氨挥发速率高峰值,减少氨挥发损失18.9%~44.1%。高效尿素使水稻植株中来自肥料和土壤中的氮显著增多,当季氮素利用率增加6.3~7.1个百分点,土壤残留量增加5.3%~12.0%,减少氮素损失17.0~19.3%。施用高效尿素的水稻产量比施用等氮量普通尿素增产27.0%~29.3%。  相似文献   

15.
尿素涂层施入水田后对NH3和NOx挥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涂层尿素施入水田后NH3和NOx挥发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涂层可明显抑制NH3和NOx的挥发损失,在等氮量条件下施入土壤7d内涂层尿素与未涂层尿素相比NH3 NOx挥发损失可降低22.1%~24.8%,且这一降低挥发效果随尿素用量增加而增大。说明尿素涂层不仅能提高氮素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NOx等气体的排放,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6.
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影响(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火烧对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影响,阐明火烧时氮素受热挥发(>200℃),并随温度的升高挥发量增加,火烧后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增强,但由于雨水和径流的浸提、搬运等引起氮素流失。其损失程度与土壤可蚀性、降雨侵蚀力及火烧后植被恢复状况及所采取的营林措施有关。并着重指出在北方林内采用低强度火烧能够加速氮素的矿质化过程,在我国南方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由于炼山引起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7.
稻田中氮肥损失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尹娟  勉韶平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2):76-80,98
稻田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和径流.其中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通过氨挥发损失的氮可达施入量的9%~42%.氮肥损失一方面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等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减少稻田中氮肥损失的措施主要包括实施生态农业政策和优化氮肥管理.优化氮肥管理主要包括:①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将氮肥的施用量控制在适当水平,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②研究表明,氮肥深施的深度以6~10cm比较适宜;③根据水稻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合理运筹;④控释(缓释)肥料的推广应用;⑤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材料包膜氮肥氮素挥发特征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施用包膜缓/控释肥料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具有缓释性能好、环境友好等优点。研究不同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的气态氮损失特征,可为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改性聚乙烯醇分别与无机材料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硫磺进行混合作为包膜材料制备包膜尿素(分别记作Ag、Af、Ac、Ap、As肥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普通尿素为对照(CK),通过测定60 d内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揭示不同膜材料包膜氮肥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和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并设计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包膜氮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施肥后土壤氨挥发从培养的第1天开始出现,且不同包膜氮肥的氨挥发速率均在培养的第3-10天达到最大值,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最大氨挥发速率分别为1.132、0.373、0.508、0.696、0.347和 0.304 mg·L-1·d-1,各包膜肥料氨挥发峰值的出现时间迟于普通尿素,说明包膜肥料的包裹层可以有效地阻碍外界水分同其内部的尿素核心相接触,使尿素溶解时间延长,减缓尿素溶出速率。氨挥发速率呈现先快后趋于平稳的趋势。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氨挥发总量分别为104.0、88.2、93.4、95.6、81.9和79.4 mg,Ag、Af、Ac、Ap和As肥料氨挥发总量较普通尿素CK分别降低了15%、10%、8%、21%和23%。包膜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特征与氨挥发相似,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与氨挥发相比明显后移。排放高峰期出现在第6-23天,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分别为 0.092、0.033、0.039、0.051、0.027和0.022 mg·L-1·d-1,其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5.8、11.1、12.4、13.2、10.3和8.5 mg,包膜肥处理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低于普通尿素处理。各处理氨挥发占氮素气态损失总量的80%-90%。施用包膜肥料的油菜产量与普通尿素(CK)相比均有提高,提高量分别为 47%(Ag)、37%(Af)、31%(Ac)、52 %(Ap)、63%(As)。【结论】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形式,发生在施肥后的前两周。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和硫磺与改性聚乙烯醇制备的包膜肥料对氨气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在水稻生产上尽管施用了很多化学氮肥,但真正被作物吸收的不太多,大部分因多种原因损失掉了。据研究,氮肥面施的吸收率最低,只有7%~38%,深施的吸收率可达18%~68%。一、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1.挥发。经测定,氮肥损失的60%是因挥发造成的。在碱性土壤或石灰性土壤表面施  相似文献   

20.
在湘南红壤稻田连续两年(2002-2003)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施用控释肥和尿素的稻田肥料氮转化与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施用尿素,其氨挥发损失量达到施氮素总量的39.28%,施用控释肥(LCU70、LCU50),其氨挥发损失量分别占其施氮总量的19.99%和10.91%,比尿素的氨挥发氮素损失量降低19.29%~28.37%.田间表面水NH4-N浓度高峰期出现在施肥后的第1天,10d后下降到对照水平.田间氨挥发高峰期出现在施肥后的第3天,7d后下降到对照水平.施用控释肥(LCU70、LCUS0),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80.5%、64.7%,比施尿素高50.5%、34.7%,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