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为此,不仅要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管理体系,还要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管理,保障森林资源资产专业评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管理,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研究,保障森林资源资产专业评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海南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开展的现状,建立了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框架,包括三个方面: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政策体系。从海南省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主体与准入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组织体系。提出了建立包括监管体系、服务体系、科研体系三个横向层面,在纵向上包括省和县二个层面的评估组织架构模式,在形式上包括协议评估、林业机构咨询评估、中介机构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③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略),可为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是新生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运用批量评估方法将开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新视野。本文在总结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特点,进而展望发展前景和发展重点。本文致力于深度探索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涉及的本质性内容,有利于提升对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的认识,促进批量评估技术方法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中在分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需求、发展过程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建设对策,包括构建先进合理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政策与管理法规、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程、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执业主体、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森林的特性,阐述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了森林资源资产界定的方法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方法。对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现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流转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在福建、浙江和四川,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已建立,并进行规范化运作。文章对四川省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的对策:继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的研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风险防范和加强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森林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可以了解和认识森林资源,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各方环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适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研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各个环节,分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所需的具体功能,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构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构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性,对不同评估方法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运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将森林资产作为整体进行评估的观点,进而为准确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合和信花园环境景观设计实践,探讨现代新型居民小区环境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构思,把主要的景观创造集中在开放性的中心花园这个共享大空间内,通过假山水池和亭台水榭、园路、拱桥和汀步等景观的组合,把居民带入公园,步移景换,享受着一个个不同的美景。房前屋后则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四季变化,让居民在温馨的家中感悟到外边时空在流动,季相在变化。在空间与材料的使用上强调以人为本,以绿色为主题,希望能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成为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微坑型微织构已被证明具有改善木材和硬质合金表面间的摩擦特性。采用微凹坑型织构、微凹槽织构和微网格型织构3种织构形式,在相同织构面积占有率条件下,通过摩擦特性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织构形式对木材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织构面积占有率条件下,不同织构的类型和表面形貌对硬质合金试样与木材表面摩擦的摩擦系数有不同的影响,受摩擦长度、凹槽微织构宽度、微织构角度等织构参数的影响。当微织构与木材发生摩擦时,摩擦区域织构面积越大说明两者间实际接触面积越小,且面积越大,捕捉磨屑和硬质点的能力越强;而主制动力越小,其产生的摩擦系数越小。在相同压力和织构面积占有率条件下,不同类型的织构试件与木材表面产生的摩擦系数均小于非织构(平面)型表面产生的摩擦系数。其中:微坑型织构产生的表面摩擦系数最小,为0.116;凹槽型织构产生的表面摩擦系数最大,为0.182;网格型织构随着织构角度的减小,其产生摩擦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13.
蜡质基因是编码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从蜡质基因和直链淀粉合成的关系、糯性的研究进展、蜡质基因的序列结构、蜡质基因中核蛋白结合位点、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以及Wx座上的微卫星序列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蜡质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对长江上游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云杉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在其分布区域内 ,影响云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除了海拔外 ,依次为土壤名称、土层厚度和坡位 ,而坡度对其影响较小。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云杉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林业政策的商品林经营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建华  沈彩周 《林业科学》2006,42(12):120-125
对商品林经营的投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进行测定,分析林业政策以及不同因素对投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的影响,进而认识林业政策以及不同因素对商品林经营投资的决策行为的影响.分析得出:现有的政策条件还无法改变商品林经营相对投资收益率低、投资风险大的基本状况,对商品林经营的投资还不能产生足够的激励.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房地产开发非常火爆,商品住宅项目规划与设计已是建筑师的日常工作重点,为了使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其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品质化分析,从而使建筑师在业务技术设计中,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必须达到的专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光照培养试验,分别测定施加7种不同比例燃煤烟气脱硫镁渣的混合物的保水性及对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的种子萌发、成活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混合物中脱硫镁渣比例增加,种子初始萌发时间有不同程度滞后;纯脱硫镁渣对植物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当混合物中脱硫镁渣比例在6.73~12.49 g·kg-1范围内时,种子萌发率、幼苗成活率均明显高于纯土壤;混合物中脱硫镁渣比例低于6.73 g·kg-1时,积极影响不显著,高于14.42 g·kg-1时,抑制作用显著。脱硫镁渣的保水性能明显大于土壤,其与土壤混合物的保水性随脱硫镁渣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上游低质低效次生栎林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栎类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栎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次为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向 ,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栎类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运用SD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以杭州市吴家村为对象,调查和分析了村民对村庄环境整治的需求及其主要影响要素,构建了村民对村庄环境的认知模式,反映村民对村庄环境的现状认知及整治诉求,用于指导规划建设“村民认可”的新农村环境,使村庄规划中“村民参与行为”科学化、规范化。本方法已经运用在吴家村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此方法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也发现村民视角需求模型的不足,为今后建立全面客观的村庄环境整治需求模型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带锯机锯轮转速、锯条摆动与锯解精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木工带锯机加工特性的研究需要,本文在MJ397型高速木工带锯机的锯条张紧力和进给速度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实测锯机工作台和锯条结构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条件下锯割杉木试材时的锯条横向摆动量、变频器调节锯轮转速和锯材表面粗糙度等,分析锯轮转速、锯条横向摆动量与锯解精度的关系,为优化国产带锯机锯割稳定性等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