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克隆南方番茄病毒(STV)的外壳蛋白(CP)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诱导表达,为制备检测该病毒的高效价血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一步法RT-PCR从新疆加工番茄上克隆STVCP基因,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STV CP。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了STVCP基因,其长度为1 134bp。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TV CP,其在1mmol/L 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出分子质量约47ku的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了STV CP基因,并诱导了pET-28a-STV CP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组PCR技术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Hog cholera virus lapinized Chinese strain,HCLV)Erns编码区30位His残基密码子CAT突变为Pro残基密码子CCC,将突变后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ETmErns,并将此重组子转入宿主菌BL21(DE3)plysS中,在IPTG的诱导下表达重组转化菌.结果:突变的mErns基因能在pET表达系统成功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所表达的蛋白是猪瘟病毒特异性的,但克隆于pET-28a( )中未突变的Erns基因却不能表达,说明Erns基因的RNA酶活性是影响该基因在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鸡白痢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invA)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分析重组蛋白invA的抗原性,为沙门氏菌快速诊断试纸条和新型表位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鸡白痢沙门氏菌野毒株为供试菌,克隆其invA基因,对invA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invA基因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0a-invA,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检测其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免疫反应特性。【结果】成功获得了1 143bp的完整的invA基因,编码38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invA基因编码的蛋白有17个抗原决定簇,其跨膜区域明显,92-105位氨基酸为low complexity典型结构域。构建获得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0a-inv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约51ku的invA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出了1 143bp大小invA基因,明确了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其诱导表达后获得免疫反应性良好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卡拉库尔羊TNF-α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并对TNF-α蛋白的抗原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TNF-α基因核酸片段,并克隆入pET-28b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株中表达.用电洗脱法纯化目的蛋白,并用免疫印迹法分析纯化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结果]重组质粒在BI21 (DE3)菌株中经IPTG诱导表达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 KD的融合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ET-28b-TNF-α表达的目的融合蛋白是以可溶的形式存在.用纯化的pET-28b-TNF-α免疫家兔,在免疫后的第45 d,Westem-blotting和琼脂糖扩散试验分析表明,表达的pET-28b-TNF-α能被家兔的阳性血清所识别.[结论]表达蛋白pET-28b-TNF-α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重组蛋白表达。[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日本蟾蜍皮肤mcl-1开放阅读框,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经菌落PCR、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筛选阳性克隆,并通过DNA测序确定原核表达载体pET-28b-mcl-1构建成功。将pET-28b-mcl-1转入大肠杆菌(E.coli)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并用SDS-PAGE对重组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原核表达载体pET-28b-mcl-1构建成功;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结论]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蛋白的表达,为后续MCL-1的纯化、抗血清的制备及生理功能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的ORF019基因,进而表达、纯化和鉴定重组表达产物.【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ORFV OV-SA00株(AY386264)E2L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提取的ORFV/QH02/2010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获得该毒株的ORF019基因,将该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32a-ORF019,并对其测序,测序结果与副痘病毒属及其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代表毒株的E2L蛋白进行一致性分析;并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质粒pET-32a-ORF019,读码框正确;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ORF019基因在副痘病毒属各成员间高度保守,也在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痘病毒的遗传进化过程中保留了相对稳定的氨基酸残基;获得了约100 ku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宿主菌.【结论】成功对ORFV019基因进行系统的遗传演化分析,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重组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中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F1基因序列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克隆位点,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方法获得了F1基因;将F1双酶切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得到的重组子命名为pET-F1。用IPTG进行诱导将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了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NDV F1在pET-F1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其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1 ku。表达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DV的免疫特性和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片段,提取感染PCV2的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ORF2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上,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该基因重组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ORF2。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1mmol/LIPTG于37℃诱导5h得到最佳表达。表达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26.0kD,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技术扩增TAT-H1bs融合基因,并通过基因操作构建了融合基因的原核重组载体pET-28a-TAT-Hlbs。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受体菌Rosseta(DE3)感受态细胞中,以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表达目的蛋白,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约占菌体蛋白的40%,上清表达量约为20%。上清蛋白经纯化后,Western-blot结果显示,His-Tag单克隆抗体可以很好地与所表达的蛋白带特异性结合。所获得的融合蛋白以高效胞质可溶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构建鸡Prn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为制备鸡朊蛋白单克隆抗体提供材料。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鸡Prnp基因组序列和pET-28a质粒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健康的鸡全血基因组DNA为材料,采用PCR的方法扩增鸡的Prnp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化到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进行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诱导剂的终浓度为0.08 mmol·L-1,16 ℃,220 r·min-1诱导7 h,蛋白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28a-ChPrnp重组表达菌株,为Prnp朊蛋白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红笛鲷SR-BI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该基因胞外段序列,然后将该基因胞外段序列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重组表达菌株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R-BI,并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0.0ku.融合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温度、IPTG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6℃、0.05mmol/L和8h.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R-BI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明Fas基因重组蛋白是否保留天然蛋白的抗原性,为下一步大量制备基础诊断、预防、控制、治疗试剂奠定基础.本实验将Fas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成功构建了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ET-28a-Fas然后转化至E.coliBL21(DE3)感受态当中,找到最佳表达条件,初步纯化了重组融合蛋白,通过对家兔免疫后的血清进行琼扩实验与蛋白质印迹实验分析其抗原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包涵体有明显的条带,经测定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9.7 KDa.结论:说明纯化效果好,优化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6%,并且证明Fas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BPE123和BPE275的基因并进行诱导表达。【方法】从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基因组中PCR扩增BPE123和BPE275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并测序。将BPE123和BPE275基因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28a,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28a-BPE123和pET-28aBPE275,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His-BPE123和His-BPE275的免疫学特性。【结果】PCR扩增获得了462bp的BPE123基因片段和762bp的BPE275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pET-28a-BPE123、pET-28a-BPE275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BPE123和BPE275蛋白,经SDS-PAGE检测,重组融合蛋白BPE123、BPE275的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2和31ku,布鲁氏菌免疫动物血清能特异性识别表达的蛋白。【结论】克隆了分泌蛋白BPE123、BPE275基因片段,并成功表达了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BPE123和BPE275。  相似文献   

14.
K+通道蛋白在维持细胞离子平衡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真核或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K+通道蛋白是深入研究其生化特征及生理功能的基础和前提.该研究在成功克隆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K+通道蛋白基因cDNA全长的基础上,将HbKC01 cDNA编码区插入pET-28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bKCO1,并分别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TM(DE3)pLysS和BL21(DE3)菌株.经过条件优化,转化的大肠杆菌RosettaTM(DE3)pLysS菌株经1mM IPTG诱导3h能够高效表达HbKCO1重组蛋白,但同等条件下转化的BL21(DE3)菌株仅能微量表达.HbKCO1重组蛋白原核表达具有菌株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克隆了真鲷虹彩病毒辽宁株(RSlV-LN09)跨膜蛋白(ORF049L)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跨膜区及B细胞抗原位点等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将该序列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中,成功构建了pET-28a-ORFF049L原核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 (DE3)菌株后,经IPTG诱导获得大量携带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经变性后采用镍层析柱进行亲和纯化,纯化蛋白再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确认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 000的高纯度重组蛋白His-049L.本研究结果为病毒跨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组PCR技术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Hog cholera virus lapinized Chinese strain,HCLV)ETM编码区30位His残基密码子CAT突变为Pro残基密码子CCC,将突变后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qb,构建成重组质粒pETmE^ms,并将此重组子转入宿主菌BL21(DE3)plysS中,在IPTG的诱导下表达重组转化菌.结果:突变的mE^ms基因能在pET表达系统成功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所表达的蛋白是猪瘟病毒特异性的,但克隆于pET-28a(+)d?未突变的E^ms基因却不能表达,说明E^ms基因的RNA酶活性是影响该基因在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表达出猪圆环病毒3型(PCV3)衣壳蛋白(Cap),为PCV3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基础.[方法]用PCR技术扩增PCV3-Cap基因片段,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定向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大肠杆菌表达后,通过SDS-PAGE来检测目的蛋白的大小与存在方式,并用小鼠抗PCV3-Cap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用pET-32a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重组PCV3-Cap融合蛋白,其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能与小鼠抗PCV3-Cap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原核表达出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的PCV3 Ca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蛋白BMEII 073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鉴定。【方法】本研究从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043株的基因组中克隆BMEII 0735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MD 19-T载体中,并测序,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 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BMEII 0735,利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并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BMEII 0735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BMEII 0735基因。经过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分子量大约是64 KDa。经Western-Blot检测, BMEII 0735蛋白可与布鲁氏菌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本实验成功表达了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蛋白BMEII 0735基因,并成功获得了BMEII 0735蛋白。BMEII 0735蛋白具有与布鲁氏菌自身蛋白相同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其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人白细胞介素(hIL-24)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IL24,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hIL-24,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蛋白表达,探讨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hIL-24基因的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25 ku,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超声裂解后的沉淀中,重组蛋白rhIL-24可特异性被鼠抗人IL-24单克隆抗体识别.当IPTG终浓度为0.5 mmol·L~(-1)、37℃诱导8 h时,其表达量最高.hIL-24基因在该原核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克隆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α-醇溶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法从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中分离克隆出α-醇溶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的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5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 (+)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li-Ns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并诱导表达。【结果】从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中克隆了4个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2 (FJ713595)、Gli-Ns-3 (GQ139525)、Gli-Ns-4 (GQ139526)和Gli-Ns-5 (GQ139527)。序列分析表明,4条序列具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含有8个或9个半胱氨酸残基,序列FJ713595为假基因。利用所构建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5(GQ139527)可在原核系统中特异性表达。Western-blot证实融合蛋白可成功表达。【结论】克隆了4个华山新麦草的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基因Gli-Ns-5(GQ139527)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