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莫索湾垦区冬季塑料大棚内外气象资料,对种植冬枣小气候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连续观测,分析棚内外温湿度的差异变化,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适合莫索湾垦区的棚内小气候环境日最低气温预报方程,并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晴天、多云条件下日变化剧烈,阴天时较平缓。棚内日最低气温在晴天、多云条件下比阴天时低,易出现低温冷害。棚内外日最低气温差平均为5.5 ℃。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棚内最低气温预报值和实际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6 ℃,晴天、多云和阴天3种天气类型下,分别为1.2 ℃、1.8 ℃、1.5 ℃。实际预报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大棚温湿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许昌市蔬菜大棚内外温湿度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棚内外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相对湿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总体上高于大气温度和湿度,最高温度增温幅度最大,但长时间阴雨雪及雾霾天气会造成太阳直接辐射减少从而影响大棚增温。此时,大棚蔬菜应采用人工加热方式,以减少不良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报新民地区日光温室内最低温度,防御寒冷月份棚内植物冷冻害,在新民市气象局建设日光温室大棚,设立小气候自动监测系统,研究其棚内温度日变化规律,建立相关模式。结果表明:半坡式日光温室温度日变化呈"几"型,随着日照时间延长和外界气温的变化,棚内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和温度速率不同。在不同天气条件、不同时间段,温度变化速率及相关模式差异较大。棚内外温度日变化相关性显著,棚内外温差日变化是随着棚外温度的升高而加大,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小。通过棚内温度变化速率建立日最低温度预报模型,相对误差在-7.9%~4.4%。最低温度预报模型对于日光温室生产防御低温冻害提供了气象预测手段,并可降低灾损成本。  相似文献   

4.
对喀左县冬季日光温室大棚最低气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6~2008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喀左县日光温室大棚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棚内平均最低气温为8.1℃,极端最低气温为3.5℃。大棚最低气温随大气最低气温的升降而相应升降;随着云量的增加,次日棚内外最低气温差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次日棚内最低气温升降与风向也密切相关。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冬季温室大棚内最低气温的预报模型,准确率达到83%,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2~2013年大通县塔尔镇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和县气象局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县晴、多云、阴等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内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幅度晴天多云天阴天,表层土壤温度变幅最大,20cm最小;月平均变化呈波峰波谷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在12月,随着深度增加,平均年较差逐渐减小;晴天、多云、阴天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平均日较差分别为9.6、8.3、6.1℃;日垂直变化仅在14时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除晴天室内最高温度外,其余温度要素与土壤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日光温室内10cm最低温度预报方程和地表最低温度预报模型,可以在专业气象服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郑州雾霾寡照天气大棚小气候特征及低温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芳芳 《农学学报》2015,5(2):105-108
利用2012—2013年及2013—2014年2个冬季的大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对雾霾寡照天气条件下大棚内小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寡照天气大棚内最低气温预报方程,用该方程对2014年3月雾霾寡照天气棚内最低气温进行预报,绝对误差值均小于2℃,预报效果较好。同时提出了雾霾寡照天气条件下大棚生产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抵御灾害。  相似文献   

7.
肖杨  王冠  袁淑杰  于飞 《农学学报》2021,11(5):91-96
为了预先掌握葡萄各生育期棚内温湿度环境,从而让农户有充足时间调整大棚管理措施,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利用2018年11月—2019年6月大棚内外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棚内逐小时温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长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82-1488
利用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2月13日在库尔勒市西南上户镇香梨树大棚内外离地40,80 cm高度温度、相对湿度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大棚内外不同部位微气候差异。结果表明,40 cm高度晴天和阴天平均温度棚内比棚外分别高出1.7,1.3℃;40 cm高度晴天均湿差为10.4%,相对湿度棚内大于棚外,阴天均湿差为11.7%,相对湿度棚内小于棚外;晴天80 cm高度均湿差为10.2%,阴天为12.0%,高出晴天1.8%;棚内外40,80 cm高度日均温差都为0.8℃,日均湿差分别为9.0%和9.2%;棚内外40~80 cm高度最低温差均值都为0.2℃,最低湿差分别为0.6%和0.8%;40,80 cm高度棚内最低温度分别比棚外高出0.4,0.2℃,最低相对湿度分别高出3.0%和2.6%。  相似文献   

9.
智能网格预报在西宁最高、最低温度中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及实况数据,按"邻近距离最短优先"原则,读取西宁市38个测站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检验同时段内的实况值,检验结果表明:1)西宁市国家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区域站,预报准确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站最高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上升较明显;2)国家站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西宁最高、湟源最低。区域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平均预报准确率为49.2%、47.5%,其中长宁站最高,为83.5%、84.4%;3)大通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平均误差最小,为-0.1℃、0.1℃。区域站预报值均偏低,偏低程度最低温度小于最高温度。大华、黑泉水库站温度预报平均误差最高,为-6℃左右;4)长宁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值参考度高,湟水河林场、城中、景阳镇次之,大华、朝阳收费站、黑泉水库预报值参考度较差。  相似文献   

10.
辽西日光温室大棚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6月喀左县日光温室大棚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的连续监测气象资料,分析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室外对应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的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是随着外界气象条件和季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并具有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省清原县清原镇新立屯村香菇生产基地为平台,在成熟香菇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深入生产场进行实地对比观测等方法,对香菇菌柱培养期(12月至翌年4月)的气象预报模式指标和气象服务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棚内温度始终是靠近适宜温度上限,棚内湿度始终是靠近适宜湿度下限;从菌棚内外温湿度昼夜变化情况看,两者有同步变化特征,棚内气温及相对湿度实况值与棚内预报值相关性较好,检验效果极显著(P0.01);应用棚内温度预测模型,预报棚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检验效果均极显著(P0.01),不同天气类型预测值得绝对误差均1℃,预报效果较好,其中多云天气最高温度和最低气温预报值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大于晴天及阴雨天。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杨凌观测站及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站数据分析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外的空气温度均呈正弦曲线分布,白天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夜晚室内温度主要受地面温度影响。日光温室内地温呈正弦曲线分布,温室内地温的热量来源主要为室内空气发出的长波辐射。室内外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余弦曲线分布,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变化为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日光温室内光合有效辐射及CO_2呈反相关关系,光合有效辐射呈正弦曲线分布,CO_2浓度呈余弦曲线分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栾川县祥王种植专业合作社冬季日光温室内外气温监测数据及相应气象资料,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建立冬季日光温室气温预测模型,并与实际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温室内外气温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表现为不同天气下室内外最低气温相关性较最高气温显著;利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气温预测模型,晴天和阴天下预报质量高,效果明显,而在多云天气条件下,预测值与实际值存在差异,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普兰店市2013—2015年所属乡镇22个自动站的日最高、日最低、日平均气温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并与本站对应气温要素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建立线性关系。利用Visual Basic 6.0软件编写程序,以达到通过输入本站预报的最高最低温度自动显示全市各乡镇的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减轻气象灾害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2008~2011年冬季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冬季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晴天和多云天气下日光温室内的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且晴天状况下温度变化幅度要大于多云天气;连阴天时日光温室内气温较低,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温室外气温及温室内湿度、气温、地温相关性较好。[结论]试验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利用最新资料对模型进行预报检验,不同天气状况下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值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5—2019年青岛市崂山区10个气象自动站的日气温数据和EC细网格模式2 m气温预报产品,验证EC细网格模式2 m气温预报产品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在青岛崂山地区的准确率,同时分析崂山地区温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对预报产品进行订正,在实际业务中进行推广,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做好公众气象服务。结果表明,气温存在年变化差异和季节内差异,同一种温度下,春季和夏季的区域分布比较类似,秋季和冬季的区域分布比较类似;崂山区内EC细网格24 h最低温度预报值偏高,最高温度预报值偏低,最低温度的预报总体准确率比最高温度的预报总体准确率要高,西部地区的预报准确率要高于东部地区的准确率;通过订正后,发现最低温度4个季节的预报准确率都在50%以上,最高温度订正后的准确率,除夏季59%以外,其他各季节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日光温室内外小气候观测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辽宁地区不同天气类型和不同季节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对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洼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类型日光温室内最高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差异较大,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不同季节晴天和冬季阴天拟合效果稍差,其余季节不同天气类型拟合效果较好。春季、秋季、冬季中晴天、多云天、阴天、降水天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20~1.130、0.005~0.064、0.043~0.150、0.190~0.27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40~1.530、0.005~0.076、0.050~0.180、0.200~0.320℃,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80%~19.90%、0.07%~0.70%、0.40%~2.60%、2.60%~4.10%;晴天、多云天、阴天、降水天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95~2.23、0.26~0.95、0.05~1.55、0.01~0.5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1~2.78、0.29~1.03、0.06~1.88、0.012~0.710℃,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80%~7.70%、0.22%~1.00%、0.30%~11.80%、0.05%~3.40%。可见模型预报精度较高,可用于辽宁地区日光温室内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胶东地区日光温室内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及对番茄栽培的适宜性,并对内部温湿度进行预测,利用不同传感器,全天候监测并分析了2019-06-01至2020-05-31温室内外温湿度,同时建立了该地区日光温室内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温及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根均方差(RMS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部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温度最低,分别为29.7和14.1 ℃。温室内春秋季日期数较外部增加了78 d,冬季减少了118 d。不利于番茄生长的时期集中在夏季和冬季,温室内易产生夏季高温低湿、冬季低温高湿现象。温室内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RMSE值分别为4.1 ℃、10.1%,模型的模拟效果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和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红  徐为根  彭明艳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471-6473,6482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及其预报模型。[方法]利用徐州地区标准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和温室内多层次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并对温室内土壤温度的预报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温室内土壤温度年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下层温度变化振幅小于上层。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与当日温室外同类型气温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以当日和前一日温室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温室内同类型不同层次土壤温度预报模型。温室内各层日平均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对应层的最高温度的模拟效果,劣于对应层日最低温度的模拟效果;下层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上层;实测土壤温度在15~30℃模拟效果较好,其他温度段模拟值较实测值偏低。[结论]该研究为日光温室内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廊坊市葡萄塑料大棚为研究对象,收集2016年春季大棚内外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研究分析不同天气类型和采取不同农事活动时塑料大棚内外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塑料大棚内白天气温呈单峰型变化趋势,14点左右达到最高值,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棚外,06:00前后达到最低值,基本与棚外同步。(2)晴天时塑料大棚内最高温度超过40.0℃,日夜关闭风口时棚内外温差是白天开风口、夜间闭风口时的3.4倍;(3)3月下旬、4月中下旬及5月夜间棚内存在逆温现象;(4)在日夜关闭风口情况下,棚内相对湿度呈现双谷型变化,12点前后会有个小高峰出现;(5)在白天开风口、夜间闭风口情况下,棚内相对湿度仅为日夜关闭风口时的1/5左右;(6)在日夜关闭风口情况下,棚内除草松土能够降低棚内气温和相对湿度,使夜间棚内相对湿度达到饱和的时间缩短,其降湿作用至少持续3 d;(7)浇水可降低棚内气温,同时使相对湿度明显升高,在日夜关闭风口情况下浇水的影响可持续3 d;在白天开风口、夜间关闭风口的情况下浇水的影响仅能维持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