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为微RNA病毒,属于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成员。SVA感染可导致母猪水疱性疾病,症状与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感染相似,需要注意的是SVA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且死亡率高,给养猪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SVA的病原学特征、感染发病机制、国内流行情况、防控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防控塞内卡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正>塞内卡病毒病(Senecavirus Disease,SVD)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引起的一种水疱病。SVA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中唯一成员,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SVA感染后各个年龄段猪群均可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鼻吻、蹄部水疱病变,母猪伴有发热和厌食,新生仔猪伴有腹泻、脱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能够引起猪水疱性相关疾病的病毒,为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唯一成员.据报道,该病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等国家流行,2015年SVA首次在我国广东省检出,随后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检测到SVA阳性病例,可见SVA已经在我国流行.猪感染SVA...  相似文献   

4.
正猪塞内卡病毒病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A型塞内卡病毒最早在2002年由美国遗传治疗公司科研人员从人胚胎视网膜细胞(PRE. C6)培养腺病毒的病原体污染物中分离得到,并以其为原型毒株命名为"塞内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1])。201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该病毒更名为"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归至塞内卡病毒属~([2])。虽然早期的SVA分离株被认为是非致病性病毒,对猪没有明显致病  相似文献   

5.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内卡病毒属(Senecavirus)。SVA作为猪水疱病的一种新病原体,在多个国家传播和发展迅速,引发猪不同程度的水疱性疾病,尤其以巴西、中国以及越南等多个国家病情较为严重,给当地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原导致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且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可引起感染猪的鼻吻、蹄冠部出现水疱性病变,仔猪急性死亡。因此,需要对SVA的流行和发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一系列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监测以防止该病毒的传播。本文对目前A型塞内卡病毒检测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A型塞内卡病毒检测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A,SVA)是一种正义单链RNA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内卡病毒属(Senecavirus)。该病毒自1988年以来在美国的猪群中悄然流行。加拿大和美国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报告了该病毒相关的水疱性病例。自2014年年末和2015年年初以来,有关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暴发塞内卡病毒感染的报告越来越多,巴西、中国和泰国都在各自的猪群中检测到了该病毒。就现有的塞内卡病毒感染和疾病最新资料而言,2015年可能是该病毒流行病学上的一个分水岭。该病毒的地理分布、受影响猪群所处的生产阶段、感染引发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的严重性都可以充实上述假设。本综述将介绍当前,尤其是近2年有关塞内卡病毒感染及其所引发疾病的知识,并将探讨塞内卡病毒的流行病学、致病力、宿主免疫反应、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展望部分则集中于人们对塞内卡病毒完整进化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数据的需求以及对其感染进行快速诊断的可能性。其在养猪业中固有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李娇  祖立闯  李峰  沈志强 《养猪》2019,(3):119-120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成员,该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病毒感染十分相似,主要引起猪的口鼻部形成囊泡并破溃,蹄部形成水疱,该病毒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等国家均有流行,于2015年首次传入我国,目前SVA在我国呈现出零星散发性流行趋势,而且发病情况逐年增多。文章主要阐述SV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和防控常识,希望引起广大养殖单位对该病的关注和重视,防止SVA在国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A型塞内卡病毒(SVA)主要感染猪,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可导致感染猪的口鼻部、蹄冠部出现水疱性病变,临床症状与EMCV、FMDV、PRV、PRRSV、CSFV、PEDV等病毒病相似,新生仔猪死亡率显著增加。本文对A型塞内卡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等进行概述,以期为制定SVA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塞内卡病防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前言2018年6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塞内卡病毒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引起了业界对塞内卡病毒病的关注。塞内卡病毒病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猪都易感。临床上主要以引起猪鼻镜部、口腔上皮、舌和蹄冠等部位的皮肤、黏膜产生水疱为主,严重时可造成猪的蹄壳松动、脱落。  相似文献   

10.
A型塞内卡病毒困扰美国养猪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感染病例的增加,让美国养猪业深感困惑.从2015年8月到11月,美国有9个州报告了100多个病例.事实上,自1988年以来,美国一直有SVA散发病例.但是,去年的报告病例数量却是爆发式地显著上升.在临床上,SVA感染与口蹄疫(FMD)的症状相似,如鼻、蹄起水疱等.这些已让美国养猪业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无论在鼻、口或蹄上出现何种临床病变,都必须作为外来动物疾病(FAD)上报(如目前在美国猪群中没有的动物疾病——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疹和水疱性口炎等).  相似文献   

11.
塞内卡病毒(SVA)能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引发水疱病并导致新生仔猪死亡,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本实验采用北京世纪元亨塞内卡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对攀枝花市各县(区)送检的10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样品均为SVA抗原阴性,表明攀枝花境内尚未发现SVA感染。  相似文献   

12.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成年猪感染后受到的危害较轻,仔猪感染后可表现为腹泻及神经症状,死亡率高。文中主要就有关猪塞内卡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微RNA病毒科的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早期的分离株多导致亚临床感染,近年来的分离株通常引起口蹄疫样的临床症状,病猪口鼻部、蹄部出现水疱、溃疡,新生仔猪死亡率显著增加。目前,该病主要流行于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国家;2015年以来,我国广东和湖北两省某些猪场相继发生SVA疫情。为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及早做好相关防控预案和检测技术储备,笔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检疫与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对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塞内卡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群引发猪自发性水疱病,临床表现与口蹄疫、猪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猪传染性水疱病相似,但感染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2015年以来,塞内卡病毒相关猪自发性水疱病的流行区域迅速扩大,包括巴西、美国、加拿大、中国、泰国和哥伦比亚都相继暴发疫情。另外还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新生猪病死率升高等新变化,这些变化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恐慌,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为充分了解和掌握塞内卡病毒的最新信息,认清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论文对病毒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性、实验室诊断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1)
正引起新生仔猪死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传染病因素也有非传染病因素。常见的传染病因素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等。在过去的2015年,美国和巴西的研究人员都报道了一种可能跟新生仔猪死亡有关的病原体—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这种病毒曾被称作塞内卡山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  相似文献   

16.
猪A型塞内卡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A型塞内卡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猪传染病病毒,可以引起猪鼻镜及蹄冠处出现水疱、溃烂,从而导致跛足甚至死亡,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和猪水泡病等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相似。对猪A型塞内卡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猪A型塞内卡病毒的深入研究、防控及做好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A型塞内卡病毒(SVA)在猪体内被发现以来,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SVA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猪口鼻部囊泡的形成及破裂,以及蹄部冠状带水疱引起的跛行。用RT-PCR从河南某猪场具有水疱样病变的猪水疱皮或水疱液中检测到了SVA的特异性核酸片段,并通过IBRS-2细胞进行SVA的分离和传代,将分离得到的SVA命名为CH-HNXC,扩增和测定了VP1基因序列后分析发现,分离株CH-HNXC与之前报道的2017年河南和福建分离株位于较近的进化分支中,与加拿大和泰国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表明SVA流行和进化中由相近时间点和较近地理位置带来高的同源性;分离株攻毒猪鼻吻部和蹄部可见水疱和溃烂、跛行等,表明本分离株能引起SVA所致的典型临床症状,为SVA在国内的流行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进一步研究SVA的致病机制、开发诊断试剂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6,(5)
正自2007年加拿大发生猪原发性水疱病(PIVD)并认为与塞尼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有关,随后巴西和美国先后暴发该病,其特征是感染猪可出现水疱性变化和新生仔猪死亡[1]。该病与口蹄疫(FMD)、猪水疱病(SVD)、猪水疱疹(VES)及水疱性口炎(VS)极为相似,临床上很难区分[2]。在2016年国际猪病会议(IPVS)中成为讨论交流的热点疾病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该病的研究现状,希望对同行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塞内卡病毒A(SVA)、猪水疱病毒(SVDV)、口蹄疫病毒(FMDV)的方法,针对3种病毒的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毒的TaqMan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SVA和FMDV病毒基因以及SVDV阳性质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典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的阳性样品cDNA或DNA无交叉反应,对3种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应用该方法对2019-2022年采集的吉林省部分地区267份病料和本实验室留存的3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未检出SVA、FMDV以及SVDV。建立的三重荧光PCR方法有利于对3种病毒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可给快速准确鉴别致猪水疱症状病毒性疾病提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针对A型猪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 SVA)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SVA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974;特异性良好,与口蹄疫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对SVA核酸最低检测下限为3.75 copies/μL,而普通PCR最低检测下限为3.75×103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为均小于5%,重复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SVA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检测猪水疱性疾病病原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开展SVA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