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粒花生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设以下处理:A,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B,地膜覆盖+打孔播种;C,地膜覆盖+遮阳;D,地膜覆盖;E,露地播种+遮阳;以露地播种为对照(CK),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秋花生土壤温度、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露地播种+遮阳、CK的出苗率分别为81.9%,90.4%,85.7%,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播种至出苗期,地膜覆盖处理的温度高于露地处理;结荚期和饱果期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处理垄面、土层深5、10 cm处的温度显著高于CK;成熟期,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处理白天土层深5、10 cm处的温度分别比CK高1.1~1.6、1.1~1.9℃,夜间土层深5、10 cm处的温度比CK高0.7~1.4、1.1~2.0℃;地膜覆盖+打孔+遮阳处理的主茎高和侧枝长与CK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分别比CK提高了38.4%、113.5%,产量提高了15.2%,且籽仁脂肪含量和油酸含量均高于CK,秋季繁殖系数达到15.8。综合分析,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为湖南省秋繁花生较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对梓树播种育苗床面不同覆盖物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草帘覆盖处理效果最好,出苗率较地膜覆盖和无覆盖(CK)分别高出126%和87%,差异达显著水平,建议生产中采用草帘覆盖苗床。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大豆播种后遇雨出苗不齐或者不出苗导致大豆产量降低的问题,以豆丰1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稻草(草苫)覆盖(T1处理)、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地膜覆盖(T4处理)和无覆盖(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覆盖措施的处理均提升了大豆的出苗率,增幅59.00%~107.69%,极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投入成本最高,地膜覆盖(T4)处理次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到了1.00∶4.41,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次之,地膜覆盖(T4)处理最低,仅有1.00∶2.41。综合来看,暴雨条件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获得了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在生产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俞丽红 《新农村》2023,(7):20-21
<正>芹菜是一类重要的绿叶蔬菜,主要以叶柄供食用。根据芹菜生长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我国大多数地区以秋季播种栽培为主。露地越冬栽培方式随各地环境,特别是温度条件而异:冬季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5℃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必要时利用遮阳网、无纺布浮面覆盖);冬季最低气温通常在-5℃~-10℃的地区,应采用风障或畦面覆盖栽培;冬季最低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不能越冬栽培,但可利用早秋的老根在保护地设施下越冬,并于春季定植。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通道小黄姜的栽培技术水平,进行了地膜覆盖、遮阳方法、种姜大小和栽培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色地膜覆盖处理比无地膜覆盖对照增产26.9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黑色地膜覆盖与无地膜覆盖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种姜块大于50 g、株行距为20 cm×40 cm的产量最高;遮阳网覆盖处理比无遮阴对照增产17.4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采用无色地膜覆盖栽培、种姜大小为70 g左右、高密度栽培和适当遮阳是提高通道小黄姜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建议通道小黄姜的用种量不低于300 kg/667m2。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筛选适宜北京地区设施小型西瓜栽培使用的可降解覆盖材料,以黑色塑料地膜、黑色无纺布地膜(可降解)以及银色反光布地膜(可降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对小型西瓜生育期、长势、根系活力、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材料对西瓜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黑色无纺布地膜覆盖处理下西瓜植株雌花开放较集中,根系活力、果实品质等指标优于其他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覆盖栽培对花生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效应,以普通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和草木灰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花生病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达3 874.07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7.53%,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629.63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0.11%,达极显著水平;草木灰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444.44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4.49%,未达显著水平.青枯病田间发病率,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地膜覆盖处理分别为7.33%和10.00%,比裸地栽培处理(CK)分别提高9.34、6.67个百分点;各处理花生锈病介于2.1~2.3级之间、叶斑病介于2.5~2.6级之间,对锈病或叶斑病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可见,采用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地膜单料覆盖栽培两种栽培方式,均可有效控制花生青枯病、提高花生产量,且以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8.
以2a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白色地膜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地布覆盖、麦草覆盖和清耕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苹果树体生长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调节温度的变化主要在浅层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调节作用减小;不同材料覆盖间存在差异,白色地膜覆盖土温变幅最大,黑膜和地布覆盖次之,麦草覆盖变幅最小;以地布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效果最佳,四季温度分别达到23.72℃、29.73℃、14.49℃和2.01℃,具有春季和秋季增温、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优点。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以地布覆盖最高,比清耕高出2.14%;覆盖处理对0~80cm各土层含水量都有很好的保墒作用。不同覆盖处理能不同程度增加果园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其中以黑色地膜和地布效果最好;地温越高,土壤呼吸作用强度越高。不同覆盖处理对幼树生长和果树的光合作用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地布是适合千阳地区的最佳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处理对切花郁金香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日光温室切花郁金香(斑雅)根系、切花品质和花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芽后地膜覆盖和种植时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郁金香的根长、根重,缩短生育期,但茎相对较短,分别为39.7 cm和41.6 cm;而种植后双层70%遮阳网覆盖和无覆盖物这两个处理郁金香种球前期生根较快,根量多,根系长;不同畦面覆盖处理对郁金香发芽率和开花率的影响都不明显。研究认为,种植后双层70%遮阳网覆盖加上出芽后畦面地膜覆盖能显著促进郁金香的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提高切花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择在旱地进行试验,设计覆盖透明地膜处理、覆盖黑色地膜处理、覆盖银色地膜处理和不覆盖地膜作对照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调查各处理甜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鲜籽粒锤度。结果表明,与不覆盖地膜对照相比,在耕作层5 cm、10 cm和15 cm深处,透明地膜覆盖处理温度分别提高0.3℃、1.7℃和0.7℃,黑色地膜覆盖处理温度分别降低0.8℃、提高1.7℃和降低0.5℃,银色地膜覆盖处理分别降低0.8℃、提高1.9℃和降低0.5℃。3种颜色地膜覆盖处理除秃尖长减少外,其他甜玉米农艺性状均有增加,小区鲜苞产量分别增加1.75%、10.43%、12.55%,方差分析不显著;鲜穗产量分别增加9.25%、14.47%、15.37%,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即锤度分别提高0.6、0.7、0.6个百分点,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3种颜色地膜均可用于甜玉米覆盖栽培,适应旱地生态条件种植,能促进甜玉米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党参育苗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党参种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条件下,党参种苗个体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党参单位面积种苗产量和产苗数具有极显著影响。与传统覆盖方式麦草覆盖相比,采用遮阳网覆盖处理的党参种苗根最粗,单根最重,其种苗总重量也最高,锯末覆盖育成种苗产苗数最多。在保证种苗个体质量和单位面积产苗数的前提下,宜采用遮阳网覆盖方式进行党参种苗繁育。  相似文献   

12.
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带状秋覆盖(FSM)、黑膜大垄秋覆盖(FPM)、秸秆带状春覆盖(SSM)、黑膜大垄春覆盖(SPM)和不覆盖露地平作(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时期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和黑膜大垄覆盖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秋覆盖大于春覆盖,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分别平均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5.8%、8.6%;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普遍的降温效应,而地膜覆盖存在普遍的增温效应,FSM和SSM处理0~25 cm土层平均温度分别较CK降低0.8℃和0.5℃,FPM和SPM处理分别增加0.5℃和0.6℃,秋覆盖降温幅度大于春覆盖,秋覆盖增温幅度小于春覆盖;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4.8%~7.6%、水分利用效率13.5%~22.6%,增产效应秋覆盖优于春覆盖。此外,秸秆带状覆盖显著提高纯经济收益和产投比且秋覆盖提高幅度大于春覆盖。因此,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是一种增产高、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模式,适宜于西北半干旱雨养区秸秆资源较为富余...  相似文献   

13.
基于芋头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兴香荷芋为试验材料,设置颜色及厚度不同的地膜覆盖10个处理,研究地膜覆盖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影响,并运用TOPSIS法对不同时刻、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处理间的土壤温度在不同时刻(5∶00、8∶00、14∶00)均有极显著差异,且地下5 cm、10 cm、15 cm处的土壤温度也有极显著的差异,白色地膜覆盖处理下的土壤温度最高,其次为黑膜覆盖,露地处理下土壤温度最低,且土壤温度与黑色地膜厚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从生育进程看,各处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在出苗期、4叶期、8叶期有显著差异;基于TOPSIS法的土壤温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地膜处理土壤温度与最优解的接近度的大小顺序为:旋耕15μm白色地膜旋耕20μm白色地膜旋耕30μm白色地膜旋耕6μm白色地膜旋耕30μm黑色地膜平作30μm黑色地膜旋耕20μm黑色地膜旋耕露天平作露天旋耕15μm黑色地膜,表明旋耕条件下,15μm白色地膜覆盖处理在土壤温度的综合评价中评价分数最高。  相似文献   

14.
杨丽  王宗胜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37-42,52
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胡麻生长的影响,为选择高效、环保的覆盖地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转光膜、黑色地膜4种材料,对胡麻全生育期进行平膜全覆盖,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含水率、胡麻经济性状、根系、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土壤水分、根系指标、生物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方面较露地处理表现出优势,苗期0~20 cm土层,转光膜、普通地膜、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水分含量分别较CK高16.67%、15.29%、14.85%、7.75%.普通地膜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48.52 kg/hm2,显著高于CK,各覆膜处理间没有差异,且转光膜、生物降解膜、黑色地膜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7.25 kg/(hm2·mm),其次是转光膜处理,为6.60 kg/(hm2·mm),转光膜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为覆膜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了不同覆盖量的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方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覆盖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均可显著促进烤烟前期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土壤温度,其中地膜覆盖对烤烟的早期生长促进最大,但稻草覆盖在烤烟旺长期后优于地膜覆盖,且稻草覆盖量500 kg/hm2处理优于覆盖量300 kg/hm2处理,各种覆盖方式均表现为生育后期气温高时对土壤的增温效果降低,稻草覆盖会延缓顶叶成熟期2~3 d,而地膜覆盖会提前顶叶成熟期5 d左右,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都显著增加了烟株35~45d的株高,45 d之后对株高的影响不显著,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均增加了同期烟叶的叶面积,移栽后55 d之前地膜覆盖叶面积大于稻草覆盖,且不同稻草覆盖处理差异不显著,移栽后55 d稻草覆盖500 kg/hm2叶面积最大,不同稻草覆盖量之间叶面积差异达到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对烟株有效叶数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质材覆盖方式对鲜食玉米育苗保温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糯玉米关玉8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质材覆盖方式对鲜食玉米早春提早播种进行了保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小拱棚+地膜覆盖方式保温效果最好,可比传统露地种植方式提早30d播种,其出苗率和成活率都很高,出苗时间非常快,期间抗寒能力较强;地膜覆盖保温效果较好,即使在最低气温5—6℃的条件下出苗率和成活率都较高,出苗时间也短;稻草覆盖方式保温效果一般,0℃以下基本无成活。  相似文献   

17.
张小红  彭琼  鄢铮 《农学学报》2022,12(10):25-29
为筛选西瓜栽培适宜的覆盖材料,选取4种不同材料(白膜、菇渣、液态膜、黑色防草无纺布)进行覆盖栽培,综合比较其对西瓜氮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所有处理中,黑色防草无纺布的覆盖效果最佳,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总氮、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覆盖处理的西瓜产量与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R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含量与NR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GS、GDH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认为,黑色防草无纺布可作为西瓜栽培适宜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木薯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CK)的对比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产量、淀粉含量的影响及种植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木薯可以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植株增高增粗,极显著提高产量,而干物率、干片淀粉和鲜薯淀粉含量增加效果不明显;与不覆盖地膜的木薯相比,经济效益增加5 070元/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面覆盖形式对加工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新疆加工番茄在延长其播种期的种子发芽率.[方法]研究了在水分充足的高温条件下采用不同覆盖处理对加工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黑色薄膜和透明薄膜+75;遮阳网覆盖处理可使日光透光率降至25.97;和20.15;;种子发芽过程中白天膜下土壤平均温度始终低于30℃,播种后6 d,黑色薄膜和透明薄膜+75;遮阳网覆盖处理的种子干物质消耗分别为81.85;和86.16;,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1;和87;,达到正常水平.[结论]采用黑色薄膜或透明薄膜+75;遮阳网的覆盖模式都能有效降低膜下地温,可以作为延期时播种提高加工番茄种子发芽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高原夏季露地松花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地膜和秸秆覆盖(T1)、秸秆行间覆盖(T2)、秸秆全覆盖(T3)、露地无覆盖(CK1)和传统地膜覆盖(CK2)5种覆盖栽培方式,测定分析松花菜的产量、品质、矿物质元素含量、全生育期灌水量、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以降低松花菜全生育期灌水量,其中T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较CK1、CK2节水29.0%、7.3%,增产68.9%、4.7%,灌水利用效率提高6.12、1.22百分点。T1处理花球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各处理间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1、CK2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以提高花球矿物质元素含量,以T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T1处理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较CK1高29.6%、108.4%,全氮、全钾、土壤钙、镁和锰元素含量与CK1无显著差异;T1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锰元素含量较CK2高14.7%、80%、52.0%和105.3%,全钾、土壤钙、镁元素含量与CK2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地膜+秸秆处理具有保墒增产、提高松花菜品质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有效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当地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