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黄素对草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Cl_4诱导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急性肝损伤模型为基础,考察姜黄素对肝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对草鱼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Cl_4-橄榄油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确定CCl_4-橄榄油最佳注射剂量和作用时间;以建立的草鱼急性肝损伤模型为基础,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5、25、75、150、300 mg/kg)进行灌胃给药,观察草鱼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15%的CCl_4-橄榄油腹腔注射(剂量为0.1 m L/10 g鱼体重)24 h后,使草鱼血清中GPT、GOT水平升高(P0.05);同时,150 mg/kg姜黄素能显著(P0.05)抑制血清中GOT和GPT水平的升高。姜黄素对CCl_4诱导的草鱼肝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5年江苏淮安地区养殖黄颡鱼暴发出血性肠炎。从濒死鱼肠组织和腹水中分离纯化出2株细菌,通过16S rRNA进化树分析显示,这2株菌与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较近。致病性试验显示,2株菌对健康黄颡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病原菌浓度达到5×10~4CFU/m L时,死亡率在40%~50%,病原菌浓度达到5×10~8CFU/m L时,死亡率在90%~1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到的2株菌都对依诺沙星、头孢曲松、舒巴坦、恩诺沙星敏感。确定了淮安地区暴发的黄颡鱼出血性肠炎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对黄颡鱼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 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4.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 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培养物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灭活油乳剂苗、灭活菌苗、饵料吸附型疫苗,免疫罗非鱼2周后,分别以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活菌液攻毒,结果显示,注射型疫苗均优于口服型,其中嗜水气单胞菌以腹腔注射0.1mL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0.3mL生理盐水的效果最佳,免疫保护率为85.0%;而爱德华氏菌以腹腔注射0.4mL灭活油乳剂苗效果最佳,免疫保护率为90.0%。两者的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以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哌酸治疗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爱德华氏菌病均有一定效果,对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控制病情具有较好作用,其中以氟苯尼考的疗效最佳,其用量为20mg/kgH2O。  相似文献   

6.
随着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严重,寻找良好而安全的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利用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制备灭活疫苗,用(50±5) g的健康鲫鱼作为试验对象,免疫组腹腔注射制备的疫苗,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二次免疫后1、7、14、21、28 d检测血清凝集效价、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二次免疫28 d后,对免疫组和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观察鲫鱼生长状况,记录死亡量。结果表明,免疫组血清凝集效价在免疫后逐渐升高,在21 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都于免疫后14 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结果显示,免疫组死亡率10.0%,对照组死亡率83.7%,相对保护率达到88.5%。说明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可以诱导鲫鱼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含有不同剂量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药饵连续投喂42天,并在试验的0、7、14、28天检测黄颡鱼血清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其对黄颡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血清补体C3、SOD、溶菌酶、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种免疫增强剂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大小次序为:酵母细胞壁组黄芪多糖组芪参散组,其中2和4 g/kg的黄芪多糖和酵母细胞壁组保护率最高,为50%。[结论]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和芪参散均对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感染3种弧菌对鲻鱼血清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病原菌对鲻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鲻鱼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将等比例混合浓度为4.5× 106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iovulnif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混合菌悬液人工感染鲻鱼,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感染后第0、1、3、7、11、15、19、23、27、31和35 d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的变化.[结果]鲻鱼在感染3种弧菌混合悬液后第3d开始出现发病症状,其血清中的溶酶体酶(ACP、AKP和LSZ)活力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抗氧化酶(SOD和POD)活力也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氨基转移酶(GOT和GPT)活力在感染初期呈急剧上升态势,而后下降回归至正常水平.[结论]鲻鱼受到外源微生物(弧菌混合悬液)刺激后,其体内非特异免疫系统被激活、组织(肝脏)受到损伤,即血清中非特异免疫酶可作为鉴定鱼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苯甲酸雌二醇诱导黄颡鱼性转化的条件.[方法]分别以浮游动物和微颗粒饲料作为激素载体,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雌二醇对黄颡鱼性转化诱导过程中成活率、雌性率以及体长的影响.[结果]浮游动物与微颗粒饲料作为载体进行投喂对黄颡鱼鱼苗成活率、雌性率和体长具有较明显差异,浮游动物组成活率为43.1% ~66.5%,而微颗粒饲料组成活率为17.1% ~52.1%;过高的激素浓度处理会导致死亡率升高,而过低的激素浓度处理会导致雌性率大大降低;不同载体和激素处理浓度对黄颡鱼鱼苗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以浮游动物或微颗粒饲料为载体,苯甲酸雌二醇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50 μg/L和50 mg/kg.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发1种黄颡鱼鲇鱼爱德华氏菌弱毒活疫苗,以开展候选弱毒株的筛选,从湖州地区患"裂头病"的黄颡鱼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暂命名为AW30726K。应用理化特性及16S rRNA对其进行鉴定,并展开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显示,AW30726K为鲇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该菌对黄颡鱼(100±2) g的LD50为9. 33×109CFU/mL,不同免疫途径下的活菌免疫保护率为74%~100%,血清抗体效价均在21 d达到峰值,且免疫效果以注射免疫为最佳,而浸泡与口服免疫效果相近。上述研究表明,新分离的AW30726K为鲇鱼爱德华氏菌弱毒株,能有效防御鲇鱼爱德华氏菌的感染,可作为弱毒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11.
酵母β-葡聚糖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 β -葡聚糖 ,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菌苗的异育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 2 8d后 ,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 (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 (RPS) ,探讨了酵母 β -葡聚糖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 ,投喂添加 2 0 0 .0mg/ (kg·d)酵母 β -葡聚糖的饲料 ,不仅可以提高受免异育银鲫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 ,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 ,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草胺对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浓度乙草胺处理液对泥鳅死亡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对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4.7 μl/L,48 h半致死浓度为4.4 μl/L;低浓度乙草胺处理对泥鳅肝脏中的GPT、GOT活性起诱导作用,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建议以泥鳅肝脏中的GPT和GO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中乙草胺监测的生物指标,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成  张善忠  林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02-9304
[目的]研究防治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及用法。[方法]对患有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黄颡鱼用硫酸铜、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硫酸锌、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福尔马林和优马林6种药物在3个浓度下使用遍洒法进行正交叉试验,以确定安全有效地防治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药物及剂量。[结果]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对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优马林、硫酸硫酸锌次之,硫酸铜、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治疗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最佳药物是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其用药浓度为:硫酸锌0.60 mg/L、聚维酮碘2.00 mg/L;优马林0.50 mg/L也是治疗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为该菌引起的爆发性鱼病防治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29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研究了29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1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诃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较好,其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 g/L。博落回、白屈菜、五倍子对嗜水气单胞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10.0 g/L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其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4、4.8和4.8 g/L。[结论]博落回、白屈菜、五倍子可作为抗嗜水气单胞菌的筛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亮氨酸对秋繁时黄颡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精卵质量较差的秋繁早期,挑选体质量接近100 g的雄性黄颡鱼并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100μmol/L亮氨酸(亮氨酸适量处理组)和1 000μmol/L亮氨酸(亮氨酸高浓度处理组),剂量均为200μL,研究亮氨酸对秋繁时黄颡鱼精子活力的影响。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检测精子活力,发现亮氨酸适量处理组的精子活力衰退速度减小,精子运动时间提高。将3组黄颡鱼精子用于人工繁殖,发现亮氨酸适量处理组受精率为34.9%±4.7%,相比对照组的15.9%±2.2%有显著性提高;亮氨酸高浓度处理组精子的受精率为16.4%±3.4%,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适量的亮氨酸能提高黄颡鱼精子活力,但过量的亮氨酸并不能提高精子的繁殖能力。在黄颡鱼秋繁生产上可以适度添加亮氨酸以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16.
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和稚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测试法.分别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仔鱼和稚鱼为受试对象,通过六价铬的急性毒性试验,获得24、48、72、96 h相应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比较了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和稚鱼的致毒敏感性.计算了六价铬对黄颡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并对六价铬对于黄颡鱼急性毒性等级进行了评价.旨在通过开展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的急性毒件效应的研究,获得相应的毒理学数据,为推导符合我同生态分区特点的水质基准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条件下,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8.32、21.99、17.70、15.79 mg·L-1,而对黄颡鱼稚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38.5、88.36、68.55、57.98 mg·L-1,说明黄颡鱼仔鱼对于六价铬毒性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稚鱼.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和稚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79、5.798 mg·L-1,依据急性毒性结果和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六价铬埘于黄颡鱼毒性等级属于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17.
以四氯化碳(CCl4)为肝毒剂,建立建鲤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体内,采用腹腔注射法造模,按0.1 mL/10g一次性分别注射0、6.25%、12.5%和15% CCl4-橄榄油溶液(v/v),于造模后24 ~ 144 h取血,测定建鲤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水平;体外,0、2、4、8、16、32 mmol·L-1 CCl4分别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建鲤肝细胞4h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状况,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测定其GPT、GOT、LDH、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力.结果显示,12.5%、15% 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鲤24 h后即能引起血清中GOT、GPT和MDA显著升高,15% CCl4溶液造模组48 h能显著提高血清中LDH水平,4个指标均在CC14作用96 h后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8~ 32 mmol·L1 CCl4作用体外培养肝细胞4h时,细胞上清中GPT、GOT、LDH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SH活力显著下降,肝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66.29%、54%和37%且有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分别采用15% CCl4-橄榄油腹腔注射建鲤72 h和8 mmol·L-1 CCl4作用体外培养肝细胞4h可以构建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8.
饥饿对黄颡鱼血液中几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颡鱼分别饥饿0(对照)、6、12、18、24、30 d后再恢复投喂18 d,测定了饥饿时和恢复投喂后各组黄颡鱼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溶血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黄颡鱼经短期饥饿(6 d),其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和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较对照组略有增加,其它2种指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延长饥饿时间后,其它4组鱼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饥饿12 d组除外)及溶血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中SOD的活性在饥饿时间<18 d内没有显著变化(P>0.05)。恢复投喂18 d后,以上4种指标都明显上升,且饥饿时间为6、12、18 d 3组鱼可以或基本恢复至对照组的水平;饥饿超过24 d,黄颡鱼的4种指标不能完全恢复,说明黄颡鱼饥饿一定时间后,其免疫机能明显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鲢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在水温21℃时,黄颡鱼耗氧率为144rmg/h@k,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为0.309 mg/L,与养殖前的差异不显著.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黄颡鱼仔鱼(Pelteboagrus fulvidraco)卵黄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探讨黄颡鱼仔鱼体内卵黄蛋白含量的发生规律及仔鱼投喂生物饵料的最佳时间,为研究黄颡鱼仔鱼早期营养和开口饵料提供依据。【方法】以黄颡鱼仔鱼为试验材料,卵黄蛋白抗血清为抗体,纯化的卵黄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方法,测定黄颡鱼仔鱼卵黄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破膜43,48,57,65,72,81,89,96,105,113,120和129h)的变化情况。【结果】黄颡鱼仔鱼卵黄蛋白ELISA检测中,抗血清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20 000倍,包被抗原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25ng/mL,最适检测质量浓度为20~2 000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6.529%,批间变异系数为6.873%。利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发现,黄颡鱼卵黄蛋白含量随发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递减,至96h时缓慢下降直至消失。【结论】利用ELISA方法能相对准确地检测黄颡鱼仔鱼卵黄蛋白含量的变化,破膜96h是黄颡鱼仔鱼由内源营养阶段转向外源营养阶段的转折点,此时开始投喂适口的生物饵料更有利于黄颡鱼仔鱼开口摄食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