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苦槠(Castanopcis sclerophylla)果实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苦槠果实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合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优化得出苦槠果实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6(g∶m L),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83℃。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实测值可达2.107 mg/g,与预测值(2.091 mg/g)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吴昊  宗志敏  张赣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85-13987,14036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法提取陈皮黄酮的工艺。[方法]在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陈皮黄酮提取条件,利用Box-Behnken设计模型,研究3个自变量对陈皮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陈皮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3.2℃,提取时间2.25 h,在此条件下陈皮黄酮得率实测值为2.02%(理论值为2.06%)。[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得到的提取陈皮中黄酮的工艺条件可靠,对陈皮黄酮的提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藜麦叶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叶片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和分析基因型间的差异,为藜麦黄酮的开发和高黄酮的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藜麦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对10个不同基因型品种藜麦的叶片黄酮得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叶片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1∶40料液比,80℃水浴下回流浸提0.5 h。在优化条件下,1次提取工艺得率达85%以上。各因素对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比较结果发现:藜麦叶片黄酮得率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其中品种PI814932的叶片黄酮类物质得率最高,达0.933%。所测藜麦品种的叶片黄酮平均得率为0.619%,变异系数为34.44%。研究表明:乙醇回流法适于提取藜麦总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鱼腥草黄酮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鱼腥草产业化的经济效益,获得含量较高的鱼腥草黄酮,并克服传统提取法效率低、溶剂消耗多、耗时长等问题,试验以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对超声提取鱼腥草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提取鱼腥草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4.67%,超声时间69.88 min,液固比20.20∶1(mL/g),该条件下,预测鱼腥草黄酮得率为2.654%,实际得率为2.663%,与预测值相差接近,说明该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溶剂浓度、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科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超声波提取紫苏叶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提取紫苏叶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黄酮得率增加,乙醇浓度大于70%时,黄酮得率增加不明显:提取温度为60℃时,黄酮得率最大。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黄酮得率呈上升趋势:料液比增大,黄酮得率随之增大,但以不超过1:20(g/m1)为宜。黄酮得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超过30min后,增加趋势不明显,各因素对黄酮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70%乙醇为提取剂时,超声波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60℃,超声功率150W,提取次数2次(每次40min),该条件下紫苏叶黄酮的得率为2.93%,粗提物中黄酮含量为15.46%。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大果沙棘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采用溶剂法提取大果沙棘总黄酮,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乙醇的体积分数、提取的温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61.85℃,乙醇体积分数为71.36%,提取时间为2.59h,V(溶剂)∶ m(黄酮)为18.33mL∶ 1g,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0.741%.响应面分析法可以优化大果沙棘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各影响因素合理取值范围内找到最佳得率及其对应的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金柑果皮黄酮,在酶用量、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液料比、超声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金柑黄酮提取条件,得到金柑果皮黄酮提取的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用量酶75 U/m L,乙醇体积分数67%,超声功率460 w,液料比45 m L/g,超声时间20 min,重复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预测值为2.02%,经验证,实际得率为1.98%,与模型相符,说明拟合方程可靠。采用酶-超声提取法,黄酮得率高,时间短,为金柑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罗汉果黄酮溶液得率为响应面,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6.59%,提取温度为84.29℃,提取时间0.76 h时,预测罗汉果黄酮得率最优值为1.573%,经试验验证罗汉果黄酮实际得率为1.538%,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可见采用响应面法对罗汉果黄酮的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利用响应面法对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为自变量,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相似文献   

10.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对荞麦壳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考察了黄酮得率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考察了各因素对荞麦壳黄酮得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次数是影响黄酮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显著因素(P0.05),乙醇体积分数对3个响应值均无显著影响。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30%,料液比(g∶m L)1∶20,提取时间10 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荞麦壳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2.381%,且抗氧化活性较强。荞麦壳黄酮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荞麦壳对ABTS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均与黄酮得率呈正相关,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与黄酮得率相关度高,相关系数为0.70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干构树叶中黄酮的提取和分离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构树叶中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并对黄酮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次序为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在超声频率40 k Hz下,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40 min、乙醇浓度50%、超声温度50℃,黄酮提取得率可达4.01%。在最佳条件下提取构树叶,减压浓缩提取液后加入石油醚萃取,水相用盐酸酸化至p H=2,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酯相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提取产物,产物得率为5.94%,其中黄酮质量含量为35.36%。[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稳定性好,提取物中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地上部茎叶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黄酮、多酚和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黄酮、多酚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黄酮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80,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为90%,黄酮平均得率为4.01%;提取多酚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 h,乙醇体积分数为60%,多酚平均得率为0.62%;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0 h,多糖平均得率为18.61%。验证试验表明,这3种优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朱丹  张家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262-126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对刺儿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了浸提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对刺儿菜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儿菜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 ℃,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 g∶10 ml,乙醇浓度为70%.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3.573%.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黄芪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芪黄酮得率与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88.3%,液固比25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芪黄酮得率为0.977 mg/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花椒黄酮的工艺,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花椒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同时,通过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试验对花椒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花椒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是乙醇浓度85%、料液比1∶20 (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5 min。在此条件下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得出,花椒黄酮的实际提取得率为12.16%,与预测值11.98%基本相符,证实所得花椒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花椒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0.0819 mg/mL和0.0376 mg/mL。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花椒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锁阳黄酮的工艺条件和提取动力学.【方法】基于单因素试验,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锁阳黄酮的工艺参数,并建立锁阳黄酮提取动力学模型.【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50 (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325 W.此工艺条件下,锁阳黄酮的提取得率为238.68 mg/g;运用Arrhenius方程求出提取过程中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其表观活化能为1.1193×10~(4 )J/mol.【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锁阳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所建立的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锁阳黄酮的提取过程,且黄酮的提取符合扩散传质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实验建立1种乙醇提取银杏雄球花黄酮的方法。采用有机试剂乙醇浸提得银杏雄球花乙醇提取物,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并对影响银杏雄球花总黄酮提取的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80%、液料比1∶10、温度50℃、提取时间30min、提取2次时,黄酮得率较高,为1.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金钗石斛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得率,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金钗石斛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优化的金钗石斛黄酮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 min、料液比1 g∶15 mL,提取温度75℃,乙醇体积分数90%。根据修正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6次重复试验,测得黄酮提取率的均值为(0.551 5±0.000 4) mg/g,与模型预测值相符。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金钗石斛总黄酮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与提取液质量浓度成正比。优化的金钗石斛黄酮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金钗石斛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9.
崔霖芸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30-4135
为确定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黄酮乙醇提取的最优工艺,采用乙醇溶液浸提野木瓜粉,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浸提液中黄酮含量,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野木瓜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野木瓜黄酮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3.07%、料液比(g/mL) 1∶31.88、提取温度69.81℃、提取时间1.97 h,从野木瓜粉中提取黄酮的理论值为33.15 mg/g,提取率为3.32%.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野木瓜黄酮乙醇提取工艺条件来提高野木瓜黄酮提取率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优化板栗壳提取工艺参数,测定其抑菌活性,用正交设计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法和超声辅助碱法提取板栗壳的工艺参数;用福林酚法测酚含量,用HPLC法测黄酮含量,用打孔法测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的最佳工艺路线为8倍量的30%乙醇,25℃超声提取40min,乙醇法提取得率为5.66%;超声辅助碱法提取的最佳工艺路线为10倍量的pH值9的碱水,35℃超声提取30min,碱法提取得率为6.52%,二者均高于传统煎煮法的得率4.96%。乙醇法提取物含酚和黄酮量为20.2%,碱法提取物含酚和黄酮量为35.92%,煎煮法提取物含酚和黄酮量为32.96%。板栗壳提取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与抗生素联用,能够减少抗生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