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五味子物候的观测及气象要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候与气象因子相结合的同步观测方法,对长春地区北五味子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其生长率的气象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五味子返青前候平均气温在-5℃时可视为返青期即将开始的温度指标.日平均气温在-2℃时枝条开始返青.候平均气温≥5℃或≥5℃的有效积温高于20℃可作为进入树液流动期的温度指标.≥5℃的有效积温100℃是进入展叶期的温度指标.北五味子果实发育到成熟要求平均气温20℃以上,≥10℃有效积温1500℃以上.幼果膨大期是北五味子的水分临界期,此间降水量在70~80mm就可以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日平均温度24℃为北五味子生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突泉县2016~2018年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生长状况与气象要素的监测,分析当地气象条件影响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分析得出影响突泉县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生长发育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和降水量。当土壤5厘米温度达到5℃、含水率8%时返青开始,根据活动积温可提前预知紫花苜蓿每个发育期,为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开展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原名:紫苜蓿,又名苜蓿,拉丁  相似文献   

3.
河间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76-6379,6405
利用2012年河间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河间气象站迁站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所使用仪器设备不同、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5~0℃,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2℃,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8~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1.1~0.6℃,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2~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2%~6%,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4%~5%,年最小相对湿度新旧站相同;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1~0.4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1.2~2.2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2.0~2.8 m/s,年最大风速新站与旧站基本相同,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明显偏大;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旧站为SSW;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1~2.5℃,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4~2.1℃,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5~2.7℃,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6~1.1℃,40、16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80、32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相似文献   

4.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它是反映土壤热状况的一项指标,在研究地表和大气的热量交换上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通过分析2003-2012年近10 a来南京站冻土出现时间与日最低地温、日最低气温及08:005cm地温间的相关关系,大致判断出江苏省南京市出现冻土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5.
刘启  李伟东  吴晓成  施海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21-17622,17635
[目的]探讨气象条件对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纸筒甜菜定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和调整定植期间的气象因素,统计不同条件下定植甜慕的萎蔫数,对不同条件下定植甜菜的萎蔫数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林西县纸筒甜菜定植效果的影响。[结果]林西县甜菜定植最佳叶龄期为6叶期,保证最低气温高于甜菜的最低生长温度,-10cm地温以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在10℃左右,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人工浇灌于下午进行移栽。[结论]-10cm地温、地面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对林西县定植苗成活及返青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物候期与热量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物候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紫花苜蓿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效积温法探讨了紫花苜蓿各生育阶段的下限温度,利用各生育阶段和各茬次的热量指标分析了7个不同秋眠性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热量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1)秋眠性苜蓿品种巨人201返青晚、开花晚、对温度要求较高;非秋眠性品种超级13R返青早、开花早、对温度要求较低;半秋眠性品种路宝、美国杂交熊、牧歌104和超级阿波罗居中。(2)紫花苜蓿从返青到分枝、从分枝到现蕾、从现蕾到开花、从开花到结荚的温度下限分别为(5.68±0.61),(13.95±1.78),(17.37±2.99)和(21.83±0.95)℃。(3)2004年紫花苜蓿一年刈割了4茬,前3茬在开花期刈割,第4茬在分枝末期刈割。全年刈草≥5℃总有效积温为4 570.91(d.℃),间隔时间236.57 d。其中,第1茬苜蓿从返青到刈草≥5℃的有效积温平均为1 036.21(d.℃),间隔时间为75.57 d;第2茬苜蓿需≥5℃的有效积温平均为1 163.80(d.℃),间隔时间为50 d;第3茬苜蓿需≥5℃的有效积温平均为1 515.50(d.℃),间隔时间为61 d;第4茬苜蓿需≥5℃的有效积温平均为855.40(d.℃),间隔时间为50 d。【结论】气温和紫花苜蓿的物候期关系密切,只有气温≥紫花苜蓿某一发育阶段要求的温度下限值,并且有完成该生育阶段所要求的≥5℃有效积温时,紫花苜蓿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该生长阶段的发育过程而进入下一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2年河间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河间气象站迁站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所使用仪器设备不同、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5~0℃,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2℃,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8~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1.1~0.6℃,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2~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2%~6%,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4%~5%,年最小相对湿度新旧站相同;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1~0.4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1.2~2.2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2.0~2.8m/s,年最大风速新站与旧站基本相同,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明显偏大;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旧站为SSW;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1~2.5℃,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4~2.1℃,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5~2.7℃,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6~1.1℃,40、16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80、32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17年辽西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春季(3~5月)逐日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朝阳地区浅层地温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浅层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与气温的差值逐渐降低,春季浅层地温平均排次叶柏寿11.7℃朝阳11.6℃喀左11.5℃凌源11.3℃北票10.5℃建平8.5℃,浅层地温呈缓慢长升趋势;5站地温稳定通过8℃日期接近,建平站晚于其它5站。分月逐日建立春季各站5 cm地温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可用于春季气象业务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
以库布齐沙漠试验站2018年1—12月地温与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库布齐沙漠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库布齐沙漠20cm、40cm地温常年在-10~35℃之间,地温最高值在8月份;20cm地温在12月份达到最低值,40cm地温最低值滞后1个月;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春、夏两季地温呈现下降趋势,秋、冬两季地温呈现上升趋势;月平均地温8月份最高,20cm月平均地温在1月份最低,40cm月平均地温最低值约滞后1个月;各层地温低于0℃持续时间为3个月左右;20cm各季节地温大致呈正弦变化,40cm地温近似一条直线;夏季地温数值在白天接近,春、秋、冬季地温数值在夜晚相近;各季节地温最高值在00∶00—03∶00之间,地温最低值在12∶00—18∶00之间;空气温度与地温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为二氧化碳浓度,降雨直接导致地温显著下降,光照强度、空气湿度和风速对地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搜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猕猴桃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对猕猴桃生长与气象条件进行归类分析,确定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猕猴桃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气象条件指标。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1)年平均气温为10~18℃,最适宜温度为13~17℃,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9℃,极端最高气温≤4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29℃,年无霜期在210~290 d最为适宜,≥10℃积温为3 500~6 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4 500~5 200℃·d;(2)年降水量至少为8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 000~1 500 mm,相对湿度为60%~80%;(3)年日照时数在1 100以上,年日照百分率40%~45%。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萌芽期的日平均温度大于10℃;春梢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0℃,适宜温度为15~20℃;(2)从芽膨大起0℃积温达800~840℃·d才开始开花。开花期的下限温度为12℃,平均气温为15~20℃最适宜,开花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光照时数为70 h左右;(3)开花到坐果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5~23℃,相对湿度为70%左右,日照时数为70~80 h;坐果到成熟需≥10℃积温为2 300~2 800℃·d;(4)气温低于10℃时开始落叶,温度降低到7℃以下开始休眠。猕猴桃生长期气象灾害主要有冻害、大风、洪涝、日灼等。主要病害溃疡病、花腐病、根腐病等与气象条件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61—2010年抚顺地区共50年的初霜冻当日及前1 d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抚顺地区初霜冻发生规律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的研究,得出初霜出现日期与当日最低气温及最低0 cm地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影响初霜最重要的因子是温度;章党地区的初霜预报指标为首次出现最低气温≤1℃的日期,以该指标进行预报,准确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2.
铁皮石斛栽培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从温度、相对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对栽培铁皮石斛生长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满足栽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适宜气象条件、致灾预警指标和防御措施。结果表明,大棚内外平均气温关系显著,大棚内离地面 30 cm处,铁皮石斛生长层的平均温度比淳安县安阳乡日头山自动气象站平均温度高2.3 ℃,相关系数为0.996。大棚栽培铁皮石斛茎伸长生长变化过程表现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气象条件对铁皮石斛的茎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茎增长量和生长过程的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试验大棚的平均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80%以上,基本适宜铁皮石斛的生长。在日平均气温为24~30 ℃、日最高气温为27~35 ℃、日最低气温为20~26 ℃的条件下,铁皮石斛茎生长较快。生长高峰期出现时的日平均气温在27~29 ℃、日最高气温在32~34 ℃和日最低气温在24~26 ℃。根据淳安县多年气候资料和栽培铁皮石斛灾情资料,经田间调查、应用统计归纳方法,综合得出栽培铁皮石斛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分析了气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总结得出设施大棚栽培铁皮石斛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预警指标,提出主要气象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以最大程度减轻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8年在贵州盘县四格乡坡上村(海拔2 230~2 280 m)马铃薯不同品种晚疫病发生的大田试验资料,研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和动态特征以及产量损失程度.结果表明:4月下旬开始,当连续降雨日数超过5 d、日平均温度低于13℃、日平均日照时数不足4 h时,马铃薯晚疫病即将发生.5月下旬开始,当日降水量≥0.1 mm连续达5 d、日平均温度低于17℃、日平均日照时数不足3 h时,马铃薯晚疫病即将暴发、流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威芋3号较会-2号偏重,其病指偏多0.4~19.8;平均产量未防治区较防治区损失9.63 t/hm2.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一、防冻害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育特点明显改变,已由感温阶段进入感光阶段,麦苗的抗寒性显著降低,一旦遇到春寒,植株极易遭到冻害。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防冻方法:(一)划锄在土壤返浆时进行顶凌划锄,即在表皮土化冻2cm后开始划锄,可以松土、保墒、增温。一般划锄后7~10d,5cm土层内白天平均地温可提高0.5~1℃,对促进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十分有利。因此,不论弱苗、旺苗还是壮苗,都要在返青期  相似文献   

15.
对种薯进行药剂处理 ,播种后进行地表覆盖及浇水等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 ,催芽前对种薯进行药剂处理 ,可以有效地减轻种薯在催芽过程中的腐烂。其中有效的措施是 ,切块种薯用 6 0 0倍克露药液浸泡1 5min ;整薯可选用 30 0倍高锰酸钾溶液或 2 0 0倍甲醛溶液浸泡 1 5min。播种后地表覆盖草苫可使 5cm地温下降 4 5℃ ,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地温 2 8℃。播种后垄沟内灌溉井水可使 5cm地温下降 4 7~ 5 4℃ ,地表温度下降 8~ 9℃。  相似文献   

16.
对艾草生长的气象环境条件与随州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艾草的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随州的温度、日照、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完全满足多茬艾草的正常生长.(2)随州艾草的正常生长期、适宜生长期和旺盛生长期分别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5℃、≥20℃界限温度的平均初终间日十分接近.(3)在种植和储存过程中,不利气象条件对艾草的影响和危害显著.因此,应因时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有效规避气象风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期播种和抽穗杨花期人工控制温度,研究温度对双季晚稻岳优9113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分析晚稻关键生育时期的适宜性和灾害性温度指标。结果表明,气象条件适宜时,播期每推迟5 d,晚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平均减少60℃,日有效温度平均下降0.65℃,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同时,晚稻产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成正比,有效积温每增加50℃,产量可提高767.5 kg·hm-2。岳优9113有效分蘖在孕穗期达最大值,返青至孕穗期有效积温达到1 292.4℃为分蘖最适温度。抽穗扬花期温度是影响晚稻产量构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千粒重、每穗实粒数与抽穗后5 d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岳优9113抽穗杨花期最适温度为26.9℃,低温阈值和高温阈值分别为15.5℃和38.1℃。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夏盐池县群众留低茬与盛花期收割的弊端,开展紫花苜蓿机械化不同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留茬高度为3cm的发芽时间较齐地面刈割早4d、较7cm早2d,返青率平均高10.3和7.5个百分点,生长速度、根系状况等指标优于其他处理,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再生速度与增加产草量,其商品价值分别高于齐地面刈割11%和13.3%,3cm可作为当地苜蓿平茬选择的适宜高度;刈割期以盛花期产量最高,平均产量高于其他两个处理20.2%和15.3%,但其蛋白含量则低于其他两个处理6.1%和0.9%。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盐池县群众留低茬与盛花期收割的弊端,开展紫花苜蓿机械化不同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试验。结果表明,留茬高度3 cm处理苜蓿的发芽时间较留茬高度0、7 cm的发芽时间分别早4、2 d,返青率分别高10.3、7.5个百分点,生长速度、根系状况等指标也更优,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再生速度,增加产草量,因而3 cm可作为当地苜蓿平茬选择的适宜高度;以盛花期刈割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较现蕾期、初花期刈割处理分别高20.2%和15.3%,但其粗蛋白含量则较现蕾期、初花期刈割处理分别低6.1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影响白河烤烟生产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白河烟区烤烟生产相关的气象因子与当年烤烟单产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河烟区烤烟单产的气象因子中关联度最大的前三个依次为5月份5 cm平均最低地温(X13)、8月份平均最高气温(X8)和8月份≥10℃有效积温(X12),上述气象因子是影响当地烤烟单产的最关键因素;8月份平均降雨量的关联度最小,对烤烟单产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