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棉属A ,D ,G 3个染色体组合成的四元杂种 [(亚×比 )× (陆×夏 ) ]F1的植物形态性状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杂种F1变化最大的是花器 ,遗传了比克氏棉的红花基部有紫红大斑的性状 ;减数分裂染色体的构型为 2n =52 =35.62Ⅰ +6.13Ⅱ +0 .38Ⅲ+0 .12Ⅳ ,并且染色体在后期Ⅰ向两极分开的时候 ,出现了染色体“桥’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析了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2n=26,A2)×司笃克氏棉(G.stocksii Mast.in Hook..2n=26,E_1)、陆地棉(G.hirsutum L.,2n=52,(AD)1)×异常棉(G.anomalum Wawra.& Peyer.,2n;=26,B1)和陆地棉×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 Ulbr.,2n=26,Ds)3个种间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并观测了杂种F_1的花粉粒大小和生活力。结果表明,在种间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形成时期,常出现一些多分孢子和微核.杂种F_1的花粉生活力和发芽率都显著地低于双亲。3个种间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所表现的染色体构型各不相同,亚洲棉×司笃克氏棉F_1为12.40 Ⅰ+5.50 Ⅱ+0.45 Ⅲ+0.32 Ⅳ,陆地棉×异常棉F_1为25.59Ⅰ+5.81Ⅱ+0.2 Ⅲ+0.27Ⅳ,陆地棉×雷蒙德氏棉F_1为12.44Ⅰ+12.17Ⅱ+0.37Ⅲ+0.27Ⅳ。根据各杂交组合染色体配对的表现,讨论了这些棉种间的亲缘关系和棉花种间杂种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四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 (陆地棉×夏威夷棉 ) ]F1的形态性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F1变异最大的是花 ,遗传了比克氏棉的红花基部有紫红大斑的性状。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 ,大多染色体不能联会配对 ,而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 ,并且染色体在后期 向两极分开的时候 ,形成了染色体“桥”。末期 形成的 4分孢子数占 1 9.58%,其中 4个基本一样大的仅占 6.2 9%,因而形成的花粉粒大多没有生活力 ,这是四元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棉属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野生棉种中有许多优异的农艺性状和丰富的基因资源,将野生澳洲棉和黄褐棉的优良性状导入陆地棉,以期改良栽培种陆地棉。采用栽培种陆地棉和野生澳洲棉杂交获得杂种F1,然后对其进行染色体加倍,加倍后的异源六倍体再与野生黄褐棉杂交,产生陆地棉、澳洲棉和黄褐棉的三元杂种,并对三元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三元杂种F1的减数分裂异常,主要表现在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均等分离,在四分体形成时期,常出现一些多分体和微核。统计结果表明,末期Ⅱ形成的异常型孢子占绝大多数,而其正常的四分孢子数仅占8.4%,导致最后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这是三元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三元杂种不育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也为棉花新种质的创制提供了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 [(亚洲棉×比克氏棉 )× (陆地棉×黄褐棉 ) ]种间杂种的形态性状和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四元杂种F1的叶片性状主要受父本的影响 ,苞叶与萼片属中间类型 ,花部变异最大 ,既受父本的影响 ,也受母本的影响。四元杂种F1在减数分裂时 ,染色体配对极不正常 ,大多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 ,且分裂不同步 ,最终导致形成的四分孢子不正常或形成多分孢子 ,这是四元杂种F1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代及其亲本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的性状表现有双亲性状,如株型、花冠大小等.有中间性状,也有超亲性状。如花萼齿数。对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观察研究表明.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习:=均衡分配,从而产生出多分孢子与微核,形成败育花粉,最终导致杂种不育。  相似文献   

7.
对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及其亲本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的性状表现有双亲性状,如株型、花冠大小等,有中间性状,也有超亲性状,如花萼齿数.对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观察研究表明,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衡分配,从而产生出多分孢子与微核,形成败育花粉,最终导致杂种不育.  相似文献   

8.
对P .spicata、P .libanotica和它们的人工种间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和繁育特征进行了分析 ,杂种F1 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平均构型为 0 4 5Ⅰ +6 5 5Ⅱ (C -值 =0 86 ) ,表明这 2个种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 ,且亲缘关系较近。杂种F1 花粉育性小于 2 % ,不能正常结实 ,表明 2个亲本种间存在较强的生殖隔离 ,是独立的生物学物种  相似文献   

9.
亚洲棉与司笃克氏棉杂交,获得了125粒杂种种子,用0.05%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获得7株加倍的四倍体F_1植株。1984-198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中期Ⅰ染色体构型是20.53Ⅰ+2.45Ⅱ+0.19Ⅲ,二价体交叉频率为1.07;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向两级不均衡,产生各种类型的异常四分孢子,由此发育的花粉无生活力,用亚洲棉回交或自然授粉均未结铃。四倍体F_1减数分裂较正常,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1Ⅰ+25.9Ⅱ,二价体交叉频率为1.96,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走向两极较均衡,产生的花粉部分可育,授陆地棉花粉或自然授粉能结少数种子。  相似文献   

10.
以棉属(Gossypium)的四个栽培种的种间杂种F_1植株为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在中期Ⅰ,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出现一个四体环;(陆地棉×海岛棉)F_1通常联会成26个二价体。三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陆地棉]F_1,[(亚洲棉×草棉)F_1双二倍体×陆地棉)F_1和四元杂种[(陆地棉×海岛棉)F_1×(亚洲棉×草棉)F_1双二倍体]F_1分别出现11.7个、8.8个和8.4个单价体以及1.2个,5.6个和5.7个三价体。在后期Ⅰ,两个二元杂种F_1的染色体分离较规则,而三元和四元杂种F_1极不规则。在四分体形成时期,两个二元杂种F_1的异常四分体频率为18.3~20.2%,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高达71.2~74.7%。各杂种F_1及其亲本花粉萌发率测定表明:(亚洲棉×草棉)F_1花粉的萌发率为54.3%,表现半不育;(陆地棉×海岛棉)F_1为85.7%,与其双亲基本一致;而三元和四元杂种F_1的花粉萌发率极低,仅为7.1~12.4%,表现高度的不育。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结果表明,种间杂种与丰产品种杂交 F_1代的杂种优势与亲本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多数性状优势的自交衰退现象不明显。所研究的性状中,单株产量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率(25.23%);蛋白质含量也有一定中亲优势表现(3.07%)。但大部分性状不存在高亲优势,一般配合力可作为种间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参考指标。在研究的10个性状中,仅有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百粒重产对产量的决定系数远远高于前两者。因此,百粒重是种间杂种产量的第一决定因子,提高百粒重是选育产量突出品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杂交的实验,其结果表明,正反交共39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17.07%。正交种子发育正常,反交种子胚乳发育不完全或胚完全退化。八倍体小黑麦杂交组合的 F_1,F_2杂种生活力和育性均好于六倍体组合,八倍体杂交组合的 F_1 PMC 染色体基本构型为21Ⅱ+14Ⅰ;六倍体组合为14Ⅱ+2Ⅲ。F_2植株的染色体数变异广泛,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构型极其丰富,并出现了一些育性较高,饱满度较好的单株,其它农艺性状变异也很广泛。实验表明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的杂交对小黑麦的改良和小麦育种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合成亚比棉(A2G1)的双二倍体为母本,以[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AD)1×黄褐棉(AD)4]为父本.杂交后获得棉属A、D、G三染色体组的1个四元杂交种A2G1×[(AD)1×(AD)4],并对其F1植株形态特征、花粉粒生活力及色素腺体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其F1植株具有两亲本的一些形态特征,如叶片、花器等;也有超亲本性状出现如腺体、叶片6裂等。但该四元杂种花粉高度不育,目前正在进行染色体加倍技术及回交,以便克服四元杂交种不育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差异明显的6个高代自交系组配了7个杂交一代组合,观察杂交一代苦瓜的皮色、果形、瘤状、果长、果径等形态特征和主蔓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率等与双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正交或反交后,F1代苦瓜的皮色介于双亲之间或偏向于浅色,果形亦介于双亲之间;尖瘤与圆瘤的正反交,F1代苦瓜均出现尖瘤,表现为尖瘤显性遗传;杂交一代主蔓第一雌花节位多数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比双亲低。主蔓35节内雌花率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向低雌花率的趋势;长形果与短形果的正反交,F1代果实均出现长形果,表现为长形果显性遗传;果径和果肉的正反交,F1代果径和果肉几乎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各国棉花育种工作都在开展野生二倍体棉种的利用问题。试验用二倍体亚洲棉G。arboreum 2n(2x)=26,染色体组A_2,与野生比克氏棉G. bickii, 2n(2x)=26,染色体组G杂交,获得异源二倍体杂种。因二者亲缘关系最远,杂种高度不育。对A_2×GF_1PMC减数分裂观察,M_2染色体大都不配对,二价体变幅1—6对,并出现三价体,染色体构型为1.64Ⅰ+4.0Ⅱ+0.4Ⅲ。平均交叉频率为1.07个。由于四分体发育不正常,形成畸形败育花粉,导致杂种F_1高度不育。对A_2×G F_1进行染色体加倍,合成异源四倍体,观察F_2PM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为52条。MI,大都配对,交叉频率为1.83,大多数为环状二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75Ⅰ+24.5Ⅱ+0.25Ⅲ。其中完全配对成26个二价体的细胞数占30%。后期Ⅰ,染色体平均分配,两级各有26条,形成正常的四分体,花粉生活力达89%杂种植株育性恢复,每株结铃平均为33个,每铃种子平均9.1粒,为人工合成异源四倍体新种质  相似文献   

16.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以爆裂玉米杂交组合吉爆902的P1、F1、P2、B1:2、B2:2和F2:3,6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对雄穗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爆裂玉米雄穗长度由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雄穗分枝数由多基因控制遗传。B1:2、B2:2、F2:3三个家系世代雄穗长度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4.01%、58.88%、58.62%,雄穗分枝数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6.82%、85.28%、84.82%。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杂交组合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陆地棉材料作母本,6个不同类型的非抗虫棉材料作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杂交组合F1代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棉花5个品质性状中除伸长率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杂种优势;5个品质性状母本间、父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多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母本中以D17、中4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好;父本中以百农527、HN68一般配合力效应最好,F1表现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及总配合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