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满文 《植物保护》1965,3(4):131-131
广东兴宁县大面积使用敌百虫液浸秧治螟效果很好。县植保站1964年用85%敌百虫,稀释1,000倍、1,500倍、2,000倍液,进行对比试验:(1)浸秧后秧苗即移植,杀虫率达93.26—97.99%;(2)浸秧后秧苗堆放4小时后移植,杀虫率达95.83—100%;(3)浸秧后秧苗堆放12小时后移植,杀虫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LZB10型流量计计量溴甲烷,读数为40L/h时,每分钟理论值(下称测量值)为828.09g,以磅秤秤量值作校正。不同高度的集装箱,随着层数的增加,秤量值略有递减,其误差率一层集装箱为 2.25%,二层为 0.07%,三层为-0.91%。钢瓶不同存药量对流量计的计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箱内药剂浓度:40英尺集装箱内施药后的前6小时均比施药时的浓度高,24小时后,则比施药时的浓度低3—4g/m~2,均能达到有效杀虫浓度。通气孔不糊封与糊封,施药后3小时的浓度前者比后者低4.59g/m~3,施药后6小时低4.10g/m~3,施药后24小时低2.71g/m~3。对环境的影响,气温30℃—35℃、无风或微风情况下,大批量熏蒸后,在箱体3M以外至20M范围内,测毒仪未测出毒气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喷洒药械N-3型无人直升机(N-3 UAV)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飞机不同作业高度和不同喷洒浓度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后期,飞机每公顷喷洒48%毒死蜱·锐劲特EC 432 g(有效成分,下同),施药后3、5、10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96.93%、92.21%、88.12%,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63.29%、54.00%、58.33%,均优于传统担架式喷雾机喷洒防治效果.在水稻孕穗期,无人机在3m和5m的作业高度下,每公顷喷洒25%吡蚜酮SC 75 g,施药后1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与每公顷喷洒60 g和52.5 g时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每公顷施用40%二嗪·辛硫磷EC 480 g和384 g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后10d,3m作业高度下的杀虫效果均达90.90%,优于5m和7m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1985—1987年对苏芸金杆菌防治印度谷螟的效果进行研究,用JMEM-1200W型透射电于显微镜观察,幼虫食入菌剂后1至2小时,中肠出现细胞松离,肠壁和底膜崩溃,肠内物质散入肠腔,16至24小时后,幼虫陆续变暗褐色而死亡。实验室内用菌悬液对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浓度为2.266×108个活芽孢子/毫升时,死亡率在32小时内达98.24%,随着处理浓度降底,幼虫死亡率下降。以粉剂在储粮表面层10—15厘米深处理杀虫效果最佳,持效期长,仓库条件下5个月后,平均每粒花生上仍有活芽孢3.13×103个。温度是影响该菌剂杀虫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湿度与之无关,温湿度之间也无互作。实验室内菌种转移接种16代以后杀虫毒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丁醚脲等药剂防治小菜蛾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施药后7d,参试药剂防效都在80%以上,3种药剂的杀虫效果及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毒性低、无药害,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1984—1986年作者等进行水果熏蒸处理苹果蠹蛾研究,得出溴甲浣、二硫化碳处理苹果(2个品种),梨(6个品种)的熏蒸安全范围及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杀虫效果。溴甲烷在15—18℃100%杀虫效果的CT值(浓度×时间)为90;22—24℃为60—70;28—30℃为50。二硫化碳在15—18℃为600;22—23℃为520;28—30℃为300。处理苹果、梨的残留量的分析研究得出,用40克/米~3溴甲烷处理4小时,80克/米~3二硫化碳处理6小时,散气12小时,只在皮层发现溴甲烷残留0.07—0.09ppm,二硫化碳0.15—0.16ppm。果肉内均未检出这两种熏蒸剂的存在。在熏蒸处理安全范围内处理的水果,其味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施永新 《植物保护》1985,11(6):48-48
我区多年来一直沿用六六六毒沙防治玉米螟,效果甚差,经试验,用50%甲胺磷乳油10000倍稀释液,每株灌10—20ml,杀虫效果达100%,同样稀释倍数的2.5%溴氰菊酯和20%杀灭菊酯防效分别为94%和90%。 1983年在栖霞县藏家庄镇和中桥乡,用50%甲胺磷乳油8000倍稀释液进行20000亩防治试验示范,对玉米螟防效比六六六毒沙提高45%。 甲胺磷是高毒农药,但稀释8000—10000倍后就比较安全了。施药时,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顺行前进,遇到玉米螟为害的花叶株,  相似文献   

8.
“HD-1”杀虫菌系苏云金杆菌的一个变种,原产美国。1979年下半年我所用扬州地区农科所生化厂中试产品对菜青虫进行了防治试验,效果好,无公害、不伤菌,成本少。 据我所1979年8月田间试验,测知“HD-1”杀虫菌防治菜青虫效果为78.9%,比晶体敌百虫、40%乐果乳剂和50%马拉硫磷乳剂24-48小时分别高6.212.5%、50-70%和30.9-35.2%,72小时后防效高出17.1%、87%、和44.4%。1980年5月田间对比试验表明:“HD-1”杀虫菌防治菜青虫的效果,36小时  相似文献   

9.
三环唑浸秧防治稻叶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三环唑(tricyclazole)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浸湿秧苗半分钟左右取出,堆置半小时后移栽,药后33—55天防效达85%以上,本田不再施药即可有效地控制本田叶瘟。较常规喷雾更有效地发挥了三环唑内吸性强、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的特点,减少本田施药1—2次,省工省药且方法简便易行。通过四川大面积示范推广,效益非常显著,为稻瘟病综合防治提供了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23种农药在常用剂量下,为伪钝绥螨耐药性的测试结果。其中测试的13种杀虫(螨)剂中,济阳霉素和三氯杀螨醇的毒性最低,施药后48小时分别杀死伪钝绥螨11.1%和40.0%;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达70~81%;哒螨酮、久效磷、氧乐氰菊、敌敌畏达91~98%;氧化乐果、灭虫素、丰收菊酯、溴氰菊酯、灭扫利等5种农药毒性最高,24小时杀死全部伪纯绥螨测试的10种杀菌剂中,朴海因、代森锰锌、多氧霉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一株拟青霉代谢产物杀虫和生理活性的测定结果。室内试验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对棉蚜、山植叶螨和菜青虫都有杀虫活性,以对棉蚜的杀虫效果最好,72小时棉蚜死亡率可达88.4%。田间喷雾处理48小时后,棉蚜死亡率可达86.4%。该菌株的代谢产物还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用小麦芽鞘切段伸长试法和黄瓜子叶扩张试法的测定表明,该代谢产物具有类似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室内实验选用50%虫螨磷(法国进口)和70%防虫磷(国产),容器用33×23cm的白布口袋224个每袋装1Kg小麦,共用小麦224Kg,小麦含水13%。试虫谷象14400头、赤拟谷盗7200头、短角褐皮蠹幼虫3600头。两种药剂分别以8、4、1、0.1 ppm四种浓度处理72小时和96小时结果是8 ppm、4 ppm和1个ppm的虫螨磷杀虫效果都很好;1ppm的防虫磷效果不理想,0.1 ppm的防虫磷几乎没有杀虫效果。处理72小时和处理96  相似文献   

13.
一试验材料、方法: (一) 供试药剂及施药方法: 1.供试药剂;35%稳杀得(SL—236)乳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提供; 比较药剂:43%拉索乳剂(美国产) 2.施药时期、方法:稳杀得于播后的7月10日(播后18天)喷雾,作茎叶处理喷药时主要杂草叶龄在3—4叶期,比较药剂拉索系在播后苗前的6月22日喷雾、封闭土层。施药系采用人  相似文献   

14.
对氨基苯磺酸是目前防锈药剂中较好的一种,但受溶解度限制,影响施药技术。为此,我们于1964年在山东郯城工作时试用粉剂施药进行对比,初步看出对氨基苯磺酸粉剂有一定的效果,撒粉工效快。试验小区面积0.36亩,喷撒液剂,每区一人一械(压缩式喷雾器)需时2—2.5小时,还不算担水配药的用工。同样面积撒粉剂只需4—5分钟即可喷完。如按一人一械工作8小时种,喷雾只能完成1.2—1.5亩;喷粉可达到35—43亩,提高工效30倍。 试验设计,有以下几个处理: 1.对氨基苯磺酸液剂。浓度0.8%,每亩喷药  相似文献   

15.
“7216”杀虫菌系湖北天门县微生物实验站从自然死亡的红铃虫虫体中分离获得;大芽孢,棱状晶体,血清型H3a3b,为苏云金杆菌中的一个新的变种,该菌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防治效果相当于常用化学农药—对硫磷、滴滴涕;优于青虫菌和其它杀虫菌。 本试验属于验证“7216”对棉铃虫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用接虫法,重复三次,于药后不同时间分别调查虫口下降率和计算防治效果。 1.“7216”(1亿/m1)对棉铃虫的初孵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32小时虫口下降率为94.7%,防治效果71.7%;其效果明显优于青虫菌  相似文献   

16.
菜田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及菜蛾绒茧蜂的选择毒杀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室内测定了9种菜田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及其主要天敌菜蛾绒茧蜂成虫和茧的毒性。结果表明,应用厂家推荐田间防治小菜蛾的使用浓度,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锐劲特、Bt、虫螨光可达100%,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宝路和抑太保可达95%以上,杀虫双达80%,而氰戊菊酯和万灵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较差,供试幼虫最终化蛹率分别达70.0%和78.3%。让菜蛾绒茧蜂成虫接触厂家推荐浓度的药膜,接触杀虫双2小时后的死亡率即达80%以上;12小时后,接触锐劲特的死亡率即达100%;24小时后,接触万灵和杀虫双的累计死亡率达90%以上,接触宝路和氰戊菊酯的约50%,而接触抑太保、Bt、虫螨光和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的累计死亡率均在20%以下,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在菜蛾绒茧蜂等天敌较为丰富的季节,虫螨光、Bt、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宝路和抑太保应属防治小菜蛾优先选用的杀虫剂,锐劲特则主要应在小菜蛾大发生、而天敌又很少时应用。  相似文献   

17.
嘧菌酯对扁豆纹枯病的物理作用方式及其生物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菌灵和福美双为对照药剂,测定了嘧菌酯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活性,并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嘧菌酯对该病原菌引起的扁豆纹枯病的物理作用方式及其生物动力学特性。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72 4、1.134 4和1.202 6 μg/mL。施药后立即接种, 250 μg /mL嘧菌酯、500 μg /mL多菌灵和1 000 μg /mL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5.61%、99.88%和81.45%;施药3 d后再接种,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2.27%、100%和46.96%;接种36 h后再施药,3种药剂对扁豆纹枯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0.40%、95.75%和61.94%。表明嘧菌酯对扁豆纹枯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持效性和治疗作用。在叶片基部施药后在顶部接种,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1%、42.09%和7.24%;在叶片背面施药后在正面接种,3种药剂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7.30%、37.00%和16.15%。表明嘧菌酯在扁豆叶片中具有很好的木质部输导和跨层转移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在储粮容量7000t的高大平房仓空仓内,设置一个高7.50 m、直径300mm的熏蒸室,分别在7.50m、5.61m、3.74m、1.87m和0.1m的高度放置试虫,先后从0.10m、3.74m和7.50m的高度施药,测定了甲酸乙酯对处于不同高度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成虫的杀虫效果。结果为:在0.10m高度施药,甲酸乙酯对于靠近施药点的试虫可完全致死,而在1.87m及其以上高度处的害虫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施药点的死亡率。在高度3.74m处施药,施药点及其以下两种害虫的死亡率均显著大于施药点以上的害虫死亡率,3.74m及其以下的谷蠹均完全死亡,赤拟谷盗的死亡率则出现了0.1m处100%,1.87m和3.74m处则分别只有96.7%和81%。经7.50m高度施药,0.10m高度处的害虫死亡率达100%,且害虫死亡率出现自下而上递减的结果。本实验表明,作为熏蒸剂的甲酸乙酯在空间被施用后,静态条件下向上扩散且有效杀虫的高度小于2m;在高空施药后主要扩散趋势为向下运动(下沉),对施药点以下的害虫效果较好,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国产高孢子含量Bt(1.6×10~4IU)可湿性粉剂对挑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室内和田间药效,及其与低浓度化学农药混用的试验结果。室内实验表明,在苹果上分别喷洒高含量Bt可湿粉1000和2000倍液后接虫,第3天幼虫蛀果率均为零;喷洒2.5%溴氰菊酯(3个供试浓度)的结果与之相同,亦无1头幼虫蛀入果内。但是,高含量Bt可湿粉2000倍液在田间的残效期较短,施药后第3和第6天在苹果上接虫,死亡率分别为45.5%和54.6%。本试验观察到,高含量Bt可湿粉2000倍与2.5%溴氰菊酯6×10~4倍液混配后,明显延长了田间残效期,施药后第3和第6天接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4.4%和73.2%,其杀虫效果相当于生产上常用的50%对硫磷1500倍液。  相似文献   

20.
TDN混剂就是由6%三氯杀螨砜加6%三氯杀螨醇混合制成的可湿性粉剂,应用时兑水稀释成300倍液,即400ppm。这种混剂对华北和东北地区苹果上的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效果很好。速效在90%左右;施药后15—30天效果稳定,残效高达97%以上,能控制苹果螨类危害。在福建、四川、浙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