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海洋桡足类因其分布广,数量多,营养价值高而成为各种海产鱼类、虾类,尤其是幼体的重要饵料,它在海洋食物网中是单胞藻类和多种鱼类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桥梁,它的大量培养与应用是鱼虾人工育苗成功的关键之一。投喂桡足类可以弥补卤虫在营养上的重要缺陷(缺乏海产鱼类必需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产资源丰富 ,仅鱼类就有 2 5 0 0多种 ,占世界鱼类总数十分之一 ,其中海洋鱼类 1 70 0余种 ,淡水鱼类 80 0多种 ;还有虾类、蟹类、贝类、藻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其中最受青睐的要算被人们公认的生猛海 (河 )鲜。它们的消费“盛况空前”、市场火爆。在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 ,捕捞强度不断增加 ,加上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工程开发等原因 ,其资源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有的已经难觅踪影 ,有的濒临绝灭 ,而这些种类是水产资源中最宝贵的财富。1 我国生锰海 (河 )鲜种类我国生锰海 (河 )鲜种类甚多 ,首先是我国四大特产名鱼 :北部湾…  相似文献   

3.
<正> 70年代后期,因多种经济鱼类数量锐减,作为多种鱼类的饵料——底栖虾类数量相应增加,形成了新的近海捕捞资源.当前,小型底栖虾类产品已稳定供应上海市场,充实市民的"菜篮子".部分加工虾品已能外销  相似文献   

4.
海水养殖是海洋渔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海水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种类主要包括贝类、虾类、蟹类和鱼类。贝类主要为牡蛎、贻贝、扇贝、泥蚶、蛤、缢蛏、鲍、珍珠贝类等;虾类主要为对虾、罗氏沼虾、日本龙虾等;鱼类主要为鲻鱼、梭鱼、罗非鱼、鲷鱼和石斑鱼等。海水水生动物是指终生生活在海水里的水生动物。我国的海水水生动物养殖产量居世界之首。据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记载,2006年我国海洋渔业的总产值为453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4.6%。其中海水水产品的总产量达3715万t,而海水养殖产量为2309万t。2007年上半年海洋渔业创造…  相似文献   

5.
陈松涛 《海洋渔业》1984,6(1):15-17
<正> 我国两面临海,东连太平洋,毗邻印度洋,海洋面积103.3万平方海里,渔场面积81.8万平方海里,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棚43.1万平方海里。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余公里,蜿延曲折,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渔港。海洋鱼类1,500多种,其中主要的经济鱼类有  相似文献   

6.
斯里兰卡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是印度半岛南面的一个岛国,三面临印度洋,北靠马纳尔湾和隔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大陆架面积约27,800平方公里。海岸线约1,200公里。人口1,252万,渔工65,000人。海洋渔业斯里兰卡东北部有许多海湾,印度洋的中上层鱼类每年常到这一带沿海进行产卵和索饵洄游,并有大量蟹、虾类经常随海流而来,所以资源颇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海洋鱼类种类估计在840种以上,其中有500种以上为经济鱼类。鲱科鱼类数量比较大,约有40多种鲱、沙丁鱼、黍鲱和鳀鱼。另外,还  相似文献   

7.
正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海洋水生生物资源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业部不断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建立了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实行了"史上最严的伏季休渔制度"。其中,增殖放流作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渔业种群资源恢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增加渔业效益和渔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据2017年水生生物资源报告显示,广东2017年共计放流海洋经济鱼类虾类合计22567万尾,淡水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8.
魏臻邦 《海洋渔业》1982,(6):275-276
<正> 青岛水族馆饲养有多种海洋鱼类、无脊椎动物、爬虫类和海兽。可以看到各种海洋动物的形态和生活特点,也是海洋生物者较为理想的试验场所。现将整理饲养海洋鱼类的几点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建海域鲨鱼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前海洋捕捞由于近内海主要捕捞品种利用过度,资源明显衰退,单位产量和效益不断下降,一些传统鱼类甚至已形不成渔讯。为了寻求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水产部门提出:“要因地制宜,拓宽途径,调整作业。支持开发生产,支持开辟新渔场和新的生产领域、新品种的利用。在头足类、虾类、中上层鱼类和小宗经济鱼类上做文章”。在此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0.
吴常文 《海洋渔业》1986,8(4):147-151
<正> 舟山渔场不仅是相对的密集成群的带鱼、大黄鱼、墨鱼(乌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及其幼鱼的索饵育肥场,同时也是相对的不密集成群而稀疏散见的鲳鱼、鳓鱼、马鲛鱼、鳗鱼等常见经济鱼类,以及鲐鲹、竹荚鱼、舵鲣等中上层鱼类洄游经过的季节性渔场,也是各种小型经济鱼、虾类等繁殖、栖息、生长、聚集的优越场所,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闽东渔场张网渔业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网渔业是闽东渔区的传统作业,在闽东渔场海洋捕捞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能源、生产成本低、效益较好等优点。其作业类型种类繁多,主要有双桩(锚)有翼单囊张网、单桩(锚)框架张网、双桩框架张网、墙张张纲张网等,其中以双桩(锚)有翼单囊张网数量较多。其主捕对象主要为沿岸近海渔场的小型经济鱼、虾类,如七星鱼、带鱼、中国毛虾、细螯虾、小公鱼、龙头鱼、麦氏犀鳕、赤鼻棱 、中华管鞭虾等。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作为经济鱼类饵料的小型鱼类、虾类等资源得以生息…  相似文献   

12.
最近,海南省副省长陈苏厚在全省水产工作会议上指出,海南省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富有经济鱼类1000种,虾类40多种,贝类700多种、海参18种,藻类162种,海洋滩涂可养面积达72.6万亩。在连续11年增产增收的基础上,1991年全省水产品总量19.8万吨,比1990年增长18%,比建省前的1987年增长77%。但是与先进省、地区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与海洋大省、水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域辽阔,渤、黄、东、南四个海区,面积共470万平方公里.仅鱼类就有1,5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还有可以用来养殖鱼虾贝类的滩涂面积约2,000万亩.发展海洋渔业,对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发展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近海,是海洋鱼虾赖以繁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鱼类学会统计,全世界产海水、淡水鱼类共有21585种(包括圆口类),占现存脊椎动物的48.1%,其中淡水鱼有8100种。我国鱼类资源丰富,分布广,产各种鱼类有2800种,其中海洋鱼类占2/3以上,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近海过渡捕捞,使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出现了严重衰退,而作为鱼类饵料的虾类资源却得到了充分的繁殖和生长,这是因为虾类具有成熟周期短,繁殖力强,世代更新快,生长迅速等特点。为了充分利用虾类资源,减轻对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强度,普陀县大力发展机帆船拖虾网作业,  相似文献   

16.
1我国海洋渔业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海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109t,天然气  相似文献   

17.
虾类是海洋水产资源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之一,世界各国对开发利用虾类资源都很重视,六十年代世界虾渔获量约60万吨,进入七十年代后,虾的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目前在世界水产品市场上,虾仍属旺销货,因此,各国都在继续努力增加产量,以满足消费和出口。我国近海的经济虾类资源相当丰富,除黄、渤海的对虾资源已经开发外,其它虾类资源除群众渔业略有生产外,机轮渔业基本上都未利用。但是,我国台湾省、香港、日本和南朝鲜都在利用太平洋西岸的虾资源。目前,我国海洋水产资源呈衰退现象,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新资源、新品种已成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欧洲水产养殖产量为130万吨,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12%,其中贝类占46%,鱼类占54%。养殖鱼类的产量中,东欧占3/4,主要养鲤鱼。西欧的主要养殖鱼类是虹鳟。目前欧洲正在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洋贝类养殖。在海水鱼虾类养殖中,苗种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在未来的五年中,鲆鲽、贝类、牡枥、鲤鱼、  相似文献   

19.
张萍 《齐鲁渔业》2012,(4):26-27
浮游生物是一个重要生态群落,数量大,分布广,种类组成十分复杂,既包括浮游植物,又包括浮游动物。研究这两类浮游生物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变动和种类组成变化(季节分布、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是海洋综合调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它对阐明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等现象的变化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包括上、中层鱼类和幼鱼)的饵料基础,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它的产量和分布可直接影响虾类、贝类和鱼类等水产动物的繁殖和洄游,从而影响渔业产量。  相似文献   

2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海洋捕捞的产量大致每年按10%以上的增长率增加,1993年已经超过760万 t,其中外海和远洋渔业的产量为数不多,看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仍将以近海渔业为主体。近海渔业资源特别是主要经济底层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渔获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动的总趋势是:个体较大、经济价值和营养层次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