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青浦区糯玉米生产上氮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糯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种植糯玉米较适宜的纯氮施用量是8.25kg/667m2。  相似文献   

2.
通过糯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新型腐殖酸氮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腐殖酸缓释氮肥可显著增加糯玉米鲜穗产量、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其糯玉米鲜穗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增加了14.98%,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加了27.91和0.31 g/株,氮肥利用率较普通尿素处理提升了41.49%。腐殖酸缓释氮肥处理0~20 cm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20~40、40~60 cm土壤全氮含量低于普通尿素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而且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根系区域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类似,均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的总占比在60%以上。可见,在供试条件下,一次性施用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具有增产、促进氮素吸收和提高氮素利用率等效果,但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肥料试验,研究鲜食糯玉米氮肥适宜用量,对鲜食糯玉米产量、产量构成性状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肥能更好地促进鲜食糯玉米生长,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鲜食糯玉米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了不同氮肥追施量对糯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以期确定其适宜追氮量。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追施量为纯氮20~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肥料试验,研究鲜食糯玉米氮肥适宜用量。通过施肥对比,对鲜食糯玉米产量、产量构成性状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肥能更好地促进鲜食糯玉米生长,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探讨缓控释肥对糯玉米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缓控释肥在糯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2019年在成都市新都区,以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试材,以不施氮肥为空白对照、常规施肥为肥效对照,研究了缓控释肥对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施氮量减少14.37%,鲜苞产量提高12.32%,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增加,鲜苞和秸秆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鲜苞吸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提高26.40%,采收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25.37%。缓控释肥较常规施肥虽然减少了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次数,但能够显著增加行粒数,改善穗部性状,明显提高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适宜在成都平原糯玉米种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施氮水平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勇  冯颖竹  陈惠阳  兰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52-4053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可明显改善糯玉米的经济性状,并且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但施氮超过420kg/hm2时,鲜食糯玉米的产量及品质明显下降。以产量和品质作为衡量指标,鲜食糯玉米以施用纯氮36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在西双版纳糯玉米生产上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对糯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10(N2P2K3)产量最高,最佳施肥产出比为处理9(N2P2K1),影响糯玉米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泰兴市高沙土地区鲜食糯玉米生产中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与群体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鲜食糯玉米前、中、后时期的氮肥分配比例(简称氮比)以45%:45%:10%较好,此运筹方式有利于提高鲜果穗产量和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糯玉米又称蜡质型玉米、黏玉米,起源于中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佳木斯地区种植较为广泛。因此,针对佳木斯地区土壤肥力状况,推广糯玉米科学施肥的方法,不仅可以改善糯玉米品质、提高产量,还能节本增效。1糯玉米的需肥量糯玉米的需肥量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在一般情况下,糯玉米全生育期内对氮肥需求量最多,其次是钾肥,磷肥最少。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糯玉米可施有机肥料30~45t、尿素300~450kg、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糯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双版纳糯玉米生产上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对糯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10(N2P2K3)产量最高,最佳施肥产出比为处理8(N2P2K0),影响糯玉米产量的因素首先是氮肥,其次是磷肥,第三是钾肥。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处理对糯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布置了糯玉米肥料效应试验,研究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糯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确定当地糯玉米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采用"3414"部分实施设计,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处理3(N1P2K2)纯收入为19594元/hm2,是所有处理组合中最高的,为最佳施肥组合。不同施肥处理对糯玉米籽粒中的养分含量影响不大,但对糯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含量影响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和磷肥的推荐用量应保持在中等水平,而钾肥的增产作用不明显。该地区糯玉米生产的氮、磷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20kg N/hm2和90kg K2O/hm2。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及其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增加产量,过量施氮不仅没有增产、甚至造成减产,氮肥利用率降低,糯玉米的氮肥效应方程,Y=879.26+28.50X-1.66X2。施氮量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当施氮(N)量达到18kg/667m2水平时,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远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增加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同时,因降雨或灌溉的作用而向下层土壤移动,造成硝态氮的淋失,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申白甜糯1号、苏玉糯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3种施氮水平对其生育期、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生育期都没有差异;667 m2施氮10、15 kg处理2个品种秃尖长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2个品种2个施氮处理鲜穗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品尝品质总评分也比不施氮处理高。适当减少氮肥投入对糯玉米产量及品质没有影响,关键是找到氮肥对农艺性状、产量减少影响的临界值,从而避免过量氮素投入导致的资源浪费,实现稳产,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施肥措施对春播糯玉米的物质形成累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春播糯玉米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其物质形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从拔节初期开始物质形成累积一直保持相当高的速率,其中在拔节开始至抽雄,吐丝开始至成熟收获期间形成两个高峰。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素供应是施肥措施中对提高糯玉米物质形成累积和获取高产的主导因素,施磷钾肥也可获不同程度增产效果。回归分析表明,春播糯玉米氮磷钾适宜用量分别为:氮336.4 kg/hm2,磷(P2O5)71.8 kg/hm2和钾(K2O)152.7 kg/hm2。此外,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糯玉米的单苞鲜重和籽粒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施氮肥方式对中糯1号鲜食期营养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以基肥和拔节期作追肥(1:1)的施入方式有利于可溶性糖和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积累;氮肥以基肥和抽雄期追肥(比例为1:1)方式施入有利于蔗糖的积累;氮肥以基肥、拔节期追肥、抽雄期追肥(4:3:3)的方式施用,使玉米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百分含量提高。表明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中前期重施氮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糯玉米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油菜-秋延鲜食糯玉米"、"蚕豆/春季鲜食糯玉米-秋延鲜食糯玉米"、"春季鲜食糯玉米-秋延鲜食糯玉米",三种不同茬口为试验研究对象,探素各茬口单位面积的最大收益。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最大收益的茬口安排为:蚕豆/春季鲜食糯玉米-秋延鲜食糯玉米。  相似文献   

18.
贵州糯玉米地方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糯玉米种质扩增改良提供依据,利用15对糯玉米核心引物,采用SSR标记技术,对贵州糯玉米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对核心引物在36份糯玉米材料中共检测出20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13.66个,每个位点的SSR多态信息量(PIC)平均为0.87;36个糯玉米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4±0.072,变异系数为11.30%;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36份糯玉米材料共划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9.
可溶性糖是糯玉米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决定了鲜食糯玉米的甜度,并且影响了糯玉米鲜果穗食味品质的优劣。本文以适时采收的糯玉米鲜穗为试验材料,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有苞叶和无苞叶糯玉米鲜果穗在常温/低温处理条件下、不同贮藏时间段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为糯玉米鲜果穗的贮藏保鲜及适时加工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糯玉米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魁杰 《北京农业》2008,(14):11-12
<正>糯玉米又称黏玉米,最早是在中国发现的,由于糯玉米的干籽粒切口似蜡质而得名。糯玉米胚乳中的淀粉近100%为支链淀粉,糯玉米淀粉比普通玉米淀粉易于消化,鲜嫩糯玉米所具有的独特风味则更为人们所青睐。因此近年来,糯玉米食品产业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