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林恢复技术及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透光方式(未透光、半透光和全透光)对群落组成结构和径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即随着透光强度的增加,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值依次为49.3%、75.8%和100.0%)呈现出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而阔叶树种则逐渐下降;未透光林分以中、小径材占优势(94.8%),半透光林分以中径材占优势(88.9%),而全透光林分则以大、中径材占优势(100%)。立地条件(坡位)对群落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即沿着自下而上的坡面环境梯度,半透光林分中红松的重要值在中上部坡位呈现增加趋势(61.5%、74.5%和75.8%),阔叶树种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半透光林分大径材比例呈下降趋势;全透光林分的中径材质量有所下降。半透光林分与全透光林分均呈现出更新层和演替层数量较多,主林层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且均呈现出进展演替趋势——红松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群落结构、多度分布及建群种生长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坡的林分均处于向上发展阶段,但下坡所受外界干扰较多,而使乔木层的林分密度比上坡林分小.与上坡林分相比,下坡林分开物种更为丰富,乔木层的个体发育较好.对于建群种杉木、马尾松,上下坡林分的个数相差悬殊,下坡林分的林下更新不良,因此,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应采取适当的抚育和保护措施,控制林分密度,合理配置林分层次结构及树种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六年生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杉木(3):火力楠(1)混交林为代表,并以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林分群落的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蓄积量均比杉木和火力楠纯林高,其中以杉木(3),火力楠(1)林分蓄积量最高,(2)混交林中林木的单株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纯林高,长势比纯林好;(3)混交林林分总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杉木纯林高,特别是干材净生产量比杉木纯林高1.16T/ha.a,这对经营用材林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观测及临时调查资料,分析了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结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经过20多年生长,已初步形成以红松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群落垂直层次明显,径级结构合理。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都好于红松纯林,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向多元化发展。人工诱导措施是天然次生林恢复针阔混交林的重要途径,通过种间关系的调整及抚育间伐技术等人工调控技术诱导的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宝川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38-139,88
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三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3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993—2021年西双版纳原始热带雨林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变化规律,为热带雨林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为了解原始热带雨林的自然演变情况,对5块共1.25 hm2的望天树群落(Parashorea chinensis)样地开展了近30年的监测,从乔木层树种数量、树种多样性指数、个体数量、径级结构以及主要树种和偶见种等的变化分析群落演变。【结果】① 1993年初测时5块样地记录乔木层树种183种,隶属于48科116属,到2021年乔木层树种减少到177种,隶属于43科112属,其间有28个种退出乔木层,22个种新进入乔木层,退出及新进入的乔木多为偶见种;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小幅下降,年均减少率分别为0.12%和0.08%。② 28年来,5块样地乔木树种个体由1 963株减少到1 779株,累计死亡699株,年均死亡率1.27%;累计进界515株,年均进界率0.94%。死亡乔木集中于小径级(5 cm≤胸径(DBH)<15 cm)个体,计485株,占总死亡株数的69.38%;大径级(DBH≥45 cm)个体死亡最少,计16株,占2.29%。初测时5块样地中有21个主要树种,计1 189株;2021年减少至18个主要树种,计1 155株,其间进界324株,死亡353株,年均进界率及年均死亡率分别为0.94%和1.03%;望天树及假海桐等5个主要树种的种群数量在增加,毒鼠子和钝叶桂等15个主要树种的种群数量在减少,金钩花和阔叶蒲桃的种群数量保持不变。③ 群落的径级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均以小径级的个体数量最多,随着胸径的增大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呈倒“J”型分布。主要树种个体数量波动随径级增大在减小,而偶见种各径级个体数量波动均较大,且无论在哪个径级,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都比偶见种径级结构变化小。【结论】虽然望天树群落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变化,但波动不明显,群落外貌特征基本保持不变,整体发展较为稳定,群落接近顶极群落状态。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群落中立木密集程度均匀,处于同一年龄层。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并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倾向。群落结构较为单一,木本植物占优势,乔木层优势种群杉木作用明显,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森林环境;乔木更新层中杉木的幼苗、幼树较多,天然更新良好。若不采取任何抚育措施,该群落将暂时保持相对稳定的针叶林结构,但最终将演替为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  相似文献   

9.
老杉木人工林与松阔混交林群落区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 360 0 m2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取代松阔混交林后群落区系特征的变化 ,结果表明 :老龄杉木群落蕨类植物种类数量显著大于松阔混交林 ,而双子叶植物种类数量小于松阔混交林 ;坡位梯度不同带来的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梯度的变化对植物区系组成的影响较大 ;坡位低、环境湿度大 ,则热带分布属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老杉木人工林与松阔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 360 0 m2 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取代松阔混交林后群落 α和 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老龄杉木林群落科、群落物种、乔木层次和层片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小于松阔混交林 ,而草本层和藤本层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大于松阔混交林 ;灌木层次和层片物种α多样性指数大小为 :老龄杉木 (山坡 ) >松阔混交林 >老龄 (山洼 ) ;坡位梯度不同带来的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梯度的变化对群落 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大 ,群落间坡位梯度相差越大 ,则群落间 β多样性指数也越大 ,而群落间相似性越小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利用For Stat(统计之林)软件进行Weibull函数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湖南省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材积结构服从Weibull函数分布,并采用数量化方法 I建立了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为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用车集材对马杉混交林迹地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定量分析农用车集材对马杉混交人工林迹地(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材后除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指标增大外,林地土壤其余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cm)大;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森林类型遥感识别人工自组织神经树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森林类型遥感目视识别的70个样本,训练人工自组织神经树模型,然后对10个“未知”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识别、容错能力较强,综合了遥感图像专家目视判读与计算机自动识别的优点,使判读过程更加精确和简练,而且省工、省时、省经费。开拓了遥感识别地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冰雪灾害对粤北杉木林凋落物层储量及其养分动态的影响,2008—2011年于冰雪灾害后的杉木人工林内建立样方,测定样方内N、P、K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冰雪灾害后1~4a衫木林凋落物层的储量分别为1597、996、1120和1243t/hm2,表现为先降后升,凋落物层N含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P含量为升—降—升,K含量急剧下降后又波动;冰雪灾害后1~4a的凋落物层N累积量分别为10780、9138、9967和13684kg/hm2,P累积量分别为783、605、621和774kg/hm2,均为先降后升,K储量分别为6995、906、1481和1423kg/hm2,呈现为显著下降后波动;凋落物层的养分含量和累积量为N>K>P。冰雪灾害后1 a输入了大量的林冠残体到杉木林地,增加了土壤肥力,加快了养分循环速度。  相似文献   

15.
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3-18975
[目的]探索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方法]以地径粗度为0.5-10.0 cm的杉木幼树或伐桩萌条作砧木,用杉木成龄优树中上部枝条作接穗,于春季和夏季进行嫁接,辅以其他措施进行复壮,获得年幼化的萌条。[结果]春季共嫁接316株,成活163株,成活率51%,其中有11株直立生长、叶轮生、分枝稀疏,当年达到复壮目的,株高最大能达到125 cm;夏季共嫁接58株,成活43株,成活率74%,萌枝大部分为轮生叶、直立,复壮效果好,嫁接萌株生长正常,平均株高为35 cm。[结论]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种类和接穗有关,杉木嫁接以地径粗度为1.5-3.0 cm的幼树作砧木较好;应用亲砧效应,定向地反复嫁接于特定砧木上,可使其抗性和数量性状叠加,有望培育出优良无性系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王金盾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93-1095,1097
以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包括环境适应性、抗逆性、生长特性、经济性状、生态恢复等5个方面,覆盖了耐庇荫能力、耐贫瘠能力、耐干旱能力、抗火性能、抗病虫害能力、速生和丰产性能、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干材特征、改良土壤能力和生态结构稳定能力等11个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方常见的34个造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南方红豆衫、闽楠、紫楠、黑壳楠、栲树、甜槠、光皮桦、西南桦和红锥等9个树种为林下更新I级(最适宜)树种;木荷、火力楠、枫香、乳源木莲、深山含笑等18个树种为林下更新Ⅱ级(较适宜)树种;柳杉等7种树种不适宜林下更新。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中云南松的重要值高达294.7,而天然林中伴生有较多的阔叶树种。(2)人工林中针叶树的枯落物占90%以上,而天然林中阔叶树的枯落物占40%。(3)云南松属于衰退种群,而滇油杉、黄毛青冈属于增长种群。(4)天然林中的云南松个体绝大多数树干通直,而人工林中1/4以上树干弯曲。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14年生杉木中龄林为对象,设计目标树经营(TM)、目标树施肥经营(TF)、传统经营对照(CK)3种经营模式,开展目标树经营对杉木生长和土壤肥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M、TF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年均增量,其中,杉木单株材积年均增量分别显著增加0.030 6、0.031 6 m3。目标树经营模式显著影响0~10 cm土层肥力指标,均呈现出TF>TM>CK。其中,TM模式下的土壤水解性N、有效P、速效K分别比对照增加7.1%、9.2%、24.9%,而TF模式下分别增加15.2%、9.5%、30.7%。同时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综上所述,目标树经营模式能够改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提高杉木的生长质量,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新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29-130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杉木二代林资源现状进行介绍,提出杉木二代林的3种更新模式:杉、竹混交,杉、檫混交,杉、枫香混交,并对该区现有的杉木二代林更新实践进行分析,以供林农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 ,探讨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2 7年生的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的养分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各树种、各组分凋落物中N、P、K平均质量分数大小基本上为N >K >P。混交林凋落物N、K平均质量分数大于纯林 ,P质量分数略低于纯林。观光木的N、P质量分数高于混交林和纯林杉木 ;K质量分数高于纯林杉木 ,低于混交林杉木。不同树种、不同组分间N、P、K质量分数的月份动态不同。混交林全年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N、P、K量分别为 4 8.5 2 8、2 .32 4、19.84 3kg·hm-2 ,纯林为 37.16 3、2 .339、18.4 0 6kg·hm-2 。混交林和纯林全年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在 3月份、8月份和 12月份出现峰值 ,N、P归还量以 3月份最高 ,K归还量以 12月份为最高 ;混交林归还土壤的N量明显高于纯林 ,K量也高于纯林 ,这对保持林地的长期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混交林中N总归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冬季或春季 >夏季 >秋季 ;P总归还量季节变化为 :冬季、春季 >夏季和秋季 ;K总归还量季节变化为 :冬季 >秋季 >春季 >夏季 ,其动态与混交林杉木的动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