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标记不育系标培8S选育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培矮64S干种子经C060γ射线辐射诱发的幼苗叶色突变体标培8S,除有幼苗叶色突变外,其它均基本保持了培矮64S的特征特性,可代替培矮64S应用。标培8S的1至3叶上有醒目的黄白色标记,其表达受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还与生长温度呈负相关。利用该技术,其杂交种子可在苗期进行快速纯度鉴定,并可轻易地去除带标记的不育株,是两系不育系育性漂移或“打摆子”后的一种可靠补救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两系杂交稻制种风险与损失。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主要危害稻穗,在水稻生产上一般零星发生,危害不大。但水稻制种特别是籼粳稻两系组合制种发病普遍,病株率和病粒率都较高。笔者结合育成组合两优培粳(培矮64S/京花101选系)、信杂粳1号(培矮64S/豫粳3号)及籼粳配组系列组合多年的制种实践,浅谈稻粒黑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虽然广大水稻育种工作者经过努力,选育出一大批比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更具优势、更加增产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一大批配组优势强、米质优的两系法不育系,但对诸多新选育的两系法不育系的不育性和特性了解甚少.我市仍然采用最早由湖南杂交稻中心选育的两系法不育系“培矮64S”.我所1998~2003年用“培矮64S”配制“培两优特青”和“9311”(即“扬稻6号”),在永修县和九江县累计制种30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培两优2859是一个新育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从培矮64S的光温转换特性、播差期、九二○施用、赶粉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高产稳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培矮64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爪畦型、广亲和温敏两系不育系,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两系不育系之一。本课题历来以创恢为重点,配制丰、抗、优的杂交组合为目的,筛选了一批优良的恢复系。1997年以来.我们先后引进了8份二系不育系,并对培矮64S的育性表现进行了重点观察和初步测配,为以后在温州进行两系配组和制种作准备。  相似文献   

6.
对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矮64S/R913亲本的开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培矮64S开花时间比R913长;每天花时较早、开花高峰明显,与父本R913花时相遇率高;柱头外露率高;开颖时间长、开颖角度大、生活力强,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获得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杂交水稻"培矮64S"的制种防杂保纯技术。  相似文献   

8.
培矮64S/R913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育种中心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等特性.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清水对照,对培矮64S喷施赤霉素、稻多收、植物龙、天丰素,比较了4种生长调节物质对培矮64S花时、花期、颖花开放角度、颖尖距离、柱头外露率、人工辅助授粉下杂交种子结实率、杂交种子的粒重、株高、剑叶长、外露颈穗长等性状的影响,认为总体上赤霉素和稻多收有利于改善培矮64S异交性状,在以培矮64S为母本的杂交稻制种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并就赤霉素和稻多收在培矮64S制种上联合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长选3S是由培矮64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为了明确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长选3S/9311"的制种理论产量达到2931.90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肖辉海  王文龙  郝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10-18112,18135
[目的]明确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 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 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 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个百分点;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个百分点;长选3S/9311制种的理论产量达到2 931.90 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 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3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3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
培两优288是湖南农业大学用父本288与不育系培矮64S配制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3.
培S/E32(培矮64S/E3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研究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14.
以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6311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与保持系新协黄B杂交,采用回交-测交的方法,排除恢复基因和温敏核不育基因,首次育成了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培矮64A和6311A.并配组了一套4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的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温敏核不育系和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培矮64S和培矮64A及6311S和6311A的育性、形态特征和一般配合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遗传背景相同的前提下,不育期的温敏核不育系与其相应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除花粉特征、柱头大小和异交结实率有一定差异外,其他农艺经济性状均表现一致.近等基因系培矮64S和培矮64A与6311S和6311A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培矮64S和培矮64A、6311S和6311A的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水稻杂种优势的高低与两系三系法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制育成的集高产、优质、高抗性于一体的中籼组合。目前随大田水稻生产肥床旱育技术推广和普及,“两优培九”制种父本两段育秧和母本泥踏头育秧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种子生产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在2001年实行父母本采用旱育技术育苗,经两年试验示范已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花培后代中发现一种苗期叶片白化而成株转绿型突变体,将该突变性状转入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中育成白02S.本研究观察这一不育株系的叶色形态表现及育性稳定性,并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该株系苗期叶片明显白化且表现稳定,一定叶龄后新出叶恢复正常绿色,成株生长与正常水稻无差别.白02S与正常叶植株杂交,F1表现正常绿色.研究认为该性状可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水稻杂交种子和不育系纯度的苗期快速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17.
低温敏感不育水稻培矮64S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中,对温敏型不育系育性转换的预测一般根据气象站发布的气温报告(150cm百叶箱温度)进行。本文以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研究材料,提出以直接测量植株育性敏感部位的温度或其周围气温来监测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方法,比大气温度预测法更直接和准确。【方法】用不同类型温度及持续时间模拟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量化模型。【结果】以20 cm高度处连续3 d平均植株茎温或气温表示育性转换温度指标效果最好。以20 cm连续3 d平均茎温作为指标时,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上限温度为22.8℃,最适可育温度为22.5℃,育性转换下限温度为21.7℃。以20 cm连续3 d平均气温为指标时,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上限温度为23.2℃,最适可育温度为21.8℃,育性转换下限温度为21.5℃。【结论】可以根据本指标对制种田不育系进行育性监测并通过对制种稻田的小气候进行即时调控来保障和提高制种种子纯度,从而降低两系法杂交稻制种风险。本研究还建立了20 cm茎温和气温的统计预报模型,可以根据制种田灌溉时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温和气象台报告的百叶箱温度及云量估算20 cm茎温或气温,实现对低温危害的调节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播期对培矮64S(不育期内,下同)制种产量的影响,以中杂制种组合培矮64S/R171为代表,提出了母本播期以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扬花授粉期安排在7月底8月初制种产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省稻作生态和两系稻制种、繁殖的需求,选择不同海拔(8 m、120 m、320 m、520 m 、730 m和808 m)、不同纬度(18°N和26°N)构建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生态压力试验点. 对引进核不育系、杂交后代和高世代材料进行加压、分离、选择、鉴定.逐代多年多点压力筛选,已取得成效.(1) 初步评价了培矮64S、安湘S、W6111S、明光34S、FJS-1和FJS-2 等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利用价值和确定了适宜的繁殖制种区域;(2)进一步育成了SE21S等光补型核不育系,压缩了制种风险,应用于大面积制种;(3)育成了118S、322S、919S和VNS,其不育性能更好,取得水稻核不育系选育新进展.这些不育系已配制出几个高产和优质潜力大的两系稻组合.  相似文献   

20.
由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邮码:350002)所长杨仁催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承担的"长穗颈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eS(1)选育",最近在福州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超级稻制种获得了重大进展. 该品种的穗颈伸出度较培矮64S显著增加,在不育期和可育期都能从遗传上解除培矮64S的包穗问题,提高异交潜势.在其种子生产田可不用或只需少量喷施"920"就可达到繁殖制种高产的效果,从而达到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和提高种子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