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结构SiO2与植物真菌病害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植物体内的纳米结构SiO2和化学合成的纳米结构SiO2在叶表的沉积之后赋予植物叶片独特的物理学特性入手,详细讨论了纳米结构SiO2抑止真菌孢子和寄主表面的高度专一性的超分子识别过程的第一步反应,从而提出纳米结构SiO2可能改变植物叶表面原有的扑结构和疏水等物理学特性,即形成特殊的双亲性表面,影响真菌胞外物质的释放和芽管、附着胞及侵染钉的形成,阻断真菌孢子早期的侵染过程,从而确定靶向的真菌病害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是最重要的植物病原类群,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是当今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了解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对有效控制病原菌危害和选育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病原菌侵染结构(侵染垫、附着胞、吸器)的形成和功能、主要致病因子(细胞壁降解酶、毒素)的产生和作用、侵染过程的分子基础,以及病原菌侵染后植物膜质过氧化、活性氧清除系统和防御酶系统的变化等方面,综合阐述了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杉木木材可与纳米SiO2通过类似生物拟态矿化的过程进行复合,其力学性能等提高的程度取决于两者间的界面结构和结合状态.通过SEM,TEM表征杉木 - 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结构;并基于二元复合理论,结合XRD和EDXA等分析其复合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多数以纳米尺度分布在木材细胞壁上,并有部分沉积在木材中的纳米空间;纳米SiO2与木材组分既有原位复合,但主要是其表面的大量不饱和残键和游离羟基与杉木组分中的羟基形成化学结合.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利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促进喀斯特退化土地植被恢复,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了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和宿主植物种类(紫弹树(Celtis biondii Pamp)、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共分离鉴定了2属14种AM真菌,其中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是石灰土和黄壤共有的优势种,石灰土特有的AM真菌包括地球囊霉(G.geosporum)、白色球囊霉(G.albidum)、双型球囊霉(G.ambisporum)、象牙白球囊霉(G.eburneum)和细凹无梗囊霉(G.scrobiculata),而波状无梗囊霉(A.undulata)是黄壤特有的AM真菌。土壤类型对AM真菌孢子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侵染率具有显著影响;宿主植物种类与AM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相关。石灰土紫弹树和单性木兰根际土AM真菌孢子丰度显著高于黄壤相同植物的,而红锥无显著差异;石灰土紫弹树和红锥的AM真菌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黄壤同种植物的。土壤类型对AM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侵染率均有显著影响,对均匀度指数也有显著影响;植物种类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且AM真菌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侵染率受土壤类型与植物种类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土壤p H和全钾含量对AM真菌群落影响显著。因此,利用AM真菌促进喀斯特植物定植生长与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该考虑喀斯特土壤AM真菌具有区域特异性和物种偏好性。  相似文献   

5.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对农林生产危害很大。炭疽菌能产生特殊的侵染结构附着胞穿透寄主组织,附着胞的形成对炭疽菌确立侵染非常关键。综述了炭疽菌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的附着、附着胞的形成、附着胞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应答和附着胞的穿透。影响炭疽菌附着胞形态发育的因素很多,其中硬质疏水表面在短时间内通常是有利于附着胞的形成。并简要概述了炭疽菌附着胞的基因克隆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e,VAM(AM)是植物界分布最广的一类内生菌根。参与VAM(AM)形成的真菌,即AM真菌具有活性营养(寄生)特性,在其侵染植物根系过程中能诱导主植物产生防循反应,主要包括:(1)植物细胞壁的加固;(2)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3)次生代谢的加强。因此,AM真菌的侵染及其菌根的形成对于提高植物抗病性、保持植物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湿法改性方法将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纳米SiO2表面上,并分析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继而讨论了接枝后的纳米SiO2在原位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pH值为3~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0 min,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纳米SiO2重量的10%左右.接枝了硅烷偶联剂的纳米SiO2,能够使乳化剂聚集在其表面上,形成“胶束”区域,从而提高了在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围绕植物病原真菌粘附寄主表面、侵染结构的形成、侵入寄主、在寄主内定殖与扩展四个侵入寄主的主要步骤,进行分子解析的阐明,有助于更好的评估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影响,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粤北大宝山采集了30份土壤样品及对应的植物根系样品,分析发现,取自污染区的27份土壤样品中,Cu、Zn、Pb和Cd含量不同程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植物根系样品进行染色,观察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发现81.5%的污染区根系样品中存在AM真菌侵染;土壤样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各种AM真菌孢子和AM真菌菌丝.调查结果表明,大宝山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存在着多样性的AM真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阐明高寒生态区域下野生宿主植物与AM真菌的共生关系。[方法]以西藏中部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结果]在主要建群种植物根围土壤中共分离到4属21种AM真菌,AM真菌平均孢子密度为2.74+/g,种的丰度、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分别为2.10种/土样、2.68、0.88。[结论]西藏高原AM真菌各属分布极不平衡,摩西球囊霉为优势种;近明球囊霉为最常见种。莎草科、藜科等以前被认为不能与AM真菌形成菌根的植物其根系在研究中均能被AM真菌侵染。根区孢子密度、种的丰度均为最高,而豆科植物侵染率及其丛枝丰度最高。12种寄主植物中,苔草根区AM真菌孢子密度、种的丰度均为最高,猪毛菜最低。  相似文献   

11.
2011~2012年在12个省份采集129份烟叶样品,检测其物理指标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烤烟产地对烟叶的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抗张强度、叶片厚度、填充值都有较大的影响;烤烟等级对烟叶的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叶片厚度、填充值5项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得出,烤烟产地与烟叶物理特性关系更为密切;烟叶单叶重、厚度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烤烟主要物理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烤烟品种K 326为供试材料,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不同部位烟叶的主要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烟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所具有的显著性指标因部位而异;上、中、下3个部位物理性状共有的显著性指标是叶长、叶厚和叶面密度,化学成分共有的显著性指标是氯含量、钾含量和钾氯比,且后者对典型变量的相对作用大小一致,表现为钾>钾氯比>氯;烤烟不同部位烟叶叶长、叶厚和叶面密度与钾、钾氯比和氯的关系最为密切.典型负载系数可以作为确定各部位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显著性指标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湘南烤烟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通过构建物理特性指数及引入偏Eta2值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上部烟叶不同物理特性指标的效应不一致,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开片度、单叶重和叶片厚度,施氮量主要影响单叶重、含梗率、叶片厚度,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主要影响开片度、含梗率;2种植密度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贡献率为29%左右,施氮量为33%左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为38%左右;3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氮量的减少,烤烟上部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数增高;4湘南烤烟以种植密度18 195株/hm2、施氮量142.5 kg/hm2处理的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烤烟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关系,于2011-2013年间采集湖南257个烟叶样品,通过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研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烤烟化学成分多数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物理性状除叶长、平衡含水率与含梗率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化学成分与物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要由总糖与叶长(正相关)、叶宽(正相关)、单叶重(负相关),总氮与单叶重(正相关)、叶面积质量(正相关),烟碱与单叶重(正相关)、叶面积质量(正相关)、叶长(正相关)、叶宽(负相关)的相关性决定。研究结果为丰富烟叶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烤烟烟叶各项化学指标与其物理特性间的关系,为烟草的加工与贮存以及卷烟企业烟制品的配伍性提供参考。[方法]检测了76种国内烤烟烟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氯、钾、淀粉、类胡萝卜素、叶片厚度、叶面密度、拉力、平衡含水率、含梗率、填充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烟叶物理特性指标的稳定性强于化学成分指标,技术措施可以调控烤烟风格特色;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各项化学指标与物理特性指标相关性基本一致,但程度不完全一致,综合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来看,烤烟烟叶总糖、还原糖与叶面密度、叶片厚度、含梗率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淀粉含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影响烤烟的叶面密度。[结论]研究烟草物理特性指标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深入了解烟草的物理特性形成机理,并可为通过化学成分间接评价烟草的物理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伟  蒋卫 《广西农业科学》2011,42(7):782-785
【目的】探讨烟叶物理性状对烟碱含量的影响效果及主次关系,为构建烟碱调控技术体系提供关键的物理性状选择指标。【方法】在我国南北7个主产烟省的12个县,统一栽培品种及栽培措施,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烤烟烟碱含量与物理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单叶重与烟碱含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单叶面积和叶面密度,含梗率和长宽比与烟碱含量的关联度则较小。单叶重和叶面密度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叶面积对烟碱含量作负效应贡献。【结论】烟草栽培实践中,应根据烟碱的调控目标,确定适宜的单叶重和单叶面积范围,同时也要兼顾各物理性状的协调发展,达到优质适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烟叶物理性状对烟碱含量的影响效果及主次关系,为构建烟碱调控技术体系提供关键的物理性状选择指标。【方法】在我国南北7个主产烟省的12个县,统一栽培品种及栽培措施,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烤烟烟碱含量与物理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单叶重与烟碱含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单叶面积和叶面密度,含梗率和长宽比与烟碱含量的关联度则较小。单叶重和叶面密度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叶面积对烟碱含量作负效应贡献。【结论】烟草栽培实践中,应根据烟碱的调控目标,确定适宜的单叶重和单叶面积范围,同时也要兼顾各物理性状的协调发展,达到优质适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集湖南烟区种植的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烟叶物理特性与主要化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物理特性与主要化学指标间的关系在不同部位间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在物理特性的各项指标中,与中下部烟叶总糖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是长宽比,而上部烟叶则表现为叶片厚度。与中上部烟叶总氮、烟碱以及与下部烟叶烟碱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均是含梗率,与下部烟叶总氮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物理特性指标是叶长,双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在不同部位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叶片厚度是影响上部烟叶主要化学指标的重要因子,中下部烟叶的长宽比决定了烟株光合作用的强弱以及光合产物的累积量,从而间接反映出烤后烟叶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间二次打顶对烤烟上部烟叶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田烟株进行不同时间二次打顶,研究其对烤烟上部烟叶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时间二次打顶,各处理上部烟叶的物理性状及化学指标与对照的差异显著,其叶长、叶宽、含梗率随二次打顶时间推延而增加,而叶厚、单叶重、梗重、平衡含水率逐渐减小;氮、钾、还原糖及总糖含量随二次打顶时间推延而增加,而烟碱含量逐渐减小。经过不同时间的二次打顶处理,可使烤烟上部叶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内含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时间以第一次打顶后15 d进行第二次打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杉木人工幼龄林叶和枝的C、N含量和C/N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氮沉降和硫沉降对降低杉木叶和枝的有机碳含量作用不显著.氮沉降能极显著提高杉木叶氮含量,显著提高枝氮含量,氮输入量的饱和临界值约为145 kg.hm-2.a-1;硫沉降可提高杉木叶和枝的氮含量,对叶作用不显著,对枝作用显著.硫沉降为26 kg.hm-2.a-1时叶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硫沉降为30 kg.hm-2.a-1时,枝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氮沉降和硫沉降对杉木叶和枝的C/N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氮沉降作用更显著),对枝的影响较对叶的影响明显.试验处理前叶和枝的平均C/N分别为69.57和158.01,处理后叶和枝的C/N分别为51.36-68.25和98.25-147.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