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传播快、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是病毒。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诱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周围有病蜂群,带有病毒的病蜂在采花时把病毒沾染到花朵上,健康蜂采花时会感染病毒引发疾病;箱体不严,在外界缺花少蜜时,带有病毒的病蜂侵入健康蜂群盗蜜,会把病毒传给健康蜂群引发疾病或健康蜂群侵入病蜂群盗蜜感染病毒引发疾病;健康的处女王跟带有病毒的雄蜂交配会全面感染病毒引发疾  相似文献   

2.
<正>猪病越来越复杂化,继发症、并发症普遍存在,混合感染是目前猪病流行的最大特点。在临床上,病原体为单纯一种病毒或细菌的猪病几乎不存在,只有病毒而没有细菌或只有细菌而没有病毒的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目前引起传染性囊病的病毒对2017年5月山东青岛某蛋鸡养殖场疑似感染传染性囊病的病例进行了诊断和病毒分离。采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诊断该病;SPF鸡胚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培养病毒,用RT-PCR和琼扩试验鉴定鸡胚分离病毒。结果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中该病毒能与传染性囊病阳性血清呈现白色沉淀线;在SPF鸡胚接毒后第3~4天出现鸡胚死亡现象,且胚体皮下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混浊等特征;RT-PCR反应中该抗原能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对30日龄SPF鸡攻毒试验中出现腔上囊肿大,黏膜面有点状出血等病变。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确诊了传染性囊病并在鸡胚中成功增殖了该病毒。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从而评估禽类动物健康情况,试验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序列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时间、温度、体系等获取最佳反应参数,对建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颜色变化、特异性进行研究并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疑似病料。结果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60℃75 min和80℃10 min条件下目标核酸区段大量扩增,以此条件成功建立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在模板浓度为994.9 ng/μL并进行10倍稀释的情况下,所建立的RT-LAMP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可以检测到99.49 fg/μL的样品,比RT-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0倍左右;在RT-LAMP的检测结果中加入Gene Finder可使阳性结果变为绿色;该方法只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发生反应,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在临床疑似病料检测中,RT-LAMP检测方法的检出率高达93.75%,比RT-PCR检测方法高25.00%。说明试验建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RT-LAMP检测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快速、强异性高等优点,可用于临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正> 养蚕中流行的家蚕浓核病,是造成蚕茧歉收的原因之一。本病是由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感染蚕体后引起发病的,这种病毒是一种没有包涵体的昆虫病毒,与过去报导的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FV)不同,浓核病病毒为直径21nm的球状粒子,病毒核酸为单链DNA,侵入家蚕中肠,在园筒细胞核内形成病毒粒子,而传染性软化病病毒为单链RNA,直径约27nm的球状粒子,侵染家蚕中肠杯状细胞,在细胞质内形成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甘波罗镇肉鸡,又称为甘波罗病。1病原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该病毒目前发现有两种血清型:I型和Ⅱ型,两种血清型的致病性不同。该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pH2时对病毒没有影响,但pH达到12时容易失  相似文献   

7.
科技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笑梅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的资助下,在禽类重要免疫抑制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团队研究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时能够利用VDAC1而利于自身复制。研究证明,VDAC1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时呈上调表达,能够增强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相似文献   

8.
科技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取得突破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笑梅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禽类重要免疫抑制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宿主蛋白  相似文献   

9.
1 当前猪病的主要态势 1.1 病毒的多重感染(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瘟. 1.2 细菌的多重感染如: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增生性肠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从山东省养蚕户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收集、分离、纯化山软化病病毒,经病原性和抗原性两个方面的分析,初步证明为家蚕浓核病病毒,说明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浓核病的存在.七十年代初,日本学者从养蚕农家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曾分离出与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IFV)不同的另一种浓核病病毒(densonucleio virus—DNV).  相似文献   

11.
孙凌志 《猪业科学》2010,27(4):42-43
<正>猪水泡病(swinevesiculardisease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趾间、蹄踵以及偶见唇、舌、鼻镜和乳头等部位周围皮肤或黏膜上发生水泡为特征。1病原本病病原为猪水疱病病毒(SV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是球形,病毒无囊膜,不含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对pH3.0~5.0表现稳定,病毒对环境和  相似文献   

12.
通过病毒提纯、电镜观察、病毒核酸性状鉴定、病毒蛋白测定、血清学反应、品种感染性及理化因素处理等方法对广东蚕区采集的家蚕浓核病病毒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广东家蚕浓核病病毒为直径20nm左右的球状粒子;病毒核酸为单链DNA;顺德株病毒蛋白有6个亚基,南海株病毒蛋白有4个亚基;其它理化性状均与中国株DNV相似。因此认为,广东蚕区发生的浓核病病毒亦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浓核病毒属(Densovirus)。但顺德株病毒除有直径20nm的粒子外,还观察到有直径较小的球状粒子,病毒蛋白构成与中国株DNV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广东各株浓核病病毒对高温、甲醛、漂白粉、石灰浆等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该病毒较为顽固,不像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是有囊膜的病毒,一般的消毒剂可以将其杀灭,相对于IBDV来说显得脆弱一些。IBDV没有囊膜,一旦在鸡场里存在,要想清除并不太容易。有报道指出,IBDV在鸡舍的尘埃  相似文献   

14.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猪病。近几年有新型的猪圆环病毒(PCV)被报道,例如,PCV3(2015年)和PCV4(2019年)。猪圆环病毒临床流行特点多样复杂,各个场线的具体情况差异巨大。本文在比较不同PCV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不同PCV的临床流行特点,进一步的从传染三角阐释了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正>蜜蜂囊状幼虫病又称"尖头病"、"囊雏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西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感染后常可自愈,东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弱,在该病大面积流行时,中蜂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该病是蜜蜂的主要病害之一。1病原引起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其在59℃热水中只能生存10min,室温干燥  相似文献   

16.
<正>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及流行特点山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病毒,其在病羊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疱及痂皮内大量存在,病羊鼻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及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患病羊和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气候条件差、饲养管理不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发食物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病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  相似文献   

18.
<正>博卡病毒属细小病毒科博卡病毒属,其基因组大小为5.2 kb左右,为无囊膜单股线状DNA病毒。博卡病毒属成员包括牛博卡病毒、人博卡病毒(1~4型)、犬博卡病毒和猪博卡病毒4种。猪博卡病毒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其传播迅速,常引发混合感染,病猪发病快,死亡率高。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鸡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极为稳定,病毒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病,无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病。该病毒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因此一般鸡群发生该病后,常继发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1发病情况2016年8月20日,东丰县大兴镇一养殖户电  相似文献   

20.
分别应用病毒分离和区分新城疫强弱毒株的RT-PCR技术,对山东各地疑似鸡新城疫感染的25份病料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从18份病料中既扩增到了新城疫强毒基因,也分离到了新城疫病毒;3份病料未分离到病毒,仅扩增到了新城疫强毒基因;4份病料分离到了新城疫病毒,但未检测到相关基因。研究表明,将RT-PCR和病毒分离鉴定两种方法相结合,可更好的满足快速、灵敏、准确的新城疫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