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等助剂的筛选,以及加工工艺的改变,最终完成了氟环唑60%悬浮剂的配方筛选。氟环唑60%悬浮剂最佳配方为:氟环唑60%,润湿分散剂5%,防冻剂2%,黄原酸胶0.05%,防腐剂0.1%,消泡剂0.5%,水补足100%。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氧氟·甲戊灵34%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配制方法和较佳配方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和贮存稳定性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代森锰锌35%水悬浮剂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流点法缩小润湿分散剂的选择范围,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等助剂的品种及用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复配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原药35%、润湿分散剂8.5%、增稠剂0.25%、防冻剂4%,消泡剂1%、稳定剂1.5%,去离子水补至100%。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腐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50%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噻嗪酮原药50%、分散剂SD-06为2.0%、润湿剂SR-08为1.0%、乙二醇4.0%、黄原胶2.0%、硅酸镁铝0.5%、苯甲酸钠0.2%、有机硅消泡剂AFE-31680.2%、去离子水补足。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平均粒径4μm,悬浮率95%以上,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氧氟·甲戊灵34%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配制方法和较佳配方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和贮存稳定性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苯醚甲环唑·多菌灵20%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的配方筛选,得到苯醚甲环唑.多菌灵20%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苯醚甲环唑10.0%,多菌灵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0.5%,HY-21.5%,农乳500#1.0%,黄原胶0.15%,乙二醇4.0%,消泡剂0.5%,水70.35%,该悬浮剂悬浮率≥90%,分散性良好,热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以氟唑菌酰羟胺和噁霉灵复配为原药,30%有效成分含量的悬浮剂。试验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成膜剂、防冻剂等的筛选,得到较优配方:氟唑菌酰羟氨10%、噁霉灵20%、500LQ 2%、D305 2%、T80 1%、黄原胶0.2%、硅酸镁铝1.2%、液体硅酸钠3%、丙二醇4%、消泡剂0.4%,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储[(54±2)℃]分解率5%,产品其他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得筛选,最终确定了15%溴氰虫酰胺·氟氯氰菊酯悬乳剂最佳配方。配方组分为溴氰虫酰胺9%、氟氯氰菊酯6%、500# 4%、D985 6%、601PT 3%、DP70 2%、黄原胶0.2%、硅酸镁铝2.0%、丙二醇4.0%、消泡剂0.2%、柠檬酸0.2%,水补足至100%。实验结果表明,该产品热储(54℃±2℃)分解率<5%,其它各项指标符合悬乳剂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pH调节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40%硝磺草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硝磺草酮原药40.0%、SD-813为2.0%、SD-208为3.0%、乙二醇4.0%、硅酸镁铝1.0%、黄原胶5.0%、柠檬酸2.0%、AFE-3168 0.2%、去离子水补足。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平均粒径4μ,悬浮率95%以上,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一种以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复配为原药,25%有效成分含量的悬浮剂。试验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的筛选,得到最佳配方:氟唑菌酰羟氨10%、联苯吡菌胺15%、CF20S 2%、A755 2%、D425 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0.5%,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悬浮率达到 90%,热储[(54±2)℃]分解率5%,产品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要求。此制剂为目前防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D. Cf. sp. triticiE. Marchal.)引起的白粉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冻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40%丁香·戊哇醇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丁香菌酯原药10.4%、戊唑醇原药31%、SD-208为6%、乙二醇4%、黄原胶7%、有机硅消泡剂1%、去离子水补足。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平均粒径<3μm,悬浮率95%以上,其它各性能指标也均达到悬浮剂的要求。并通过悬浮剂的Zeta电位值说明了体系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一种以氟吡菌酰胺、氟烯线砜为原药,10%有效成分含量的灌根剂。试验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的筛选,得到最佳配方:氟吡菌酰胺10%、氟烯线砜10%、DS-528 3%、DS-606 2%、黄原胶0.2%、硅酸镁铝2%、聚乙烯醇1%、丙二醇5%、消泡剂0.5%,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悬浮率>90%,热储[(54±2)℃]分解率<5%,产品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要求。此制剂用于灌根可以为防治根结线虫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究了一种250 g/L氟环唑· 多菌灵悬浮剂新组合配方,探索了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对该悬浮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试其粘稠度及各项指标,初步确定了该方案的合理性.确定了250 g/L氟环唑· 多菌灵悬浮剂配方为:以YUS-FS1为润湿剂,以RXB为分散剂,以黄原胶+硅酸镁铝为增稠剂,以乙二醇为防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点法初步选定润湿分散剂组分,以贮存[(54±2)℃,14d]稳定性和悬浮率为指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及其配比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甲基硫菌灵600克/升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甲基硫菌灵600g/L,润湿分散剂30g/L,防冻剂30g/L,密度调节剂50g/L,消泡剂2g/L,黄原酸胶1g/L,水补足1 000g/L。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流点法和Zeta电势对嘧菌酯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筛选,利用黏度法确定了润湿分散剂的最佳用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嘧菌酯悬浮剂热贮(54±2.0)℃14d后平均粒径变化、悬浮率、黏度等物化性能,确定了嘧菌酯250g/L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产品热贮14d后,悬浮率93%以上,分解率5%,三倍硬水悬浮率≥85%,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三氯均二苯脲20%悬浮剂,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及乳化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悬浮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三氯均二苯脲20%,亚甲基二奈磺酸钠盐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3%,黄原胶0.5%,硅酸镁铝1%,乙二醇5%,有机硅消泡剂0.1%,水67%。结果表明,该悬浮剂分解率低,质量稳定,悬浮率高,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点法对二氰蒽醌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了初筛,利用黏度法确定了润湿分散剂的最佳用量通过分析二氰蒽醌悬浮剂54℃下热贮前后平均粒径、悬浮率等物化性能确定了50%二氰蒽醌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产品热贮14d后,悬浮率在97%以上,分解率2%,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6%悬浮剂的配方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等助剂的筛选优化,最终完成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6%悬浮剂配方的筛选工作。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6%悬浮剂与相同剂量的微乳剂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多素.除虫脲15%悬浮剂,通过对分散剂及润湿分散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悬浮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多杀霉素2.5%,除虫脲12.5%,NNO 2%,SOPAS-270 1.5%,HT-20002.5%,黄原胶0.1%,CMC 0.5%,乙二醇5%,防腐剂0.3%,有机硅消泡剂0.08%,自来水补足至100%。结果表明,该悬浮剂配方质量稳定,分解率低,悬浮率高,使用安全,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对氟铃脲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以指导该剂型的加工,采用控制应力流变仪测定了NNO的用量、分子质量及氟铃脲质量分数变化等因素下制剂的流变性。结果发现:以NNO为分散剂制备的氟铃脲悬浮剂的流变曲线符合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NNO的分子质量范围和用量会影响氟铃脲悬浮剂的流变性能。在固定NNO质量分数为3%的条件下,当氟铃脲质量分数≥20%时,流动行为指数(n) < 1.0,悬浮体系表现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当氟铃脲的质量分数≤15%时,n>1.0,悬浮体系表现为“剪切增稠”的胀性流体特征。氟铃脲悬浮剂的流变参数屈服值(τH)与NNO和氟铃脲的相对加入量有关。当氟铃脲含量过高时,则NNO不能在氟铃脲颗粒界面形成饱和吸附,裸露的氟铃脲颗粒界面间相互搭接形成结构,因而具有较大的屈服值;当氟铃脲含量过低,则多余的NNO可在悬浮的氟铃脲颗粒间搭接形成结构,也使其屈服值增大。在试验条件下,NNO的分子质量愈大,所制备氟铃脲悬浮剂的表观黏度和屈服值愈小,流动行为指数虽略有增加,但均小于1,仍表现为假塑性特征。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情况下,以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为分散剂制备的氟铃脲悬浮剂的屈服值和流动行为指数均高于以苯乙烯丙烯酸无规共聚物(MOTAS)为分散剂制备的氟铃脲悬浮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