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评价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疫苗同时免疫效果,本实验采用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和PCV2灭活疫苗(LG株)两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和混合注射35日龄仔猪,于免疫后间隔3周、5周、7周、9周采血,通过猪瘟病毒(CSFV)抗体检测试剂盒和PCV2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CSFV和PCV2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两种疫苗同时颈部两侧分点分别注射,还是用PCV2灭活疫苗稀释CSFV活疫苗后混合免疫,免疫后3周CSFV和PCV2抗体均呈阳性,CSFV抗体滴度和PCV2抗体滴度于7周和9周达到峰值,与各疫苗单独免疫对照组抗体产生时间和滴度无明显差异。实验表明,两种疫苗可以同时注射或采用PCV2灭活疫苗稀释CSFV活疫苗进行免疫,均不影响各自免疫抗体的产生。因此,可以将PCV2灭活疫苗作为CSFV活疫苗的稀释剂,采用一次性注射的形式同时接种这两种疫苗,为简化这两种病临床疫苗免疫注射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实验旨在观察猪场母猪与仔猪猪瘟的免疫程序。在南堰猪场根据其母猪与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80日龄断奶保育猪、产后15d母猪、产后25d母猪,采用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母源抗体合格率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25日龄断奶时仍然高达97.8%,所以仔猪断奶前无需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还可适当推迟猪瘟活疫苗的首免日龄;而仔猪猪瘟苗首免4周时抗体合格率为100%,因此仔猪猪瘟苗二免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个月;母猪在断奶时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为100%,说明该母猪断奶时不需要注射猪瘟活疫苗。从检测的母猪与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的合格率来看,母猪、仔猪在猪瘟免疫注射间隔时间上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猪圆环病毒2型自然感染风险条件下的10窝98头仔猪随机分成口蹄疫常规和倍量2个免疫剂量组,另选5头成年母猪作为圆环感染阴性对照,仔猪于35日龄和65日龄进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并于首免前的28日龄、首免后21 d和二免后的29 d采血,5头成年母猪同期进行采血,分别进行PCV-2核酸、抗体和猪口蹄疫O型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成年母猪PCV-2核酸均为阴性,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均达到≥1:128;2组仔猪首免后21 d和二免后29 d检测存在不同比率的PCV-2核酸阳性和抗体阳性,猪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9%、97.5%和13.8%、25%,提示断奶仔猪可能因感染PCV-2而影响了猪口蹄疫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用非免仔猪共256头,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选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分别在28日龄对非免仔猪进行首免,首免前采用前腔静脉采血检测母源抗体。首免后21d采血检测免疫抗体,及时进行强免。于强免后21d采血检测免疫抗体,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结果表明,第1,2,3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优于第4、5组。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7):108-110
为了解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的免疫效果,对试验仔猪在2835日龄进行了第1次免疫注射,在5835日龄进行了第1次免疫注射,在5865日龄进行了第2次免疫注射,并在二免后10、30、60和90 d采血,通过ELISA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二免后1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26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1.25%;二免后3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8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100%;二免后6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6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9.17%;二免后9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27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2.72%,说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能快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并且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在对仔猪进行疫苗的2次免疫注射时,观察并记录了仔猪的应激反应,结果显示仔猪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说明疫苗的免疫副作用小。在全区进行全覆盖推广应用时,随机共采样1 45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免疫抗体监测,其中规模养殖场监测了56户,采样数1 378头,平均免疫抗体效价6.42 log2,免疫合格率为95.23%;散养户监测了43户,采样数78头,平均免疫抗体效价6.31 log2,免疫合格率为93.1%。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的免疫效果较好,值得在全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国产与进口猪伪狂犬病娅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笔者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3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40头母猪和1200头仔猪进行免疫试验。试验期间,定时随机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母猪和仔猪无论免疫国产或进口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均良好。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免疫猪群在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维持猪体免疫力,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首免后,在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猪病毒性腹泻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应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三联弱毒疫苗"和"PEDV-TGEV二联灭活疫苗"对100头妊娠母猪和所产140头仔猪进行不同免疫,在不同日龄对仔猪前腔静脉采血并离心取上清,利用直接ELISA方法测定其免疫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妊娠母猪于产前40 d首次免疫和产前20 d二次免疫,所产仔猪3日龄滴鼻接种三联弱毒疫苗,28日龄二次免疫和65日龄三次免疫后14 d,抗体滴度开始上升。通过本实验基本分析猪病毒性腹泻疫苗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为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程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哺乳仔猪免疫蓝耳病弱毒疫苗对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哺乳仔猪14日龄免疫猪蓝耳病弱毒疫苗,21日龄免疫猪瘟弱毒疫苗,50日龄(猪瘟免疫后30d)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经典猪蓝耳病弱毒疫苗(CH-1R株)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JXAl-R株)对猪瘟免疫抗体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分别为P〈0.05、P〈0.01),且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JXA1-R株)对猪瘟免疫抗体产生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经典蓝耳病弱毒疫苗(CH-1R株)。  相似文献   

9.
猪瘟免疫程序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同日龄的猪用不同剂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猪瘟抗体监测。结果表明 ,用 1头份猪瘟弱毒疫苗在配种前 1 5d免疫母猪可保证其仔猪体内母源抗体较高 ;对仔猪首免用 1头份猪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在 60日龄用 2头份的猪瘟疫苗进行二免的免疫效果最好 ;阉割等应激反应可降低仔猪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30日龄非免仔猪188头,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选用不同厂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分别在30日龄对非免仔猪进行首免,首免前采用前腔静脉采血检测母源抗体,首免后28天采血检测免疫抗体,及时进行强免,于强免后28天采血检测免疫抗体.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美洲毒株)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第1、3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优于第2组..要提高肉鸡经济效益,必须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AY98/BY/2010株)在两个猪场进行不同免疫剂量、不同首免日龄及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不同免疫次序试验,于加强免疫后14天、28天、42天及60天采血检测抗体,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最佳免疫程序在4个辐射猪场使用,结果表明,在加强免疫后60天采血检测,抗体合格率为82.9%,超过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同时也达到江苏省规定的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后抗体合格率≥80%要求,说明该疫苗免疫猪群后能产生很好的抗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对该猪场的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免疫合格率均达100%,猪瘟疫苗首免前仔猪母源抗体阳性率达41.18%,疫苗首免后21d免疫抗体合格率达67.75%,变异系数达42.65%,二免后21d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2.80%,变异系数达21.05%。表明该猪场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增长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增强猪群抵抗猪瘟病毒感染能力,采用ELISA方法对某猪场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监测,根据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对猪瘟疫苗首免日龄由原来的20日龄调整为35日龄,二免日龄由60日龄调整为65日龄。连续两批商品猪的猪瘟抗体监测数据表明,免疫程序调整后猪群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上升,变异系数下降,疫苗免疫效果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仔猪O型口蹄疫疫苗首免与二免抗体水平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选用72头1月龄大约克保育仔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6头, 45日龄首免口蹄疫疫苗,剂量分别为2头份/头,66日龄采血检测抗体水平,结果两组的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33%、34.1%,抗体滴度(≤1∶128)无显著差异(P>0.05);仔猪77日龄时,对照组不作二免,试验组二免口蹄疫疫苗,剂量为3头份/头;仔猪98日龄时采血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89%,抗体滴度在1∶8~1∶256之间波动,而对照组抗体滴度在首免基础上迅速下降,合格率为0%,两组的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①仔猪接种口蹄疫疫苗,首免产生的抗体水平很低,抗体维持时间很短,下降速度快;②在首免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强化免疫,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抗体水平,说明仔猪进行口蹄疫二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猪蓝耳病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科学评价不同猪蓝耳病疫苗对生产母猪和仔猪免疫效果,选取11个规模猪场,分别使用猪蓝耳病进口弱毒疫苗、国产弱毒疫苗、普通灭活疫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对生产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二免28d后,采集免疫猪群的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生产母猪使用不同类型的蓝耳病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仔猪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猪瘟兔化高效细胞疫苗与猪用转移因子联合免疫程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仔猪40~70日龄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采用猪瘟兔化高效细胞疫苗与猪用转移因子联合免疫的方法,进行了猪瘟疫苗免疫试验。在乳猪20日龄用猪用转移因子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进行首免的试验1组与在断奶仔猪30日龄首免用同样方法稀释疫苗的试验2组相比,试验1组猪瘟抗体S/P平均值40日龄提高48.38%,差异显著(P0.05);50日龄提高54.80%,差异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提高14.99%。比采用常规方法常规程序的对照组猪瘟抗体S/P平均值40日龄提高104.28%,差异极显著(P0.01);50日龄提高97.74%,差异极显著(P0.01);60日龄提高111.19%,差异极显著(P0.01);70日龄提高37.83%,差异不显著(P0.05);80日龄提高37.89%,差异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提高39.93%。证实了在乳猪20日龄用猪用转移因子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进行首免、30日龄断奶前后二免、60日龄左右三免的猪瘟疫苗程序,可以提高仔猪40~70日龄期间免疫抗体水平,阳性率在88%以上,为有效控制猪瘟流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及仔猪首免日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方案,比较及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湖北省7个规模化种猪场作为研究对象,将猪群分为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0~30日龄)、保育仔猪(30~60日龄)和生长猪(61日龄以上)6个群体,并按各猪群5%~8%的比例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各猪群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9.55%、96.43%、99.22%、89.88%、81.68%及78.64%,不同免疫方案下,各场猪群表现出不同免疫效果。而从总体上看,保育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是各个猪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一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退规律,并且分别设置了14、21、28、35日龄猪瘟疫苗免疫组,于免疫后1周及2周后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该场猪瘟免疫最佳首免日龄为28日龄,并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场原来的首免21日龄调整到28日龄。本研究的开展对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抗体阴性、猪伪狂犬病抗体阴性、猪瘟抗原阴性的20头仔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试验Ⅰ、Ⅱ、Ⅲ组及对照组,分别设计3种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程序,首免后第2周开始每隔2周分别采血检测抗体。试验结果表明只有试验Ⅰ组的免疫程序可行,即:21日龄进行猪瘟疫苗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母猪分娩前10日龄进行猪伪狂犬疫苗首免,35日龄加强免疫1次,35日龄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