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角担菌的菌丝抑制率相对较高,EC50均低于10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20d后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的防效均超过58%,而且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新型杀菌剂叶菌唑、咪鲜胺铜盐·噻霉酮、丙硫菌唑·戊唑醇单施或与其他药剂混用对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从中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处理,于2022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 m2制剂用量)、8%叶菌唑悬浮剂60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两处理在防治白粉病和保障小麦产量方面均具明显优势,建议在白粉病重发区应用;8%叶菌唑悬浮剂60 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8%叶菌唑悬浮剂60~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对白粉病的防效也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19%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0 m L,并具一定的保产效果,建议在白粉病中度至偏重发生年份或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4.
2016年研究了3种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用量35%丙环唑·多菌灵悬乳剂630~840 g/hm~2处理的田间防效85.28%~88.83%,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180~225 g/hm~2处理田间防效86.74%~92.36%,30%多菌灵·氟环唑悬浮剂450~540 g/hm~2处理田间防效85.61%~90.28%,3种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优于相应单剂,且显著高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几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初步试验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A 5%水剂6 000mL/hm2或丙环.咪鲜胺36%悬浮剂750g或己唑醇5%微乳剂1 500mL或酚菌酮40%水乳剂1 500mL或烯唑醇12.5%可湿性粉剂600g兑水900kg,能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药后20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2%以上,药后50d的防治效果仍保持在52%以上。  相似文献   

6.
经筛选试验,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避雨栽培区6个药剂处理对葡萄黑痘病均有良好防效,防效均在90%以上;在露天栽培条件下,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4个处理防治葡萄黑痘病,病叶相对防效在73%以上,病指相对防效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7.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肟菌酯·戊唑醇混配剂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近年开发的新杀菌剂,2010-2011年进行了该药剂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优良杀菌剂,2 500倍液施药4次对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达到75.13%~78.73%,优于3个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及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液施药4次后的防效,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用于防治冬枣炭疽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冬枣炭疽病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冬枣树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冬枣炭疽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120h)分别为0. 29mg/L和1. 34mg/L。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冬枣树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0%和2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5%左右,430g/L戊唑醇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0%左右。研究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冬枣炭疽病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供试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2.88%~97.37%和78.14%~93.2...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50%醚菊酯水分散粒剂(翠贝)3000倍液与400g/升氟硅唑乳油(福星)3000倍液、430g/升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3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和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为防治黄瓜白粉病较好的药剂。其中,以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翠贝)3000倍液的药效表现最好,3次药后10d的防效达到97.89%,显著优于同剂量的其他药剂;而43%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福星)3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和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9.09%、86.7%、84.42%和83.79%,4种药剂之间的药效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0%叶菌唑SC、48%氰烯·戊唑醇SC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430 g/L戊唑...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了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筛选得到的生防菌株YC2140,进一步对其进行了16S rRNA和gyr B序列分子鉴定,并选取生产上常用的5种杀菌剂和YC2140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经Biolog鉴定和分子鉴定,YC2140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推荐施用剂量(449.78 mL/hm2或449.78 g/hm2)下,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500 g/L氟啶胺悬浮剂(防治效果78.77%)、450 g/L咪鲜胺水乳剂(77.85%)、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7.12%)、1×108 cfu/mL YC2140发酵液(61.64%)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6.12%)。相同施药剂量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450 g/L咪鲜胺水乳剂(43.33%)、500 g/L氟啶胺悬浮剂(40.97%)、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7.94%...  相似文献   

13.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叶鞘腐烂病是近几年的新发病害,目前生产上尚无高效药剂,2012-2013年进行了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评价。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是抑制香蕉叶鞘腐烂病的较好药剂,336倍液施药4次对香蕉叶鞘腐烂病防治效果达到63.16%、66.1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48倍液施药4次后的防效,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 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 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A。氟环唑EC50和EC90离体胁迫均刺激DON毒素产生, 其他杀菌剂EC50和EC90胁迫均抑制DON毒素产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和20%叶菌唑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87.68%~94.77%; 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45%咪鲜胺EW、25%氟环唑SC、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57.63%%~85.49%; 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2.18%和51.98%, DON防效分别为43.06%和-7.96%; 24%井冈霉素A AS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42.37%和62.87%。药剂离体和田间控毒效果不完全一致, 赤霉病有效防控是DON防控的前提, 病害防效与DON防效不完全一致, 本研究为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生物产品及其减药增效配方, 于2016年分别在湖北襄阳和荆州开展田间试验?评价了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诱抗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生物刺激素爱诺森可溶液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筛选了上述3种生物产品与常规化学农药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药增效组合配方?结果表明: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和0.5%大黄素甲醚水剂处理的防效分别在20.18%~24.37%和18.32%~22.98%之间, 爱诺森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无防治效果?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3种杀菌剂减量20%分别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复配田间防效表明,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病情指数在3.34~7.81, 防治效果在63.99%~77.56%, 其增效范围在3.22%~47.59%, 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未减药用量的防效相当( P >0.0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未减药的多菌灵处理产量( P <0.05), 增产幅度在3.74%~9.28%之间?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3种杀虫剂防治茶尺蠖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3种杀虫剂在室内水培茶树枝条上模拟田间喷雾对茶尺蠖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60克/升悬浮剂3000倍液、甲胺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3%微乳剂15000倍液、甲氧虫酰肼240克/升悬浮剂5000倍液、氰氟虫腙240克/升悬浮剂1500倍液.药后7d的防效均在91%以上,虫酰肼20%悬浮剂1000倍液的防效为86.48%.虽然氟虫双酰胺20%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的防效稍低于上述5个处理的防效,但虫粪干重为第二少.其保叶效果仅次于乙基多杀菌素60克/升悬浮剂。因此,乙基多杀菌素60克/升悬浮剂、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微乳剂、甲氧虫酰肼240克/升悬浮剂、氰氟虫腙240克/升悬浮剂、虫酰肼20%悬浮剂、氟虫双酰胺20%水分散粒剂是比较理想的防治茶尺蠖的首选药剂.建议在茶园轮换使用。而对照药剂联苯菊酯10%乳油3000倍液对茶尺蠖的防效仅为23%.已不适合用于防治茶尺蠖。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药剂和抗病品种,测定12种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主要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室内毒力、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鉴定144份小麦品种(系)对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孢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15%氰烯菌酯·5%己唑醇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0.002 mg/L,其次是6.6%嘧菌酯·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25 g/L咯菌腈和430 g/L戊唑醇,EC50分别为0.016、0.069和0.099 mg/L。12种杀菌剂拌种处理对小麦出苗、株高、根长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出苗率影响最大,其中15%氰烯菌酯·5%己唑醇处理的出苗率最低,为30.41%。15%氰烯菌酯·5%己唑醇拌种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0.43%;其次是430 g/L戊唑醇和25 g/L咯菌腈·37.5 g/L精甲霜灵,防治效果分别为56.34%和53.34%。在供试144份小麦品种(系)中,仅3份对小麦茎基腐病表现为中感,其余141份均表现为高感,无免疫和抗病品种。综上,目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建议选用15%氰烯菌酯·5%己唑醇等杀菌剂进行拌种处理,但应严格控制药剂用量,以防影响小麦出苗。  相似文献   

18.
针对紫皮石斛锈病。试验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250 g/L嘧菌酯SC,29%吡萘·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 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29%吡萘·嘧菌酯SC 600 mL/hm~2与75%肟菌·戊唑醇WG 300 g/hm~2,防效相当且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施药处理,在第3次施药后7 d时达最高防效分别为87.70%和88.56%,鲜重折合产量比空白对照分别增产13.48%、13.22%,可在实际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复配增效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复配制剂的研究对于延长新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缓解靶标生物的抗性、扩大防治谱、降低防治成本、提高药效和环境安全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增效复配配方,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8种农药单剂及复配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利用共毒因子法定性筛选出16组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并对其中15组进一步利用共毒系数法定量筛选,得到有增效作用的5组配比,分别为烯啶虫胺与毒死蜱按1∶30配比以及吡虫啉与异丙威分别按7∶40、7∶200、7∶400和7∶1 000配比;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12.5、242.1、212.4、638.1、417.7,其中吡虫啉与异丙威按7∶400配比具有最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