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金龙  李建  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01-2003
论述了采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的必要性,然后从遥感数据的选择、工作原理、信息提取3个方面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根据武汉市1991、1995、2002年3个时相的Landsat TM图像和ETM+图像,利用GIS与R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韩平阳  汪民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2):209-214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内部及其周边的土地利用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探究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武汉市都市农业功能水平产生的影响,从生产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保护等3个方面构建了武汉都市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994—2019年武汉市相关统计数据收集,以5年为1个阶段分析城市都市农业功能水平的变化,并与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研究,得出武汉市都市农业各项功能的演变和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分析了都市农业各项评价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对武汉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土地利用的规划方向提出建议,以期深化我国都市农业研究内容,并且推动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是土地资源利用中尤其需要给予关注的重要类型,对其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及空间分异特性分析认识,是科学管理土地的基础内容。选取具有山区城镇的个旧市各乡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以Arc GIS为技术手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利益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和用地弹性指数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较大,其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受区位发展、乡镇职能、乡镇支柱产业以及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美国土壤侵蚀通用方程(USLE)以及淮河流域大别山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森林覆盖为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评价因子,并确定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在GIS技术支持下,提取单因子数据并得到单因子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而完成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敏感性程度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唐山市大南湖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遥感解译、数理统计、数据对比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水域、绿地、未利用地三者之间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发生显著变化,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把握真实、准确和实时的土地利用信息.[方法]以石河子垦区为例进行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设计.[结果]遥感影像处理、分析的方法在区别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状态时,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针对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示范区,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土地类型分类的方法与模型.[结论]设计了在示范区建立适应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技术路线,并介绍了数据分析、影像处理、遥感影像分类处理以及分类精度评价与方法验证等关键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形因子是众多自然因素中对土地利用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以清水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流域2002、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流域地形图(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借助空间叠加分析,对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清水江流域有林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减少量约占流域总面积的6.7%;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因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等级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1 500 m、坡度5°≤S25°的地区;海拔对建筑用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坡向对未利用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其他地形因子对各土地利用斑块类型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受同一地形因子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各地形因子的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李奇  孔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53-10855
根据1977和2012年2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重心移动模型研究了1977 ~2012年喀什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以及合理性.结果表明,1977~2012年喀什经济开发区园地面积变化率最大,其次是城镇住宅用地面积,耕地、林地的变化速率也较大;草地和地表水资源用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较大,同时难以利用的荒漠化土地和盐碱地向水资源移动相反的方向偏移,林地和耕地顺水源向南偏移;驱动喀什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重心的移动方向与城市未来发展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利于未来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9.
封建民  李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54-14755,14760
以陕西省佳县为例,从遥感信息入手,以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探讨了如何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利用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快速、准确地提取水土流失信息。这一研究不仅能为水土流失调查、监测提供重要的信息源,而且为水土保持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而GIS以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从GIS与数学模型结合、GIS与智能算法结合以及GIS在土地利用辅助决策3个方面入手,总结了GIS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中的应用,阐述了不同优化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未来一定时期内GIS应用于土地利用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M的浏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解译卫星遥感影像,利用DEM数据,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高程、坡度和坡向对浏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主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同,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级别下的数量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分析,将有助于实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利用1990、2000、2006和2011年遥感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近20年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首先对1990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斑块,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样本数据矩阵;然后提取变化图斑对应驱动因子的栅格数据,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土地利用转换类型与驱动因子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定量阐释了各类型土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距海岸线的距离、人口密度是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为到城镇的距离、交通密度和GDP密度.  相似文献   

13.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发展差异日趋凸显,探讨土地利用分区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寻求自身发展优势和平衡国土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土地利用适宜度指标,以河南省县域单元为例划定主体土地利用类型区并诊断其障碍因子.首先采用熵值法和指标体系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测算县域土地利用适宜度并分析其交互作用,随后运用三维魔方法、障碍度模型进行分区域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土地利用适宜度呈现出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城镇建设高值区呈点状分布,农业发展高值区集中连片分布于河南省东部,生态利用高值区则集中分布于河南省西部地区;(2)河南省多数县域在适宜度交互作用分析中为单一土地利用优势区,且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适宜度间具有明显负相关性;(3)基于土地利用适宜度与交互关系可将河南省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单一导向区、复合导向区共7种类型,城镇建设障碍因子主要围绕人口密度、固定资产投入等指标,农业发展障碍因子则包含土地垦殖率、人均粮食产量等指标,生态利用障碍因子则集中于森林覆盖率与生态旅游资源质量指标.研究结果能够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研究中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及其应用,LUCC研究中的RS与GIS集成的方式与技术途径、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监测研究、驱动力研究、模拟研究中RS与GIS集成应用实例。并讨论了RS与GIS在LUCC中应用、集成的问题和LUCC研究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结合不同卫星遥感数据的监测精度、可获取性、经济可行性以及3S技术综合集成的特点,在总结国内外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比例尺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应选取的遥感数据及更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6.
GIS技术是分形理论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前提,详细介绍了分形理论在土地利用中的2个应用方向,重点分析了GIS技术对分形理论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数据提取、分析与计算等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GIS技术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恢复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2013年Landsat 8 ETM+遥感影像和野外采样数据为数据源,在ENVI软件下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并运用SPSS和DP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林地的土壤养分综合水平显著高于草地和盐渍地,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对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起到主要作用。通过了解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差异,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GIS系统缺乏对空间问题决策支持的弱点,以重庆长寿湖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以VB.NET为开发平台,借助ArcEngine工具,建立了该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具有相关的统计、分析功能,能按照建立的数学模型完成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实现土地适宜性的分等定级,并将其结果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叠加实现三维可视化,让决策者直观地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为1 h经济圈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湖北省京山县耕地地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山县野外调查、社会统计和室内化验分析等工作为基础,采用GIS工具分别建成京山县耕地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规程筛选确定了评价因子.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图叠加生成评价单元,在ArcMap中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取各评价单元不同耕地属性的评价信息,运用模糊评价法、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并与GIS结合对京山县耕地地力进行评级,制作了主要耕地地力属性专题图.还对京山县不同耕地地力等级的面积统计和分布特点以及各等级耕地的主要属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当地耕地质量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对于区域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银川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等模型对银川市2006—2015年的土地利用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6—2015年间银川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较好,总体保持在48%~60%,变化幅度不大;从时间上看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程度不同,草地、耕地、城镇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地,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严控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对优化和提高银川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