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俊岭    杨雅萍  杨飞  孙九林  荆文龙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84-89,97
土地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重要基础,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GIS和CLUE-S模型,以郑州市为研究区,以郑州市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模拟研究区在可持续利用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土地承载力和环境敏感性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郑州市土地承载力水平偏低,土壤环境敏感性较高。在未来情景建设用地面积将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郑州市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本研究可为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提供帮助,并为研究区今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土地可持续性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察布查尔县2000~2005年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谢高地等人研究得出的成果"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结合2000年、2005年全国和察布查尔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种植结构和粮食单价对察布查尔县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0~2005年,察布查尔县耕地微量减少,其他农业用地都有较多增加;2005年察布查尔县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565 357.6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146 920.6万元,增加了35.1%,说明农业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结合实际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农业土地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廊坊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自然禀赋相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协调区域发展,该文以廊坊市为研究区域,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集约程度、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指标权重,以综合指标法得出了8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分,并运用ArcGI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各县域间差异显著,生态安全成为发展较快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从空间上看,区位因素对土地利用影响极为显著,廊坊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从北向南为逐渐降低趋势,南北两端形成极大极差,土地可持续利用呈现极不平衡状态。廊坊市土地利用受京津地区影响显著,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在未来发展中,应着力发展南部地区,以平衡南北地区发展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可持续土地利用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该文从自然条件因素、环境条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因素中选择了34个影响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因子,利用隶属度函数对其进行标准化,通过障碍度计算详细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34个因子中人均农业总产值、粮食单产、芦苇地占地率、农业用地率、城镇化水平是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芦苇地占地率在1996年以后始终是第一障碍因素,而人均农业总产值的限制主要出现在1998年之前,之后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未构成障碍;粮食单产和农业用地率的影响主要出现在1996年以后;林草覆盖率、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和农村电气化水平在一半以上的年份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构成障碍;在1994年之前,农民人均收入障碍度较大,是主要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2方面测度了耕地利用转型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从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3方面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效用。结果表明: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2002-2013年耕地空间转型具有显著正相关效应,其中在2002-2005年正相关效应最强;而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呈现出逐渐减弱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低-低区分布主要在鄂西北地区,高-高区和低-高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耕地功能转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低,空间异质性不明显,仅来凤县处于高-高区。在影响因素效用方面,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率对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占比影响效用最低;人口密度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功能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城市化率、人均GDP、第一产业占比等影响因素效用较低。在影响因素的调控过程中,因素的影响效用与耕地利用转型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素的影响效用越高,对耕地利用转型调控力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吕晓  徐慧  李丽  赵雲泰 《土壤》2012,44(2):203-207
改良治理盐碱地、促进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是基于生态适宜性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目标,通过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获取盐碱地农业生产力的持续维持与提高。通过回顾盐碱地农业利用的研究进展发现,尽管相关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系统的盐碱地资源调查监测缺乏、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对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评价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技术可持续性、改良模式可持续性以及管理决策可持续性分别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开展科学的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评价,构建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管理支撑体系对促进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支撑,以景观格局分析为技术手段,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个案,从景观功效性、景观受胁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处理法、权重加权法等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根据土地利用可持续程度,可把研究区划分为土地利用强持续区、准持续区和非持续区。并依据各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及景观格局等特点提出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为干旱区绿洲农业的施肥区划、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精准农业的推广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伊犁河谷典型绿洲区察布查尔县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伊犁河谷典型绿洲区农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并进一步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技术,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介于24.22%~46.76%,属于中等变异,而速效磷的变异系数为107.51%,属于强变异;区域内存在中等和较强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速效钾的空间自相关性稍强,碱解氮的空间自相关性稍弱;(2)土壤养分在空间分布上多呈斑块状。有机质在东部相对含量较低;碱解氮中部含量相对较低且在东西方向上变异较强烈;速效磷在东北和西南方向上相对较低;速效钾在中部偏北和东南方向上相对较低且在东部变异较强烈。(3)碱解氮与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机质与坡度、地形起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速效钾与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呈正相关关系。(4)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是影响该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结论]在今后的农业施肥过程中,适当增加东部有机肥的投入,应适当增加中部氮素的输入,应适当增加东北方向上磷钾元素的注入。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约束难题,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通过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深入了解长株潭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格局,选择代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土地利用环境生态化和土地利用社会和谐化的22个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长株潭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分值。同时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应用GIS软件绘制了该区的土地可持续综合利用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的大部分县区土地利用处于可持续起步阶段,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整体提高;在空间分布上将研究区具体划分为5类土地可持续综合利用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层次,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格局。结合区域具体分区的汇总结果,并对该区域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整布局建议。该文为长株潭地区土地开发和利用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阜蒙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通过构建理想方案与待评价方案的物元模型,利用可拓关联度评价了各方案承载力的优劣水平。关联度越大则承载力接近理想水平的程度越高,其承载力水平越高。结果表明: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物元可拓理论呈现出较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评价结果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区域水资源状况,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疆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作为我国最大及地理位置重要的西北边陲省份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区域开发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课题。分析了新疆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和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新疆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最大及地理位置重要的西北边陲省份,随着人口的增长区域开发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课题。分析了新疆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和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新疆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配置防护林迎风林缘与背风林缘的防风蚀效能,为干旱区绿洲城市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托克逊县城郊区不同配置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近地表风速、起沙风速、近地表粗糙度、输沙量、风沙流结构等指标,对比研究混交林1(胡杨68%+柽柳32%)、混交林2(柽柳6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尼勒克县科蒙乡吉林台苏河流域2016年6月17日发生的特大山洪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实地考察淹没水深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进而确定其山洪致灾临界雨量。[方法]以新疆尼勒克县典型山洪沟为研究对象,基于FloodArea淹没模型,利用流域内气象站降水资料、高程数据及相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选取山洪预警点并分析预警点处不同累计时效的面雨量与模拟洪水过程线的相关关系。[结果]该流域洪水的淹没水深与对应累计9h面雨量相关性最高,确定了预警点处累计9h的4级风险等级对应的致灾临界值分别为12.80mm(4级),25.78mm(3级),45.24mm(2级),64.71mm(1级)。[结论]淹没模型FloodArea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研究区暴雨山洪个例淹没过程,根据其模拟结果能够反演出不同风险等级条件下该流域的山洪致灾临界面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省阳泉市280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煤矸石物理性质、水分入渗特性和水分含量的分析,初步研究了煤矸石山风化堆积物水分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质地较差,砾石和块石平均含量达86.07%.煤矸石山孔隙组成以非毛管孔隙为主,其剖面4个深度(0-15 cm,15-30 cm,30-45cm,45-60 cm)的毛管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1.40%,1.36%,1.32%和1.17%,导致土壤持水量常年维持在较低水平,0-60 cm的平均土壤持水量为19.7 t/hm2.Kostiakov人渗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地区煤矸石风化物的入渗过程,且在入渗过程中煤矸石风化物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渗透速率.煤矸石风化堆积物水分季节性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的影响,随着季节性降水量的增加,矸石风化物水分平均含量也相应升高.煤矸石山的储水量与降水量之间,表现出较好的一元线性正相关关系.在降雨量较少,或是降雨次数多,雨强较大的情况下,裸露煤矸石地的储水量往往大于覆土煤矸石地的储水量.一般情况下,煤矸石山30-40 cm深处有明显的干层,使得煤矸石山下层在旱季保持有较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16.
新疆策勒县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插钎法结合气象数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开垦年限分别为2和1a农田地表进行风蚀风积观测,结果表明,沿主风向,防护林带前后0—3H(树高)内表现为风积,林前风积量明显大于林后风积量,防护林带之间中部主要以风蚀为主。红枣幼苗旁种植的冬小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抵御红枣根部风蚀。未开垦的植被盖度3个不同的下垫面内,植被盖度和高度越大,其阻沙积沙能力越强。由于新开垦未种植裸荒地地表疏松无植被覆盖,表现出同阶段内最大的地表风蚀量。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不仅与植被覆盖度、防护林结构、风速大小与风向紧密相关外,还与地表的微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17.
横断山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横断山区土壤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利用途径以河谷为主,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展多功能林业;强化草地建设和管理,发展商品性草地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绿洲一沙漠过渡带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BO小气候观测仪,在2010年7月23日至8月24日对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骆驼刺群落3个典型天然植物群落的风速、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进行了同步观测,分析了它们的小气候特征的差异,初步探讨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植被具有独特的小气候作用,植被覆盖度越大,风速越小,气温越低,相对湿度越高。相比植被覆盖度仅3%的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覆盖度27%)和骆驼刺群落(覆盖度67%)在观测期内0.5,1,2,4,8和10m处风速平均减小了32%,47%,近地表0.5m风速减少的最多,分别为57%,87%;2m处气温的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32,1.02℃;2m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分别增加2.33%,7.67%;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和骆驼刺群落的光合有效辐射差异不明显;阴天和沙尘暴天气光合有效辐射比晴天分别减少40%,60%。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干旱区大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精河县为研究区,从能值角度出发,利用相图法分析了1990年、1999年和2007年研究区大农业系统的能值投入情况,评价了系统能值利用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精河县大农业系统的能值投入中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和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比例下降,从1990年的67%下降到1999年的61%再到2007年的48%;同时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比例上升,三年比例依次为14%,24%和38%。虽然在所研究时段内系统的能值利用是可持续的,但其可持续性指标由1990年的Ⅱ级可持续性降到1999年和2007年的Ⅲ级可持续性,且2007年的可持续性指标下降到三年中的最低。因此,系统应当从当前的发展状况出发,沿可更新资源的敏感线上行发展,主要采取节约和保护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有效替代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比率,提高系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