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中西部地区玉米螟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寿昌  雷绪劳  杜文军 《玉米科学》2004,12(Z1):113-113
玉米螟在宝鸡地区偶发性严重,造成百株危害有7~12条螟虫,减产5.3%左右,玉米产量受到严重损失.对该虫危害概况、发生规律、原因进行论述,结合当地调查结果,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白海燕  马建列 《杂粮作物》2003,23(4):244-244
亚洲玉米螟[Ostrima furnacalis(Guenee)]在西昌市主要危害玉米,其次可危害高粱、生姜等: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发生数量少,危害轻。第二代发生期由于田间湿度大。成虫产卵量大。幼虫孵化率高,成活率也高,因此发生危害重。应重点防治。防治措施抓住越冬防治和第二代心叶期防治两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陶景光 《杂粮作物》2006,26(3):237-238
玉米是锦州地区主栽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2005年种植面积为18万hm^2,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等作物的常发性主要害虫,一般年份玉米被害率达1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因此玉米螟一直是锦州地区的重点防治对象。玉米螟在锦州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一代于7月初开始为害,田间玉米叶片出现排孔,玉米抽雄后幼虫蛀食雄穗并转移至茎部,被害植株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输送及授粉结实,致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被害植株茎秆极易风折,对产量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4.
雷州半岛蔗区甘蔗螟虫发生危害特点是蔗螟种类多、发生期长、整年交替危害, 危害较为严重。防治对策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采取以化学防治保护苗期株,以生物防治控制后期危害, 以人工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把蔗螟控制在经济许可水平之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观察,摸清了红麻粉蚧的发生分布、危害方式以及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针对其发生危害特点制定出以杜绝虫源、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甘蔗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严重影响云南甘蔗生产的8种甘蔗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综述。根据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减少虫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固原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1基本情况马铃薯是促进固原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主导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八五"期间的5.33万hm~2,扩大到"十五"时期的7.33万hm~2,2005年种植面积8.21万hm~2,2006年种植面积14.09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畜产品的消耗量将不断增加,这种发展趋势将导致市场对饲料玉米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辽宁地处我国优质玉米产业带,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的粮食生产中均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害虫。承德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天敌寄生量少,适合玉米螟生长发育繁殖,危害较重,一般发生年份减产7%~15%,大发生年份减产超过20%。  相似文献   

10.
红麻粉蚧的发生、危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系统观察,摸清了红麻粉蚧的发生分布、危害方式以及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针对其发生危害特点制定出以杜绝虫源、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典型半干旱区喀左县大豆食心虫发生情况,通过调查,掌握了本地区大豆食心虫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条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13.
蔡国梁 《中国稻米》2006,12(1):38-39
水稻螟虫曾在上世纪90午代中后期大发生,而近几年它在诸暨市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发生状况更加复杂多样。发生时间及代次愈加紊乱。一代的发生量更多、为害更加严重。为此,笔者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总结了螟虫在多种种植类型下发生的新特点,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0~2013年田间系统监测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和赤眼蜂的发生规律.亚洲玉米螟落卵量、卵孵化量、赤眼蜂寄生量等资料和温度、积温、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简单逐步回归、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及多因子互作回归进行拟合,建立不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及赤眼蜂发生量与多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采用预报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发生量,一代亚洲玉米螟落卵量采用简单逐步回归组建的模型结果可靠;二代亚洲玉米螟卵孵化量与赤眼蜂寄生量采用简单逐步回归和多因子交互组建的模型结果均可靠,玉米螟落卵量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北方春玉米密植条件下玉米螟危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于沈阳开展田间试验,对不同密度种植玉米田的玉米螟危害及玉米产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玉米密植对亚洲玉米螟危害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危害在2012年75 000株/hm2小区花叶率、虫孔数和幼虫数显著高于常规田,2013年90 000株/hm2小区花叶率、幼虫数、虫孔数高于常规田,花叶率和虫孔数差异显著;二代玉米螟危害在2012年75 000株/hm2雌穗被害率、虫孔数、幼虫数和被害率显著高于常规田,2013年90 000株/hm2小区雌穗被害率、虫孔数和幼虫数显著高于常规田。2012年种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2013年90 000株/hm2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田,常规田百粒重和单穗重显著高于密植田。随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螟危害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玉米不同品种清种、混种和间种不同作物后玉米螟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玉米清种区与混种区的玉米螟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得出,混种对降低一代玉米螟卵量有明显作用,比清种一代玉米螟卵降低幅度在13%~45%。通过玉米间种不同作物后玉米螟发生情况分析得出,间种向日葵的小区中玉米螟的蛀孔数和活虫数明显低于其它处理,认为向日葵可能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类型、病原类型、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