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与川育16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和四川省区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主要靠有效穗的大量增加提高产量,而川育16则主要靠大粒导致穗粒重提高而增产,二者在产量构成性状和抗病性上均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川农16和川育16均属优质弱筋小麦,二者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1,20和5 10)相同,且均属1BL/1RS易位系,但存在6条醇溶蛋白差异带。  相似文献   

2.
从99E18×川农16杂交组合F6代中选育出17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系.对其醇溶蛋白、商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加工品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品系为1BL/IRS易位系,素本醇溶蛋白基因资源发生了重组,亚基7 8和20在一定程度上呈共显性遗传.筛选出1个品系具有与99E18相同的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1,7 8,5 10).有10个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和15个品系的湿面筋含量高于川农16,所有品系的面团稳定时阊和沉降值均高于川农16,表明后代品系加工品质性状在川农16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遗传改良.聚类分析发现后代品系大致可分为2个亲本类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选择与利用川农16后代品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川麦42蛋白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川麦42的谷蛋白、酵溶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等3个生化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与对照品种川麦107、川育12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遗传多样性。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6 8和2 12,品质评分为7分;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变异类型为Gli-Ala、Gli-Alf、Gli-Dlk、Gli-A2a和Gli-D2r。川麦42与川育12和川麦107分别存在53.6%和50%的醇溶蛋白多态性带纹,而酯酶同工酶能检测到差异。6 8亚基的出现和醇溶蛋白带型均表明了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84/Aegilops tauschii 188)对川麦42的影响。川麦42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可用于品种认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对穗数型多分蘖小麦品种川农16与大穗型寡分蘖小麦品系H461生化及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川农16与H461间至少有10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别为(1,20,5 10)和(2*,7 8,2 12).在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72个SSR位点上共检测到95个等位变异,每一个位点所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1至2个,平均1.3个;其中,23对SSR引物(31.9%)能够揭示川农16与H461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水稻品种蛋白质亚基的百分含量,探讨水稻谷蛋白(PB-Ⅱ)亚基和醇溶蛋白(PB-Ⅰ)亚基的相关性.以日本现行的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方法,利用Labwork4.5电泳凝胶成像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对水稻不同品种进行全蛋白电泳及蛋白质亚基检测及进行电泳凝胶谱带13 kDa醇溶蛋白单一亚基含量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龙粳8号的醇溶蛋白亚基含量较低为11.53%;富士光和松99-135的谷蛋白亚基含量较高为72.87%和69.52%;绥粳3号的醇溶蛋白亚基舍量相对较高为15.25%.醇溶蛋白与PB-Ⅱ谷蛋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77315.16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4356.13 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13779.绥粳3号和籼粳交的特优21在单一亚基分析中,其13 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也就是说,不同水稻品种的蛋白质亚基含量不同;不同品种的13 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存在差异;醇溶蛋白总量、13kDa、16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在小麦外源染色体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对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滨麦(Leymusmollis)、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大麦(Hordeumdistichom)以及黑麦(Secalecereale)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簇毛麦、滨麦、华山新麦草、大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与普通小麦相比均有各自的特征带;利用簇毛麦和大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特征带鉴定出了普通小麦中与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有部分同源的V1和H5附加系;利用黑麦1RS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ld1B3鉴定了1BL/1RS易位系,同时利用染色体C-分带对1BL/1RS易位系77(2)进行了验证。并对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在小麦品质育种和细胞质雄性不育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四川省49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在醇溶蛋白位点上存在广泛的变异,49个品种(系)具有4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8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5条具有多态性,占92.1%,每个品种(系)可分离出11~23条带。15个品种(系)具有1BL/1RS易位系标记位点Glid1B3,占供试品种(系)的30.6%。在Glu-1位点上,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1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18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6.9分。49个品种(系)中,21个具有5+10优质亚基,3个具有2亚基。新品种(系)中5+10亚基比率较高,反映了四川省强筋小麦育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优质亚基和优质亚基组合的频率仍然偏低,因此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应进一步加强优质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大豆醇溶蛋白亚基积累及其与品质的关系,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早熟大豆品种晋大75和晚熟大豆品种晋大53在开花后不同时期醇溶蛋白亚基积累的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的积累规律不同,在合成积累的时间顺序上存在差异,早晚熟品种高分子量醇溶蛋白亚基(B、C、D区)积累的情况基本一致,从开花后15 d就开始合成积累。低分子量醇溶蛋白亚基(A′、A区)主要在后期积累,一般情况早熟品种7S醇溶蛋白积累时间比晚熟品种提前15~20 d;晋大75醇溶蛋白的剧增期在开花后45~60 d,晋大53醇溶蛋白的剧增期在开花后40~50 d7、0~75 d。  相似文献   

9.
通过SDS-PAGE技术和A-PAGE技术对8个小麦种质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CS)和醇溶蛋白亚基进行分析发现,有3个种质系中含有被公认的优质亚基5+10亚基,同时7+8亚基、1、2^*等强弹亚基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些种质系的醇溶蛋白与作为对照的普通小麦相比在谱带的数量和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其醇溶蛋白带型丰富,一共分离出35种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而作为对照的7个普通小麦品种一共分离出16条谱带。在ω-快带区和γ-慢带区有较对照品种丰富的谱带出现。同时还发现其种质系缺少GLd1B3位点。研究认为,这8个种质系是新型的育种材料。具有丰富的优质亚基和兼抗多种病害的优良抗性,宜发展为核心种质进行保存、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川麦42和川农16是四川省近年育成的两种不同类型高产小麦品种。本文选用250对微卫星(SSR)标记引物对两个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了遗传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250对引物均能扩出清晰地条带,其中129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存在多态性差异,占引物总数的51.6%;这为进一步利用川麦42 X川农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标记川麦42和川农16的一些重要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