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猪苓和蜜环菌生长的母种和原种培养基配方,通过对为猪苓和蜜环菌设计的5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和4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试验,观察猪苓和蜜环菌母种和原种的菌丝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表明,猪苓母种在配方3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4.013 mm/天,菌丝粗壮,长势旺盛,猪苓原种在配方B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2.749 mm/天,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较好;蜜环菌母种在配方5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9.346 mm/天,蜜环菌原种在配方H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2.416 mm/天。所得试验结果可为日后猪苓人工栽培技术和猪苓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利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我国分布较广的药用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菌丝的培养特性和猪苓菌与伴生菌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等研究进展,其生长发育过程经过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等阶段,伴生菌和碳源是影响猪苓菌核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固体培养中,25℃、黑暗和中性偏酸的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蜜环菌和猪苓菌为复杂的共生关系。可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苓菌培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猪苓菌的形态结构、适生条件、营养特性、培养基配方、适生树种及猪苓菌与伴生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和诱导猪苓菌丝扭结形成菌核的相关因子,以期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苓的白色长菌丝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形成厚实可剥的菌丝块。猪苓生长菌丝可形成锁状联结、顶端膨大,菌丝真径0.95~2.80um,适宜生长条件为20℃、pH4。振荡培养下,形成15~20um大小的菌丝块,颜色如潜伏其菌核的灰黄色。在6种生长原木上,猪苓形成菌丝块大小为3~5um。在PDA培养基上猪苓与蜜环菌混合培养比单独培养的菌丝粗,菌丝密度大,在原木上,猪苓菌丝与蜜环菌菌丝形成共生联结,同时在与蜜环菌紧连的菌丝块边缘,有多点状的自我防御结构。木质素降解活性检测表明,4个菌株中的A、B、C使澳酚蓝脱色后的吸光度为0.0635~0.0902,而菌株D的活性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猪苓菌丝生长的伴栽菌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蜜环菌与猪苓的伴栽搭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同一种猪苓菌丝受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处理后的生长状况。[结果]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处理的猪苓菌丝生长情况明显不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丝生长速率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有差异,生产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影响巴西蘑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积累的营养因素。结果表明,巴西蘑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积累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0%巴西蘑菇菌糠煮汁、2%玉米粉、1%葡萄糖、2%麸皮、0.5%硫酸铵、0.1%KH2PO4、0.1%MgSO4·7H2O、10mg·100mL-1VB1。在这种培养基中巴西蘑菇产生的菌丝球数量多、直径小,培养7d后菌丝球个数达到2287个·50mL-1,菌丝干重为1.658g·50mL-1,胞外多糖可达229.213mg·50mL-1。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蜜环菌母种培养基(加富PDA)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一种蜜环菌液体种改良培养基配方(栎树枝100 g·L~(-1),毛竹根50 g·L~(-1),蔗糖20 g·L~(-1),马铃薯200 g·L~(-1),KH_2PO_43 g·L~(-1),MgSO_4·7H_2O 1.5 g·L~(-1),VB110 mg·L~(-1),pH自然)。在此培养基上培养的蜜环菌菌球个体更大,菌丝体活力更强,培养14 d后蜜环菌菌丝体产量可达0.803 2 g·100 m L~(-1),为原配方的2.98倍。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属高等专性寄生性真菌,而蜜环菌是猪苓专性寄主,其他高等植物(菌材)又是蜜环菌的寄主。结合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根据猪苓和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创造适宜条件,建立起猪苓、蜜环菌、高等植物三者寄生链条关系,以鲜猪苓菌核为繁殖材料,以猪苓菌核或菌核组织培养的菌丝体做种,在猪苓休眠期,采用地面砌池连片双层栽培法,能有效提高猪苓人工栽培的成活率,并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可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蜜环菌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又是人工栽培天麻及猪苓的重要营养源。利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对蜜环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获得蜜环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蜜环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pH为5.0~7.0,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  相似文献   

11.
任思竹  陈青君  程继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74-4975,4990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6种不同碳源和8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通过测定摇瓶浅层培养后蜜环菌菌球的生物量,探讨不同的营养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在培养温度25℃、振荡器转速为150 r/min的黑暗环境中恒温培养10 d;最适碳源、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膏,菌球生物量分别达到(10.60±2.70)和(3.95 ±3.55) g/L.[结论]该方法为供试蜜环菌的培养基筛选及进一步研究天麻、猪苓的共生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板栗苞培养蜜环菌栽培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蜜环菌培养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研究了用板栗苞代替阔叶树木屑培养蜜环菌。结果表明:板栗苞替代阔叶树木屑培养蜜环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由于猪苓的用途不断拓展,野生猪苓的资源濒临枯竭,造成猪苓供需矛盾尖锐。为保护野生资源和缓解猪苓供需矛盾,该文根据猪苓生长适宜条件,摸索猪苓栽培技术,为猪苓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培养基成分对试管米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天然营养附加成分组合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上,培养试管米麻,探讨培养基成分对试管米麻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试管米麻生长的天然营养附加成分组合为20g*L-1菌材液+100g*L-1香蕉汁;促进试管米麻生长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mg*L-16-BA+0.2mg*L-1NAA;促进试管米麻快速增殖的最适培养基是:1/2MS+1.0mg*L-16-BA +0.2mg*L-1NAA+20g*L-1菌材液+100g*L-1香蕉汁.  相似文献   

15.
液体浅层培养对猪苓菌丝体生长及其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液体浅层培养方式培养猪苓菌丝体,在培养28d后,猪苓菌丝体的鲜重达到最高,而菌丝体干重在21d后增幅不大;培养28d后的培养液pH由接种前的3.9升高到5.0,菌丝体旺盛生长阶段的pH为4.0~4.6;菌丝体中总糖含量在培养14d后达到最大,浅层培养猪苓菌丝体生产猪苓多糖的适宜培养周期约为2周;对从猪苓菌丝体和猪苓菌核中提取的猪苓多糖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比较分析,两者红外光谱图相似,表明多糖的主要组成成分相同,但含量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3种不同氮源(蛋白胨、硝酸钠、硫酸铵)对长白山鸡爪苓菌丝体生长及其胞外蛋白酶、多酚氧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氮源对鸡爪苓菌丝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菌丝体生物量大;鸡爪苓菌丝体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达到最高;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在3种不同培养基中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郑焕春  崔巍  李淑玲  栾泰龙  施汉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77-12878,12906
对海林地区野生榛蘑生长环境、气候状况、土壤特性进行了调查,对其生长情况及其与生长环境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湿度和降雨量是影响野生榛蘑菌丝、子实体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子对密环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环境条件对密环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求得最佳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密环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pH值为5.0~6.0,黑暗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葡萄糖是其生长的最佳碳源,芝麻和大豆是最好的氮源。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区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长白山区野生猪苓的系统研究,从栽培场地的选择、种核选取、栽培方法、栽后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提出了适宜长白山区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的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人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成功培养出猪苓菌丝体.用热水浸提法分别提取猪苓菌核和猪苓菌丝体中的多糖,并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其糖含量,进一步纯化处理后,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红外光谱图相似.通过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免疫学检测,表明从猪苓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和从猪苓菌核中提取的多糖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器官重量的作用,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