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GK958是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从锦科970012×锦科19的后代中定向筛选而成.1999年组合杂交,后经南繁北育,2002年在所内成系;2003年进行省内多点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2.
双价抗虫棉锦科杂1号是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从锦科杂交系列组合中筛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母本为转基因双价抗虫棉sGK791,父本为常规非抗虫棉豫668。2001年组合杂交;2002年组合鉴定,2002年冬季海南测交制种;2003年在所内进行杂交棉品比试验;2004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预备试验;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豫审棉2007012,证书号为:豫审证字2007039号。2007年12月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sGK791(锦科791)是河南省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以锦科93003-7-16为母本,以双价450为父本,采用常规杂交育种,利用性状互补、基因重组、基因导入,在病圃地系谱选育而成。2003-2005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春棉品种生产试验,同时进行优系速繁与品系纯化。2005年12月获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号为:农安基证字(2005)第017号;200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6005。1特征特性该品种出苗良好,苗势壮且整齐,前中期长势强健,后期长势稳健,生育期128d。植株塔形,较大而松散,透光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新陆中30是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从石91-19×锦科19的后代中在病圃选育而成.2003-2005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2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06年58号.2006年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公告号为:CNA003314E.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中棉所7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棉所79(原名:sGK中17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06)。  相似文献   

6.
<正>中棉所60(sGK中156)于2009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9002号),2012年通过天津引种认定(津准引棉2011002),201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棉2013001号),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1)。1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8.9d。  相似文献   

7.
宛80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从南通市农科所的徐86×(泗棉2号×南通棉4号)F8的天然变异株中连续选择而成.1997~1998年参加所内品比试验,农艺性、综合性、抗病性和产量、品质都符合育种目标,定名为宛801-8;1999年参加河南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0年被推荐参加河南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综合表现较好,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均较对照明显增产.2002年3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85(原代号中夏杂0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sGK中394为母本、以品系071239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10—2011年完成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完成河南省短季棉生产试验。2009年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Ea基安证字(2009)第177号]。201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3006。  相似文献   

9.
耐盐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 44(原名中 80 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耐盐棉花新品种。2 0 0 0 -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 0 0 4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该品种亲本组合为 (中 2 369× Tamcot CD3H)F2 ×中棉所 1 7。于 1 990年在本所配制杂交组合中2 369× Tamcot CD3H,冬季南繁加代 ,1 991年 F2 代选丰产、抗病、抗盐性好的单株与中棉所 1 7杂交 ,1 992年混选 -混种 ,1 993年选出单株 ,1 994年经初步测产和纤维品质测试后选出优良株行 ,1 995年株系比较试验 ,1 996年进行品系预备试验 ,继续…  相似文献   

10.
短季棉杂交种中棉所68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棉所68(中夏杂0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育种中间材料MC502系为母本,与抗虫棉品系MK428杂交育成的早熟、丰产、抗病杂交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本所短季杂交棉比较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同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在河南省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7)第130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14.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69(中5302)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我国首批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母本,以自育常规新品系110077为父本杂交,经全程逆境鉴定和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中熟棉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同年获得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07)107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2).  相似文献   

12.
泛棉3号是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转基因抗虫棉.2005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进入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703.  相似文献   

13.
创杂棉2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鸿献  孙玉芳 《中国棉花》2008,35(10):26-26
创杂棉27号(金杂116)是河南金北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强优势、多抗、稳产、早熟、优质杂交棉.2005-2007年分别参加河南省杂交棉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200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9.  相似文献   

14.
石早1号是石家庄市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培育的特早熟双价转基因抗虫棉,2003-2004年参加了河北省特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和河北省生产试验,2006年4月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过程1997年10月,以引进远缘材料E91(组合为辽1038×科遗2号×雷蒙地棉,从  相似文献   

15.
中棉所84(原代号中夏杂08)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以sGK中825为母本,以中416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杂交一代经产量、抗性和生化辅助育种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获得在河南省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0)第181号].  相似文献   

16.
优质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78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棉所7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自育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品系sGK中156为母本、以自育优质选系120为父本通过杂交组配、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优质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试,2009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同年获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176号]。201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0;证书编号:豫审证字2010048)。  相似文献   

17.
中棉所 43(中 2 2 30 - 35 )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 ,亲本组合为石远 32 1×5 71 6,1 994年配置杂交组合 ,2 0 0 0 - 2 0 0 2年参加河南省春播品种区域试验 ,2 0 0 2年同时参加河南省春播品种生产试验 ,2 0 0 3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特征特性中棉所 43生育期 1 33天 ,比对照中棉所 41早熟 1天 ,属于中早熟棉品种 ,株高 94cm,植株塔形 ,叶片中等偏小 ,叶色淡绿 ,出苗快 ,前中期长势强健 ,结铃性强 ,铃长卵圆形 ,单铃重 5 .2 g,衣分 39.6% ,子指1 0 .9g,吐絮畅而集中 ,易收摘 ,纤维洁白 ,有丝光。2产量表现2 0 0 0— 2…  相似文献   

18.
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棉所76(sGK940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早熟育种课题组选育的双价抗虫杂交棉,具有优质、抗病、高产的特点。2005—2008年通过国家棉花品种黄河流域杂交春棉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应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49号],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09011]。  相似文献   

19.
锦棉3号(锦棉1784)是辽宁省锦州市农科所1979年以锦496作母本,苏棉1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连续选择培育而成的一个特早熟、耐低温、品质优、高产稳产、早熟不早衰的棉花新品种。1991年10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20.
郑杂棉3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2006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7年续试同时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1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7第176号);200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为豫审棉2008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