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移早期囊胚期细胞制备的嵌合体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尼拉商品鸡鸡胚X期细胞液注入同期海兰鸡的囊胚腔中,再经体外培养至出雏,获得尼拉--海兰嵌合体鸡,嵌合体率为5%(3/60),出雏率为15%(9/60)。另一项实验是将受体鸡胚经过600rad^60Co辐射处理后再注入供体细胞并体外培养至出雏,结果嵌合体率为14.0%(8/57),孵化率为15.8%(9/57),其中两只毛色嵌合体公鸡存活至今已经8个月。嵌合体鸡的黑色羽毛可出现在多个部位,有两只鸡的腿部和喙的角质也出现黑色斑。嵌合体鸡血液DNA具有供体鸡的特征带。本研究为进一步制备转基因鸡奠定了基础,也为鸡的发育生物学研究和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显微注射法,分别将人生长激素(hGH)基因和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KLK1)直接注射到孵化24h的鸡胚中,继续孵化。在注射的320枚鸡胚中,孵化前7d死亡194枚,8~18d死亡108枚,孵出雏鸡18只,孵出率为5.6%(18/320)。8只雏鸡分别于出壳后的第1、2、3、5天死亡。7只于3月龄死亡。3只鸡(1公2母)存活至今,并开始产蛋。死亡雏鸡具有脚瘫、体弱、斜颈、站立不稳等异常表现,存活鸡无外观异常,但有产蛋紊乱现象。从孵化4d后死亡的150放鸡胚和18只出壳雏鸡的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并用DNA杂交试验进行基因整合检测,结果发现其中的3枚鸡胚和3只雏鸡为人生长激素基因整合阳性,基因整合率为12.5%(6/48);18枚鸡胚和6枚雏鸡为KLK1整合阳性,整合率为22.2%(24/108)。结果表明:鸡胚盘内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法可以转染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3.
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效果,对鸡X期胚盘细胞分别进行分散培养和整胚培养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计算阳性克隆率;结果,分散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整胚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较差,培养过程中细胞易分化;传代后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AKP阳性克隆率差异显著(P<0.01).表明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171-2175
为探究不同抗氧化剂对鸡胚盘细胞(blastodermal cells,BCs)冷冻保存效果,试验在冷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番茄红素(lycopene,LP)3种抗氧化剂,用胚胎程序冷冻仪冻存BCs,解冻后测定细胞活率(简称活率),并于培养24h后测定细胞贴壁率(简称贴壁率)。结果表明:在活率上,除了0.05mol/L NAC组(76.7%)与800U/mL CAT组(77.3%)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1),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贴壁率上,除了800U/mL CAT组(34.2%)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外,其余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NAC、CAT与LP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01mol/L(48.3%)、200U/mL(45.4%)与0.05g/L(39.8%)。因此,在冷冻液中添加适量的NAC、CAT或LP,可以提高BCs冷冻保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极显著提高解冻BCs培养24h后的贴壁率。  相似文献   

5.
在获得转基因哺乳动物的基础上,由于禽类(鸡)作为生物反应器本身所具有的优势,许多研究者投向制备转基因鸡的研究上。本文简要叙述了常用的制备转基因鸡的方法。其中,结合本实验室的情况,重点介绍了胚盘直接注射法。  相似文献   

6.
异体胚盘的移植孵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超  杨瑛 《畜牧兽医学报》1998,29(4):345-348
将胚盘和24h胚珠异体移植,以±45°和±30°转蛋角度孵化,孵化率分别是54%、33%、29%、17%。  相似文献   

7.
8.
转基因鸡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获得转基因哺乳动物的基础上,由于禽类(鸡)作为生物反应器本身所具有的优势.许多研究者投向制备转基因鸡的研究上。本文简要叙述了常用的制备转基因鸡的方法。其中,结合本实验室的情况,重点介绍了胚盘直接注射法。  相似文献   

9.
5嵌合体鸡的生产  嵌合体制作最早主要用于发育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目前,禽类嵌合体的制作中作供体细胞用的囊胚层细胞(BC)和原生殖细胞(PGCs)可以代替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用于体外遗传操作,已成为禽类转基因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BC和PGCs还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和冷冻保存。基本原理是经过遗传操作的BC细胞或PGCs细胞作供体,嵌合到受体胚胎中。如果是嵌合在生殖细胞,则该嵌合体性成熟后可产生一定比例经过遗传操作的配子。  有关鸡嵌合体方面的报道及鸡嵌合体制作方法、嵌合体的嵌合程度的判断以及怎样提高嵌…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1966年微注射技术和1980年转基因小鼠的诞生,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已由技术上的成功转向复杂的生物试验体系的研究。单个基因的功能,基因突变的效果,尤其是转录调控元件的功能等都需依靠转基因动物来研究。体外操作的基因及遗传突变只有导入动物基因组中才能研究其体内功能。同时,转基因动物在农业、生物医疗与制药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家禽的转基因研究晚于哺乳动物,由于其具有与哺乳动物完全不同的生殖特点,转基因研究遇到了更大阻力。  相似文献   

11.
鸡球虫体外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球虫体外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宋翠平①沈永林综述汪志楷审校(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鸡球虫病(Cocidiosisinchickens)是由孢子虫纲(Sporzoasiol)真球虫目(Eucocidiorida)艾美耳科(Eimeridae)...  相似文献   

12.
胚盘下腔是禽类胚胎发育到囊胚时出现的特有腔室,通过向禽类胚盘下腔注射外源细胞或基因是常用的制备嵌合体和转基因禽类的方法。本试验通过制备石蜡切片,验证胚盘下腔显微注射效果的方法。以白来航鸡种蛋为模型,向胚盘下腔中微注射少量的标记物,经过琼脂糖包埋脱水后制作石蜡切片,获得完整的鸡胚Ⅹ期胚盘切片。经过HE染色,可以观察到鸡胚Ⅹ期胚盘的上下胚层及胚盘下腔,鉴定标记物是否准确注入胚盘下腔中。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可以获取完整胚盘各个切面,准确检验胚盘显微注射效果,为改进显微注射方法和提高转基因禽类制备效率提供新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胚盘区(胚盘+与之紧密嵌连的颗粒细胞,GDR)称为禽类未成熟卵泡的“生长中心”,可以增强颗粒细胞的再生能力,抑制颗粒细胞合成孕酮(P4)。排卵前24小时破坏F1(最大未成熟卵泡)、或前48小时破坏F2(次大未成熟卵泡)的GDR将导致卵泡闭锁、排卵受阻与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但排卵前12小时破坏胚盘区不影响排卵。结论:GDR的主要作用可能是调控卵泡的成熟,从而间接影响排卵。目前,认为其调控机制是胚盘产和  相似文献   

14.
运用脂质体转染第Ⅹ期胚盘细胞的方法将外源质粒pEGFP C2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鹌鹑种蛋Ⅹ期胚盘下腔,孵化种蛋.提取孵化6d的鹌鹑胚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嵌合体阳性率为84%,证实外源基因在胚胎中的表达.对孵化至出壳的G0代鹌鹑组织进行DNA提取并PCR分析,以及组织切片荧光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在G0代鹌鹑组织中成功表达.结果表明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是一种制备转基因鹌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分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培养和鉴定方法,本研究无菌抽取10日龄健康SPF雏鸡的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细胞,将其培养于含有重组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 (rhIL4)的RPMI 1640营养液中,诱导培养鸡骨髓源DCs.采用显微镜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及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对睾丸细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睾丸细胞的起源及其生成精子的机制已经明了,并且对它们的分离和体外培养也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这些研究多限于一些哺乳类动物,尤其以啮齿类动物居多[1]。而在禽类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启蒙阶段。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鸡睾丸细胞几种分离方  相似文献   

17.
球虫的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合适的细胞体系中培养球虫完成其发育过程的方法,该方法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一种比较完备的体外培养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球虫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作者从鸡球虫体外培养的球虫种类及其发育阶段、细胞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等4个方面对这一技术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以EGFP为报告基因体外电穿孔转染鸡X期胚盘细胞,探讨适宜电转染条件以及影响鸡ES细胞存活率和转染率因素。分离鸡X期胚盘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及鉴定,二代细胞设定不同的电压、脉冲时间、质粒浓度、细胞密度及孵育温度等条件转染。电击后10 min,0.4%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算存活率。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绿色荧光细胞数和总细胞数,计算转染率。结果表明:电转染鸡ES细胞的最优化电压为280 v,脉冲时间为75μs,质粒浓度为20μg/mL,转染前4℃、转染后25℃(室温)或4℃各静置10 min,细胞密度调整在1×105个/mL×106个/mL,尽量使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电穿孔法转染鸡ES细胞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利用优化条件转染ES细胞,可以满足进一步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鸡球虫病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由于抗球虫药物的使用甚至滥用,鸡球虫的抗药性日趋广泛而严峻。为了研究鸡球虫入侵机制以及快速高通量筛选抗球虫制剂的需要,鸡球虫的体外培养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历经近50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体外培养技术体系。论文主要就鸡球虫的原代细胞培养模型、传代细胞培养模型和鸡胚培养模型在建立和应用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研究鸡球虫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鸡球虫的体外培养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历经40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逐步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体外培养技术。作者从细胞和鸡胚2方面对这一技术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