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项国际间的研究试图揭示海洋酸化对贝类等海洋生物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酸度增加将影响贝类骨骼的大小与重量。贝类等海洋动物是海鸟、海豹等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同时也是人类海产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海洋酸化引发的这些变化将会最终影响到人类及大型海洋动物。来自英国南极调查局(BAS)和国家海洋学中心(NOC)、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生活在极地到热带海域12种不同环境下的4种有壳类的外壳厚度及骨骼大小。  相似文献   

2.
有观点认为,数百万年前海洋中出现巨型昆虫等大型海洋动物是由于海水中过剩的氧气驱动了它们的进化。这也能用来解释如今极地海域出现大型海洋动物的现象。不过,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和荷兰拉德伯德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认为,“极地海域常发现大型海洋动物是因为该水域含氧量较高”这一观点并不准确。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生态功能》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在评估了沿海各国生态、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后认为,当前海洋的健康指数水平仅为60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渔业研究人员首次对全球海洋的健康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创立了海洋健康指数的评价体系。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UBC渔业中心的研究人员统计了可供人类可持续消费的渔业产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得分差别较大,如塞拉利昂的得分仅为36分;而南太平洋上无人居住的查维斯岛得分最高,达到86分;加拿大的得分较高,为70分;美国为63分;英国62分;中国53分。  相似文献   

4.
一、海水养殖展望在沿海的大陆架上,尤其是在能避风的河口和港湾,通常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水温、含氧量、阳光和丰富的饵料生物),供有益于人类的海水动植物生存。如能控制这些自然条件,造成对重要养殖海水动植物(鱼、虾、贝、藻类)生活史的各个环节最适宜的条件,沿岸海域的利用效率就能大大提高。把生物学、化学、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应用到海水养殖中去,可以创造出新的养殖方法,扩大养殖品种。有人认为:水产养殖将成为“海洋捕捞业的伙伴”,而且它提供的食用鱼和海产品甚至将超过海洋捕捞业。近年来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趋势表明,养  相似文献   

5.
<正>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涉及到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有关海洋区域划界理论和原则,但其论述毕竟简单。1982年《公约》签署至今,许多沿海国进行了海域划界实践,其理论与方法有了全面发展,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纵观划界历史,目前总的形势是:二维海岸地理学因素正在代替三维海底地质地貌因素,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代替单纯大陆架或海底划界,200海里距离原则代替自然延伸原则,综合性单一海洋边界代替传统性大陆架或渔业边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建立大大增加了将要划出的海洋边界条款以及对这些边界划定的复杂性。现在愈来愈多的沿海国主张把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边界两者合并,用一条单一海洋边界将上覆水体和海底同时划出。  相似文献   

6.
<正> 近两年,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出现滑坡趋势,令许多养殖业者焦心如焚。怎样才能顺利渡过难关?应用最新科研成果、最新养殖技术将是一条重要出路。《海洋科学》(中、英文版)编辑部据此编纂了《90年代最新海水养殖技术》一书,本书结合国内海水养殖形势、特点,汇集了国内最新海水养  相似文献   

7.
为响应浙江省委、省府提出海洋大省的战略口号,认真贯彻执行万学远省长最近在全省海水养殖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精神,针对温州目前海水养殖发展步伐不快,产业规模不大、投资利用不够、技术档次偏低、与兄弟地区相比落伍较大的状况,提出加快发展“海上田园”的新思路。 其指导思想是:增强开发海洋意识、挖掘养殖潜在优势、发展“一优两高”品种,持续提高三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工作方针为:“两沿(大陆沿岸与岛屿沿岸)齐驱,三弯(乐清湾、大渔湾、沿浦湾)并驾,滩海(滩涂与浅海、呼应,增(增殖)养兼顾,做到充分利用、合理开发、协调发展,并争取至2000年(“九五”期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35万亩,海水养殖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6亿,分别比“八五”期末翻一番。  相似文献   

8.
1977至1982年,塞瓦斯特波尔潜水研究实验设计局和全苏海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亚速海——黑海海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克尼波维奇极地海洋渔业和海洋学研究所、太平洋海洋渔业和海洋科学研究所共同进行了一项科研工作——在全世界海洋不同区域和苏联大陆架地区试用潜水装置。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持续增加,地球上海洋、森林等生态系统仍能从大气中吸收了其中一半。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科学家们分析了过去50年间全球二氧化碳的含量,发现海洋及其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仍未饱和。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气候学家Pieter Tans表示,全球二氧化碳的含量与人类活动相关,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了二分之一的含量。但是,这种情形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0.
《现代渔业信息》2012,(2):166-171
全球海洋酸化正在加剧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加泰罗尼亚高等研究院(ICREA)及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警告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严重改变了海水的化学结构,海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正影响着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在过去的300万年中,海洋化学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海洋水质的酸化速度要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要快,这或将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有30%进入了海洋,这直接导致了海洋的酸化。海洋酸化威胁到了一些海洋生物种类的生存。比如,海洋酸化降低了珊瑚、软体动物等生  相似文献   

11.
正第六届Oi China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将于2018年10月23-25日在全新的展馆一青岛世界博览城拉开帷幕。凭借姊妹展"英国(伦敦)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40余年来积累的丰富行业经验及五届Oi China展会的成功举办,2018青岛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预计将吸引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家供应商,通过展示国内外技术、装备,以推动中国、亚洲乃至全球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  相似文献   

12.
<正> 对南海大陆架边缘水域虾类资源的研究,至今还很少。其原因一方面因该海区的水深深度较大,拖网设备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在人们的概念上往往认为随着海洋水深深度增大,虾类分布密度减低,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少。因此,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沿岸海区虾类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自1978~1982年间,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区和大陆斜坡区发现深海虾类资源后,对深水海区的渔业资源有了新的认识。南海北部大陆斜坡的虾类资源已在80年代初开始开发,但大陆架边缘区的虾类资源的开发问题,仍然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  相似文献   

13.
国际海洋开发理事会(ICES)最新发布的一份咨询报告称,东北大西洋地区的鲭鱼资源量处于26年来最高水平。 这份2014年出版的咨询报告认为,东北大西洋鲭鱼资源正处于旺发期并且具有充分的资源再生能力,ICES的报告据此将英国的鲭鱼捕捞生产评定为“可持续渔业”。获此殊荣之后,英国鲭鱼捕捞业有望通过海洋管理理事会(MSC)的全面审核并获得可持续渔业证书,这也将是全球鲭鱼捕捞业获得的第一份MSC证书。  相似文献   

14.
正第六届Oi China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将于2018年10月23-25日在全新的展馆——青岛世界博览城拉开帷幕。凭借姊妹展"英国(伦敦)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40余年来积累的丰富行业经验及五届Oi China展会的成功举办,2018青岛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预计将吸引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家供应商,通过展示国内外技术、装备,以推动中国、亚洲乃至全球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海洋工程及海洋监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信息交流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研究人员警告称,海洋酸化将给全球鱿鱼带来严重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Plos One》杂志上。鉴于头足类资源重要的生态和商业地位,这种影响可能对海洋环境和沿海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据悉,该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基本依据,也是海洋空间开发的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规划》范围为我国内水和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及其他管辖海域(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记者梳理《规划》注意到,其按主体功能将海洋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主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全球人口增长,食物需求也不断上升。一项新研究说,全球海洋水产养殖业还有很大开发潜力,大多数沿海国家能实现远高于当前的产量。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基于大量有关海洋环境以及180种鱼类和贝类水产生物的数据,梳理了全球不同地区的水产养殖潜力。报告认为,全球有包括印度尼西亚、肯尼亚以及斐济在内的多个水产养殖"热点地区",这些地区拥有适合水产养殖的  相似文献   

18.
来自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们表示,珍珠母贝可以作为一种温度计和压力传感器,用来揭示海洋的温度和深度。该研究的主要完成人,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物理化学教授PupaGilbert表示,软体动物的珍珠层沉积与海水温度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其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学会会刊》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限制因子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繁殖地和栖息地,温度、pH以及盐度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限制因子。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二氧化碳(CO2)过量排放引起的全球性气温升高,直接导致了海水温度和表层CO2分压(pCO2)的急剧升高,改变了海水pH以及盐度的动态平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对近岸海洋渔业发展以及海洋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从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海水pH以及海水盐度变化三个方面,综述了海洋生物在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种群迁徙等方面对海洋环境限制因子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现代渔业信息》2013,(3):243-248
所有巨型鱿鱼同属一个种一项新的研究确定,全球范围内所有的深海巨型鱿鱼都属于同一个种。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Tom Gilbert表示,巨型鱿鱼(Architeuthis)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低,远远低于其他海洋物种。这是人类首次揭示巨型鱿鱼的遗传学数据,该研究结果令人非常惊讶。Tom Gilbert的同事还包括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爱尔兰和葡萄牙的研究人员。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