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对麻株不同生育期各器官N、P、K及有机碳的测定发现:N在叶片中的分布最多,韧皮部次之而麻骨中为最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部位的N含量由于麻株对其的稀释效应而呈下降趋势。叶片下降缓慢,而韧皮部和麻骨下降较快,在氮肥不足的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而P、K在麻株体内分布相对较均匀,消长速度较缓慢。有机碳以骨>皮>叶,并且其含量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大。通过对C/N的分析发现,五裂叶前麻株以N素代谢为主,而五裂叶后则以碳代谢占主导地位,为此,在五裂叶前施重肥并适当增施N肥,对红麻的高产稳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粒用高粱叶角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粒用高粱叶角遗传研究赵延明马鸿图(辽宁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株形诸多性状中一个重要性状是叶片角度,叶片角度是决定群体透光和受光态势的重要因素。在高粱株形育种中,前人对株高、叶长、叶宽、生育期、千粒重、一级枝梗数、穗长、穗轴长等各种...  相似文献   

3.
目前,测定麻株叶面积大小的描图法,重量法和求积仪法等方法,都存在着测定手续比较复杂,时间较长,一般不能在田间进行等缺点。我们综合了上述方法的优点,并根据麻株叶片大小与排水量的关系,试验了一种测定麻株叶面积的新方法——切片体积法。用这种方法来测定苎麻,红麻、黄麻植株的叶面积,使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能在田间进行,且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纤维用大麻在麻株成熟前很久,它的叶片脱落量占地上部分鲜物质重的20%以上。叶片的存在造成机械收获的困难,麻捆的晒干期增加,茎杆浸渍时间延长,精洗麻品质下降一个品级。因此,大麻茎杆浸渍之前,采用大麻脱粒机МЛК-45,梳净叶片每公顷费用为18卢布。  相似文献   

5.
纤维用大麻在麻株成熟前很久,它的叶片脱落量占地上部分鲜物质重的20%以上。叶片的存在造成机械收获的困难,麻捆的晒干期增加,茎杆浸渍时间延长,精洗麻品质下降一个品级。因此,大麻茎杆浸渍之前,采用大麻脱粒机МЛК-45,梳净叶片每公顷费用为18卢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不同皮骨比值的红麻品种,不同器官和麻株的不同部位、蒴果去留对纸浆得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皮骨比值与得浆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44~(**))。红麻各器官得浆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韧皮部>全杆>根部>麻骨>果梢;而叶(含叶柄)、果(含果柄)基本不合浆,髓不含浆;麻茎中下部得浆率显著地比中上部高。品种间得浆率以7804(49.53%)最高,比其它品种高1.01~4.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各季麻不同收获期的产量与7个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麻茎干重是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麻壳和麻骨干重,麻茎干重与麻骨、麻壳干重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不显著正相关。本文还观察了原麻增长速度以及各季麻的叶面积消长、麻茎解剖和苎麻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出叶速度、茎高增长高峰和光照强度相适应,麻茎的纤维层,韧皮部、木质部的厚度、单位面积纤维细胸胞数量,大小和胞壁厚度随着麻茎的生长而增大,但皮层厚度和单位面积纤维细胞数却相反。各季麻功能叶全氮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是由高而低,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却相反,苎麻前期茎高、茎重增加快,生长后期纤维增加快。  相似文献   

8.
采取打孔法测定叶片养分,并结合测定土壤肥力进行新麻当年丰产综合营养诊断,初步得出叶片N/KO2值是一项重要的营养诊断指标;丰产新麻齐苗一封行期短(约9天),为麻株氮素营养最大效率期,消耗土壤养分较大。而封行期以后对钾素的吸收强度增大,因此封行——黑杆期是营养诊断的关健时期。此时土壤水解氮和速效钾应分别在244ppm左右和200ppm以上,同时反映植株N/KO2值的叶色变化可作为形态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华麦8号为材料,在土培条件下探讨了硝酸钙对小麦NO3^--N吸收、转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钙与否,小麦拔节期叶片中钙和NO3^--N、全氮含量都最高,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下降。施钙大大提高了叶片中钙的含量。在拔节期钙含量高的情况下施钙,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有所下降,NO3^--N含量较高。在小麦灌浆期钙含量高的情况下施钙,NRA有所提高,并促进了NO4^--N的吸收和转化,氨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淹水条件下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影响红麻根系的发育和生活力,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受阻而富集于麻株茎部,从而导致红麻叶片大量脱落,麻株生长停滞,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茎杆木质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合量减少。播种早的麻株耐淹能力明显大于播种迟的麻株。  相似文献   

11.
淹水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淹水条件下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影响红麻根系的发育和生活力,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受阻而富集于麻株茎部,从而导致红麻叶片大量脱落,麻株生长停滞。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茎杆木质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减少。播种早的麻株耐淹能力明显大于播种迟的麻株。  相似文献   

12.
在黄淮海地区,通过对不同播期红麻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迟播比早播的生育期短,麻株旺长时间晚而短,其骨占比例小、叶占比例大、不利纤维成熟。迟播天数与麻株干物质积累、纤维积累、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纤维细胞数以及纤维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播种季节愈晚,减产幅度愈大。生产上设法早播、早管、适时晚收、选用中熟品种和适当增加密度,能有效地提高夏麻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广义法、回归相关法及利用回交一代和杂种二代群体估算了黄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在三种估算法中,各组合的各性状遗传力位次有相似的趋势。估算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分叉高的遗传力是高的,茎粗、麻皮厚的遗传力不高,而单株重遗传力很低。各性状遗传力位次大体为生育期、株高→分叉高→茎粗→麻皮厚→单株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测定麻株叶面积大小的描图法,重量法和求积仪法等方法,都存在着测定手续比较复杂,时间较长,一般不能在田间进行等缺点。我们综合了上述方法的优点,并根据麻株叶片大小与排水量的关系,试验了一种测定麻株叶面积的新方法——切片体积法。用这种方法来测定苎  相似文献   

15.
纤维用大麻在麻株成熟前很久,它的叶片脱落量占地上部分鲜物质重的20%以上。叶片的存在造成机械收获的困难,麻捆的晒干期增加,茎杆浸渍时间延长,精洗麻品质下降一个品级。因此,大麻茎杆浸渍之前,采用大麻脱粒机—45,梳净叶片每公顷费用为18卢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化分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造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17.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过去称洋麻,槿麻,台湾称钟麻。我国引种红麻的历史不长,主要是取其纤维,供织麻袋用,但麻袋国内用量有限。据测定,全杆红麻茎中韧皮占40%左右,麻骨占60%左右,麻骨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纤维。韧皮部分单纤维平均长度2.60毫米,全杆平均单纤维长度1.34毫米。据国外资料报导.  相似文献   

18.
硝酸钙对小麦叶片氮素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华麦 8 号为材料,在土培条件下探讨了硝酸钙对小麦 N O-3 - N 吸收、转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钙与否,小麦拔节期叶片中钙和 N O-3 - N、全氮含量都最高,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下降。施钙大大提高了叶片中钙的含量。在拔节期钙含量高的情况下施钙,硝酸还原酶活性( N R A)有所下降, N O-3 - N 含量较高。在小麦灌浆期钙含量高的情况下施钙, N R A 有所提高,并促进了 N O-3 - N 的吸收和转化,氨态氮和全氮含量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施钙对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但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因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1994-1995年,对不同麻龄,麻季和不同生育期的麻茎,全株叶,新定型叶等取样部位中养分元素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植株取样测试,以采取麻株顶端下新定型叶为最好。  相似文献   

20.
19941995年,对不同麻龄、麻季和不同生育期的麻茎、全株叶、新定型叶等取样部位中养分元素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植株取样测试,以采取麻株顶端下新定型叶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