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干旱胁迫条件下,苎麻品种间的抗旱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叶片相对电导率旱害指数、麻株相对生长速度、功能叶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相对增长率、株高的旱害指数与单蔸纤维产量旱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822、—0.760、—0.807和0.876,这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作为苎麻种质抗旱鉴定的可靠生理指标或性状指标。对苎麻种质的抗旱机理及影响抗旱鉴定评价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经研究苎麻种质湿害反应首先是麻茎下部叶的萎蔫脱落,次为生长点及附近幼小叶的水渍状枯死斑块;地上部致死时间在96小时以上,地下部致死时间在120小时以上,地下部的营养及生理状况对湿害鉴定的影响较大。水胁迫下,离体种蔸的相对出苗期,淹没顶尖离体种苗的成活率、钵栽麻的茎粗湿害指数与干茎重湿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7、-0.606与0.684 ̄*,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钵栽麻淹水96小时,其生物产量损失37.16%,干茎重损失44.24%,品种间耐淹性差异明显,从10份材料中筛选出构皮麻1号、蔸麻2份耐淹性强的种质提供应用。离体种蔸是大批量种质资源耐淹性鉴定的适宜材料,茎粗是较好的湿害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3.
郑长清  张波 《中国麻作》1996,18(1):7-12
经研究苎麻种质湿害反应首先是麻茎下部叶的萎蔫脱落,次为生长点及附近幼小叶的水渍状枯死斑块;地上部致死时间在96小时以上,地下部致死时间在120小时以上,地下部的营养及生理状况对湿害鉴定的影响较大。水胁迫下,离体种Dou的相对出苗期,淹没顶尖离体种苗的成活率、钵栽麻的茎粗湿害指数与干茎重湿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7、-0.606与0.684,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钵栽麻淹水96小时,其生物产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威胁油菜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建立有效的耐旱鉴定方法,筛选鉴定耐旱油菜种质资源,对培育油菜耐旱新品种、提高油菜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07份甘蓝型油菜微核心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干旱2个处理,采用干旱-复水-干旱-复水的处理方法,通过测定旱害指数、叶片萎蔫指数、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地上部干重胁迫指数、根鲜重胁迫指数、根干重胁迫指数、植株总鲜重胁迫指数、植株总干重胁迫指数等指标,评价油菜种质耐旱性变异,筛选理想的耐旱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干旱严重抑制了甘蓝型油菜的生长,8个评价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呈正态分布。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植株总鲜重胁迫指数和旱害指数3个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最为简便、准确和有效;综合应用这3个评价指标,明确了107份微核心种质耐旱性,筛选出2份高耐旱种质,为耐旱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了评价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5.
青薯168的生长发育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成 《马铃薯杂志》1998,12(3):141-144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后期则以块茎生长为主。所以,地上部性状间,以及地上部性状与地下部性状-块茎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上部株高与茎叶重,叶面积之间有极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59^**,和r=0.8488;茎叶重与叶面积系呈极显的正相关,r=0.9605。  相似文献   

6.
渗透调节在小麦抗旱鉴定和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5份小麦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以灌浆期>苗期>孕穗期的顺序变化。陕西、山西材料的平均渗透调节能力高,分别为0.112MPa,0.084MPa,此结果与田间抗旱鉴定结果相一致,渗透调节能力与苗期抗旱级别,与灌浆期叶片含水量相关极显著。以旱/水产量比≥80%,渗透调节能力≥0.05MPa为标准,选出不同生育期高渗透调节能力的材料203(次)份,占总数的30%。6个杂交组合F2的h^2b=65%,旱/  相似文献   

7.
苎麻抗旱性基因型差异的农艺性状及形态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雨成 《中国麻作》2000,22(4):14-22
采用大田旱棚、盆栽干旱胁迫及室内渗透胁迫相结合的方法对苎麻代表基因型从地下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抗旱性鉴定,首次用抗旱指数等指标鉴定出了同类根型苎麻基因型间抗旱性存在差异,中根型中也有较深根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一龄麻、二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圆叶青、沅江黄壳早为抗旱性基因型,沅江稀节巴为中抗基因型,资兴绿麻和新宁箭杆麻为不抗旱性基因型;三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沅江黄壳早,沅江稀节巴为抗旱基因型,新宁箭杆麻为不抗基因型,其它如资兴绿麻、宜章雅麻、宜章绩麻为中抗基因型。与抗旱性弱的基因型比较,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地下部体积、干重均较大,叶片棚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的比值高,各项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下降少,抗萎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红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20份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表明,全生育天数的变幅为86-240天,株高200-428厘米,茎粗为0.8-2.3厘米,鲜皮厚为0.6-1.9毫米,束纤维强力为28-52kg/g,束纤维支数为215-388支,纤维亩产60-220公斤,鉴定出一批高产,抗病,优质及特异类型品种。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其变化规律,提出种质资源利用意见等。  相似文献   

9.
在旱薄地、旱肥地及水浇地三种不同条件下,通过3年(1994~1996)试验,测定了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枣92-01、昌乐5号、晋麦21和抗旱性弱的鲁麦20的抗旱性指数。结果表明,前3个品种的抗旱指数为0.63~0.83,而鲁麦20的仅为0.32;指数较高的枣92-01(0.83)和晋麦21(0.75)在旱薄地较指数低的鲁麦20产量高,在旱肥地和水浇地较指数低的昌乐5号(0.63)产量高。这证明抗旱性指数不仅能反映小麦品种(系)的抗旱性,而且可预测其在栽培条件改善时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优异种质的筛选是苎麻种质多功能开发与创新利用的前提。本文以国家苎麻种质圃数据库中1400多份种质的鉴定数据为基础,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对《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规程-苎麻》中苎麻优异种质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为优良种质数量控制在验证种质的23%以内,确实优秀非普遍性,特异种质表现珍稀仅占整个验证种质的6%左右。研究结果说明《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规程-苎麻》中优异苎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性状和指标范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它在优异苎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P^32对红麻的诱变效果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石林  刘伟杰 《中国麻作》1998,20(1):19-21,48
用剂量为0.5 ̄3.5毫居里的P^32处理红麻种子,种子萌发率95.8%发上。剂量超过1.0毫居里时,对出苗和麻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就器官而言,麻株生长点对P^32反应敏感,叶片次之、根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旱棚、盆栽干旱胁迫及室内渗透胁迫相结合的方法对苎麻代表基因型从地下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抗旱性鉴定 ,首次用抗旱指数等指标鉴定出了同类根型苎麻基因型间抗旱性存在差异 ,中根型中也有较深根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 ;一龄麻、二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 :圆叶青、沅江黄壳早为抗旱性基因型 ,沅江稀节巴为中抗基因型 ,资兴绿麻和新宁箭杆麻为不抗旱性基因型 ;三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 :沅江黄壳早 ,沅江稀节巴为抗旱基因型 ,新宁箭杆麻为不抗基因型 ,其它如资兴绿麻、宜章雅麻、宜章绩麻为中抗基因型。与抗旱性弱的基因型比较 ,在干旱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基因型地下部体积、干重均较大 ,叶片棚栏组织厚度 /叶片厚度的比值高 ,各项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下降少 ,抗萎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旱棚、盆栽干旱胁迫及室内渗透胁迫相结合的方法对苎麻代表基因型从地下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抗旱性鉴定,首次用抗旱指数等指标鉴定出了同类根型苎麻基因型间抗旱性存在差异,中根型中也有较深根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一龄麻、二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圆叶青、沅江黄壳早为抗旱性基因型,沅江稀节巴为中抗基因型,资兴绿麻和新宁箭杆麻为不抗旱性基因型;三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沅江黄壳早,沅江稀节巴为抗旱基因型,新宁箭杆麻为不抗基因型,其它如资兴绿麻、宜章雅麻、宜章绩麻为中抗基因型.与抗旱性弱的基因型比较,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地下部体积、干重均较大,叶片棚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的比值高,各项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下降少,抗萎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后期则以块茎生长为主。所以,地上部性状间,以及地上部性状与地下部性状—块茎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上部株高与茎叶重、叶面积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59**,和r=0.8488**;茎叶重与叶面积系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605**。株高与地下部块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43*,茎叶重与地下部块重间的关系为正相关,r=0.4285,叶面积系数与地下部块重有着微弱的正相关关系,r=0.1534。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稻高产育种的参考性状指标,对不同水稻材料的收获指数与产量形成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指数与株高、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孕穗期功能叶片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总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水稻高收获指数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其杂交种后代材料选择中,需要同时兼顾各个性状指标之间的相互协同性,即选择适当的株高,适量控制单株有效穗数,选择长穗型植株,适当增加单株总粒数,保证合理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塑造理想的水稻高产株型。  相似文献   

16.
国外陆地棉高强纤维种质有关经济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分析了国外高强纤维种质的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特征,表明纤维强度与长度存在较大的正向偏相关(r偏=0.181),麦克隆值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向偏相关(r偏=(-0.344**);因此选择长、强、细纤维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是纤维比强度与衣分存在显著负向偏相关=-0.287**),麦克隆值与衣分存在较大的正向偏相关(r偏=0.203);因此,在以高强纤维为目标的特用优质棉种中,采用高衣分选择模式须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中分离到四株苎麻厌氧脱胶菌A3-2、C9-2、F135、P1512。将它们用于苎麻脱胶,果胶脱除率可达72-82%,半纤维素脱除率可达16-34%。苎麻原麻中的总残胶可降至15%以下^[2],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菌株C9-2菌体杆状,大小为0.5×3-7μm,G^+到G^-,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偏端生。能利用葡萄糖和乳糖产酸,水解明胶和七叶苷,不水解淀粉,不产吲哚,不产卵磷脂酶。菌株A3-2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变异系数为17.64%;总体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抗病虫性平均隶属函数均值和抗寒性平均得分分别为0.40、0.39、1.28;大多数武夷名丛适制乌龙茶或绿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平均生产力指数为2648.85,潜在生产力总体较高;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0份武夷名丛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之间除了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表皮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及草酸钙结晶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解剖结构性状均存在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代表了17个叶片解剖结构指标84.26%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10位的武夷名丛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研究结果旨在为武夷山地方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豹  李福山 《大豆科学》1993,12(4):269-274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理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5g)为15.23%。3.野生型脂肪含量与原产地经度(°E)呈显著负相关(r=-0.8862^***),与原产地纬度呈单峰曲  相似文献   

20.
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对383份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淮夏大豆在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上具有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产量与单株总荚数(r=0.714^**)、单株有效荚数(r=0.712^**)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结荚高度(r=0.593^**)、主茎节数(r=0.450^**)等也呈显著正相关;每荚粒数与生育期(r=-0.586^**)、百粒重(r=-0.437^**)呈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与百粒重(r=-0.445^**)呈显著负相关。在黄淮夏大豆生态类型内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黄淮夏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